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吾丁 |
|
留言时间:2010-02-11 05:46:50 |
|
|
|
作者:安弟 |
|
留言时间:2010-02-10 15:27:43 |
|
|
吾丁的这篇文章最早贴在别的网站。 转到这里以后,话语环境有变,还少了前后左右一些文章铺垫, 可能会给人一些突兀的感觉。但且将毛,共放一边,吾丁的 结论我想是对的,即: 中国音乐的成就不如西方, 中国汉民族的音乐不如非汉民族。
我很喜欢中国音乐(民乐及中国古典)。 我能在中国音乐当中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于还能听出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我还知道《高山》,《流水》正浮游于太空....... 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口味喜好与欣赏问题。不能由此证明: 中国音乐成就优于西方。
但这又怎么样呢? “尽管中国是个很差劲的国家,我作为一个人,在外国人面前毫无愧色。”
另外,《送别》是李叔同填词。作曲是英国人John P Ordway,原曲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李叔同之于中国近代音乐的最大贡献除了这首歌以外,就是从日本拿回了“简谱”。 |
|
|
|
作者:叶子 |
|
留言时间:2010-02-10 12:41:00 |
|
|
首先要说的是尊重作者的个人观点。但作者就很多问题的偏激的论述本人不敢苟同。
用一句文革的话来说,凡事都要一分为二,何况是论述中国音乐这样的题目。在此只想说说对《梁祝》的个人看法,有不对处,请指正。
个人认为,《梁祝》是一部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虽说它的作者当初只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曲谱结构也是相对简单工整的交响乐格式,肯能不被一些所谓学院派的人青睐。但这部作品的感染力是有目共睹的。何谓好的音乐作品?是曲谱的复杂和高难的演奏水准,还是作品对人性的揭示,对自然的演绎和对听众的感染?答案应该是明确的。
就我个人的感受,对《梁祝》我百听不厌,每次都被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激动着。这样的音乐作品不是好作品,更何况中国从古至今从不乏好的音乐作品问世,不知作者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仅限讨论,无攻击之意。
新春快乐! |
|
|
|
作者:落基山的松涛 |
|
留言时间:2010-02-10 10:42:58 |
|
|
我尊重博主的个人观点。但显然博主对中国的音乐或者音乐艺术历史不大了解。所以才会有些偏见和误解!不知者不罪!! 我喜欢古典音乐(中国的及外国的),特别偏爱是弦乐和钢琴。但音乐不是我的本行。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小提琴,另一个学钢琴。但那并没影响我受孩子的影响,去欣赏流行音乐。 的确,欧洲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孕育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我记的93年夏天与家人在维也纳待了一个星期,一方面开会,附带旅游。那里的音乐环境(音乐厅、音乐家塑像、街道名字、街道音乐家、等等)让我们到现在还难于忘怀。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古典音乐文化。你如果有心,不管是江南(我来自江南,有点偏心江南音乐,呵呵!!)、南方、西北、及东北,你都能欣赏到民族特色的音乐。有没有是一方面,而会不会欣赏是另一方面的问题。阳春白雪各有所好吧! |
|
|
|
作者:蒋中不正 |
|
留言时间:2010-02-10 07:37:14 |
|
|
你整错了,《送别》的词是李叔同不假,但是曲却不是他的,而是COPY美国一首民歌 添上词罢了。 |
|
|
|
作者:万维评论 |
|
留言时间:2010-02-10 06:48:25 |
|
|
可惜博主不懂中国音乐。中国的越剧,京剧,昆曲这类独特的民族音乐看来博主是不会欣赏。更别提“黄河颂”这类优秀的作品。东方特色的音乐,自己的风格。不能说偏离了西方音乐标准就是少了2音。 |
|
|
|
作者:吾丁 |
|
留言时间:2010-02-10 00:34:54 |
|
|
中国只有5个音,洋人有7个音,还有半音…… 谢谢你提供了这么好的例子, 这不是恰恰说明中国人的音乐才能不发达么?
