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前几日一则消息引爆眼球。有人宣称,在这次会议上将讨论并作出决议,将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人马纷纷表态,不少人坚决反对。看来搬迁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传出来有可能是当局有意试探民众的态度,也可能是知情者故意爆料。 1.反对搬迁的理由
A.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亿万人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象征。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成立的宣告地,也是国家重大庆典和活动的举办地,两座纪念碑位于此地,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它们与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纪念体系,体现了国家的庄严和民族的尊严。搬迁不仅会破坏这一体系的完整性,也会削弱它们在人民心中的纪念意义。 B.八宝山曾经被称作黑山,在明朝时黑山上建造了忠烈祠的前身褒忠护国祠;抗战胜利后,褒忠护国祠进行了修整并重新命名为忠烈祠。八宝山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传承精神,与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着定位上的本质区别。 C.毛主席纪念堂最终建在天安门广场,放弃了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还曾是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香山建立纪念堂的方案。原因在于,香山虽然风光旖旎,却地处城郊,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会给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群众带来诸多交通上的不便。 D.每逢国庆、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无数民众自发前往瞻仰和缅怀,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情感的纽带是无法用任何物质价值来衡量的。 E.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搬迁这两座纪念性建筑将是一项极其复杂和昂贵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巨额的经济成本,还可能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违背了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符合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原则。 2.主张搬迁的理由
毛作为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巨人,其的影响力不亚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拥护,甚至崇拜,反对,以至于极端仇视者众多并不奇怪。多年来一直有人主张,将毛的遗体迁出、火化、纪念堂改作它用。 如2014年由著名学者章立凡、浦志强发起了个提案“关于尊重逝者生前志愿 火化毛泽东遗体实施迁葬的提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他们认为,火葬是毛本人的生前志愿,后人应予尊重;毛遗体火化后,骨灰可交付亲属移往家乡归葬;实施迁葬后,纪念堂可作为公共建筑物继续使用,建议改为“中国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提案的理由如下: A.身后遗体火葬是毛泽东本人的志愿,在法律上真实有效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在《倡议实行火葬》上签字。倡议书在指出传统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劳民伤财等弊端后发出倡议:“在少数人中,首先是在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人员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自己死了以后实行火葬。……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现其火葬的志愿。” 在这篇倡议书上第一个签名的是毛泽东,按照签名顺序,签名的还有朱德、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内外一百三十六人(陈云在事后写信补签)。 B.保存遗体构成违约,展示遗体有悖文明和人道。 此举不仅在法律上构成违约,也不符合中国“死者为大”和“入土为安”的习俗;无论在古代社会或现代社会,长期公开展示遗体,都是不文明和不人道的。 C.回避对毛泽东的历史问责,不利于社会进步 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取得执政地位,毛泽东功不可没,但中国在八〇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抛弃“阶级斗争为纲”的毛氏治国模式。一九八一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毛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在中国毛派众多,恐怕要以亿计,这可以从平时去纪念堂和韶山络绎不绝的人数中看出,在南方不少的家庭中依旧供奉着毛的雕像。要想把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迁往它处,远比迁李自成像难得多。 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