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裕雄的博客  
裕雄的博客  
网络日志正文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2023-06-10 13:48:36

本文在朋友中散发传阅后,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支持,也有不同的意见反馈。笔者又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思考,制作了乘除法算理的示意图,加写了“情境教学可否取代算理”的一段。由于内容的扩充,思考的深入,标题改为:“也谈乘除法算理及其功用”,已发表。本文不必再读。敬请读者注意。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近年来,乘法定义是否应该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争论的一个焦点。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改传统的“被乘数×乘数 = 积” 的表述“乘数×乘数 = ”。虽仅一字之差,小学数学教学受到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著名留美数学教育专家马立平博士形容此举打掉了支撑着大半壁算理体系的承重墙”。而倡导方则认为这座承重墙并无必要,新的乘法定义更符合乘法交换律

只要认真阅读马立平博士于2022年7月发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比问题插画更严重的问题:算理体系的垮塌(草稿)”,都会承认作者立论有据,说理严谨。本文在此文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补充。

一.被乘数与乘数可以互换麽?

数学知识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也在物理等学科之中孕育发展。

小学引入乘法运算,“一行栽树8棵,3行可以栽多少棵“一盒鸡蛋12个,5盒几个这类数物体个数的实例着手的。这里,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清清楚楚。

到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乘法的涵义会很快深化,应用范围将大大拓宽。尤其物理学科中,例子比比皆是

例1. 密度与质量:铁的密度为7.87克/厘米3,计算一个1250厘米3铁块的质量。

算式:7.87g/cm3 x 1250cm3 = 9838g

例2. 匀速运动: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5公里,7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算式:75km/h x 7h = 525km

例3. 热容量与温度变化:一壶水的热容量为5230焦耳/摄氏度,将水从200C烧开,需要提供多少热量?

算式:5230J/0C x (100-20)0C = 4.184 x 105J

三例中,被乘数分别为密度,速度和热容量;乘数为体积、时间和温度变化;而作为乘积的质量、路程和热量,则是乘法运算的目标和结果。参与运算的,是一个个完整的物理量;不但数字,单位也在其中。乘数的单位通过约分都被约掉,留下的恰好是乘积的单位。单位体现的是一个物理量的量纲,告诉人们它是什麽;甚至比数字更为重要。 从以上三例可见,被乘数与乘数量纲不同,意义不同,岂能互换?更不要提互换牛顿第二定律F = ma、欧姆定律 V = IR等公式中的质量与加速度,电流与电阻等各种不同的物理量了!

比照以上三例,“一行栽树8棵,3行栽多少棵的算式为:

8棵/行 x 3行 = 24棵,

“一盒鸡蛋12个,5盒几个应写作:

12个/盒 x 5盒 = 60个

即使最简单的例子,乘法中的被乘数与乘数各自也具有不同的单位,承载不同的意义。

二. 乘法表述的承重墙: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

小学数学中,从数物体个数的简单实例入手引入乘法,得到的传统定义为:“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它相当于“被乘数 x乘数 = 积”,但意义更为清晰。这个定义提供了对乘法的实质性理解和把握;而且简单明了,小学生容易理解,也利于之后牢固掌握。

然而,这一定义是否可以涵盖意义较为复杂的乘法?譬如,前面的三例乘法是否符合此定义呢?

首先考查三例中的被乘数:密度为单位体积的质量,速度为单位时间驶过的路程,热容量为物体温度每提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将它们抽象为“每份数”是恰当的。而作为乘数的1250个厘米37个小时和80个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可以说都是“份数”。故三个乘法算式均契合“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的乘法定义。与刚引入乘法时不同的只是,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不限于整数。

反过来也可以说,小学数学中,定义乘法为“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揭示了乘法的本质,亦为日后理解科学中更复杂的乘法预留了空间。

其他如

加速度 x 时间 = 速度变化,

压强 x面积 = 压力,

电流 x 时间 = 电量,

功率 x 时间 = 功 (或能量转换);

等等,均为“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的模式。至于牛顿第二定律, 欧姆定律等公式,尽管表面上不易看出;细究起来,亦暗含该模式,或其延申和变形。这一点此处不赘。

未知新课标无视被乘数与乘数的差别,采用“乘数 x 乘数 = 积”这样空洞的表述,如何能够让学生产生直觉,明白乘法究竟是怎麽回事?!