你为什么弄不出7个音,加半音? |
|
|
|
作者:lucent123 |
|
留言时间:2010-02-09 20:12:15 |
|
|
作者:86 留言时间:2010-02-10 12:03:12 推崇西洋音乐不是什么错误,但是一个人如果欣赏不了自己民族的东西,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就永远只能寄人篱下。我们海外的人都可以说是寄人篱下,但是有的人挺着自己的胸膛,有的人弓着腰低着头。
以前我总是觉得民乐器不好听,连音都不准,曾经形容二胡奏起来像哭,去年开始,我找到了几个演奏民族乐器的朋友,仔细听他们演奏,发现民乐让人感到快乐,积极,有仕女的美感。人们可以从西洋乐曲中欣赏辉煌,但是那人人家的辉煌,我是中国人。
sorry to 86. :-) |
|
|
|
作者:km |
|
留言时间:2010-02-09 19:55:53 |
|
|
总体还是很有道理,尽管怪共党有点牛头马面。
日本传统音乐和朝鲜雷同,单调。现代音乐有进步,邓丽君很多歌是日本人作曲。黄莺莺的‘天使之恋’,是日本喜多郎作品,很好听。港台只要是好听的歌曲,最后总发现是英文翻译歌曲。
中国现在的流行歌曲,一般也不比说话更好听。当然也有好听的,比如张清芳的歌,好听的不少,全部国产歌曲。当然这些歌有现代西方歌曲的影响。这些歌有现代西方歌曲的影响。
传统中国歌曲好听也有不少,春江花月夜,喜洋洋等,太多了。还有郭兰英的歌,无论谁都超越不了的。类似的还有俞淑珍,等等,不会下几百人吧。
还有周旋,也是没法超越的,都是中国歌曲欧! |
|
|
|
作者:km |
|
留言时间:2010-02-09 19:39:01 |
|
|
索性怪老毛不会唱歌算了。
中国从来只有5音,人家7音,还有半音,没法比。 |
|
|
|
作者:吾丁 |
|
留言时间:2010-02-09 19:31:34 |
|
|
86兄,我也不会给帖子搬家,就在这里继续聊几句。
音乐,因为我喜欢古典音乐,歌剧之类,所以我坚持欧洲的音乐第一。 另外是环地中海的拉丁音乐(包括拉丁美洲的音乐)。
中国的音乐作品和乐器,恕我直言,太低级,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
民族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或者值得自豪的。 令人汗颜的东西也很多。 民族的东西,我喜欢杜甫李商隐等等这一类的成就,这些是让我自豪的文化内容。 在外人面前能否自立,取决于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为人之道,跟民族没什么关系。
尽管中国是个很差劲的国家,我作为一个人,在外国人面前毫无愧色。 |
|
|
|
作者:吾丁 |
|
留言时间:2010-02-09 16:11:26 |
|
|
另至86兄,送别是李叔同填词的。 关于这首歌的旋律的首创,待查,有人说是英国的,日本也有这首歌的日文版。 |
|
|
|
作者:吾丁 |
|
留言时间:2010-02-09 16:09:58 |
|
|
谢谢昭君的高见。
86兄,对于音乐,我只推崇欧洲。 日本只是高于中国而已。日本的民族乐器叫什么“三味弦”,类似于中国曲艺里常用的“三弦”,音色还不如三弦好听,弹起来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毫无共鸣之美,简直是噪音。
但是,日本的歌曲里有一大类叫“演歌”,这是日本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演歌的歌词和旋律,都是典型的日本文化,然而其伴奏,却是清一色的西洋乐器!日本人把这两者结合得太完美了。
关于演歌,异日有暇我想搜集资料独立成篇,请斧正。
日本音乐里,值得推荐的,我认为就是演歌,其他的就不值一提了。 古典的时代早已结束,其成就早已成为纪念碑,仅供后人崇拜而已,无法超越。流行歌曲,没什么好说的。 |
|
|
|
作者:86 |
|
留言时间:2010-02-09 09:21:13 |
|
|
|
作者:86 |
|
留言时间:2010-02-09 09:18:42 |
|
|
作者推崇日本音乐,必是有些道理,能不能找几首当今日本的艺术歌曲让大家听听,流行歌曲和交响乐就先免了。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10-02-09 08:46:05 |
|
|
好文。中国传统上不仅缺乏音乐人才,连音乐本身也很匮乏, 这是文化使然。以前写过一篇相关文章,转在这里和您探讨。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45930
也很同意您对“梁祝”的观点,虽然许多人肯定不以为然,呵呵。实际上,许多人一 听人说中国没有好音乐,就把梁祝拿来说,其实这首乐曲本身根本不是中国音乐作品,写法和风格都完全是西洋乐的路数,只是用了中国民歌的调子而已,而且水平也就是你说的那样,是陈纲在上音读书时的“习作”。用它来代表中国音乐的水平,也只有"汗颜"一个字可以说了。
您说到日本对西方于音乐的借鉴和发挥,的确是非常代表日本这个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吸收能力。后来台港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就是照搬日本的风格,当然后来又被大陆整个照搬过去。看看现在中国那些流行音乐的水平,真让人汗颜。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