三. 乘法表述的三层台阶

数学与科学中新概念的建立,众所周知,其基础除生产与生活实践外,还有已确立的概念。乘法即建立在加法的基础之上。引进乘法之初,很自然地将其解释为“若干相同加数之和”。此为理解乘法的第一个台阶。

但这样的解释对思维高度的提升有限,很难揭示乘法的本质。于是上升到第二层台阶,即“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

这一定义不但提供了对乘法的实质性理解和把握;而且作为乘法的逆运算,除法的算理水到渠成:总数除以份数为等分除,总数除以每份数则为包含除。

将乘法延伸到分数与小数,用此定义亦轻而易举。譬如6 x 2/3, 解释成每份6个,2/3份。而2/3 x 6 的意思是每份为2/3, 6份;意思也很清楚。若再以62/3相加来解释,好比上了第二层台阶又退下去,从第一阶卖力跨到第三阶,自然不必要。

可见,小学乘除法的教学中,“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的定义发挥着重要作用,“承重墙”的说法不为过。

那麽,什麽是乘法概念的第三层台阶呢?乘法的核心,无非一个“倍数”概念,包括分数、小数或百分数作为倍数。乘法即“求某一数量的若干倍”。这个第三层台阶,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每个懂得基础数学的人所理解的乘法。上到了这一层,含分数和小数乘除法的解释简便易行,不必再拘泥于“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的定义。

譬如,分数作除数的算理是一个难点,但用倍数概念解释起来却颇为简单。以4 ÷ 2/3为例,可以有两种解释。对应于包含除的是,求42/3的多少倍?另一种,一个数的2/34,求这个数;则对应于等分除。

抽象化、一般化是数学的目标。“相同加数之和”, 每份数 x 份数 = 总数”,达到“求某一数量的若干倍”;乘法表述的这三层台阶,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一段科学的路径。

四. 关于乘法交换律

取消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倡导者的依据是乘法交换律。我们来看一看这样做是否合理。

先定义乘法,才谈得上两个数能否交换。“一行栽树8棵,3行栽多少棵“一栽树3棵,8行栽多少棵尽管结果相同,毕竟先要懂得并算出24棵,才得到答数相同的结论。定义乘法而以交换律为依据,逻辑不通。

交换律适用于纯数字相乘。或者说,交换律只是在做数值计算时可以使用,讲解乘法概念时不宜。在实际问题中,除极少数情况外,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数字结果相同;但这样做要麽改变了情境,要麽失去了意义。

3个8和8个3皆为24,确实很简单。然而,在初学乘法的小孩子脑中,这样说不无几分抽象,需要以实物来支撑。故我们从“一行栽树8棵,3行栽多少棵着手。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来自于生活或生产实际,自然而然,并不是人们强加的。

面积计算似乎是支持交换率的一个较强的例证,属于前面提到的“极少数情况”。如一张长30cm、宽20cm的纸,面积的计算:30cm x 20cm = 600cm2,或 20cm x 30cm = 600cm2 均可。但若这样端给小学生,他们不一头雾水才怪!读者想必都记得,当年老师是这样讲的:1cm2就是边长为1cm的小方块;然后把纸分为30行,每行宽1cm;得知每行有20个方块,乘以30行,从而算出600cm2的面积。故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算式为:

30cm2/行 x 20行 = 600cm2。请看,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绕得开麽?

再者,本文讨论的乘法为标量相乘的基本运算。以后的数学或物理课还会学习矢量乘法,甚至矩阵相乘,等等。其中有的交换律成立,如矢量之间的点乘;有的不成立,如叉乘。故即使不考虑单位,交换律于乘法也并非理所当然,需要十分注意。

 

   202369


作者简介:

沈乾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融汇中西教育论坛》召集人。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现为独立教育学者,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为教育体制与政策,基础数学与科学教育。

 

 

 


浏览(2606)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裕雄
注册日期: 2008-09-22
访问总量: 117,53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悼克强总理
· 课 题 说 明 关于北美基础科学
· 也谈乘除法算理及其功用
· 父亲的足迹
·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 樱花时节
· 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吗?
分类目录
【光影斑斓】
· 樱花时节
· 枫红似火
【诗词习作】
· 悼克强总理
· 父亲的足迹
· 望断肠
· 庚子国难
· 诗一首:推开沉重的大门
【国际风云】
· 政治化将新冠抗疫带上绝路 ——
· 北美基础教育是极左潮流的重灾区
· 北美基础教育是极左潮流的重灾区
· 美国反种族歧视运动的误区与恶果
【教育研究】
· 课 题 说 明 关于北美基础科学
· 也谈乘除法算理及其功用
· 也谈乘法表述及交换律
· 北美的综合中学和学分制成功吗?
· 美国基础教育之精华与糟泊辨析
· 中美课堂教学法 ——灌输式与探究
· 谈谈中考分流的合理性 —— 与北大
【大洋彼岸】
· 科学抗疫 保障人权
存档目录
2023-10-01 - 2023-10-29
2023-06-10 - 2023-06-26
2023-04-16 - 2023-04-16
2023-03-15 - 2023-03-15
2023-02-13 - 2023-02-13
2023-01-16 - 2023-01-16
2022-11-03 - 2022-11-1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