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曾经发出,由于乱码,现在重发。
传统文化基础:开启中国古代哲学的钥匙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小组*
摘要:两千多年以前,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古代哲学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本文介绍“天”,“道”,“德”,“爱”和
“法”。出自“道”的“德”,“爱”与“法”有益于人类团结,民族振兴和世界和平发展。本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 “道”,“德”,“爱”,“法”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key to open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y Group*
Abstrac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ur anci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was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xcellent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ien", "Tao", "Te", "Love" and "Law". The "Te" , “Love” and "Law" are from the “Tao” , they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solidarity,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and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Tien”, “Tao”, “Te”, “Love”, “Law” 前言
传统文化苹有人类有并代代相传。学习传统文化应以古籍记载为准1-6。
人无完人“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吕氏春秋·用众》)。“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鬼谷子·谋篇》)。“夫成
功则天地”(《孟子·梁惠王下》),学习古代哲学不可贪天功歌颂个人,竖立偶像人;更不可曲解,充门面苹唱高调而不去行。我们祖辈留下的古训乃金玉良言,
我们不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摇尾乞怜去跟著洋指挥棒转或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为了继承我们优秀的古代文化,下面就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天,道,德,爱和
法进行纯学术性探讨,不涉及信仰,宗教,政治或任何个人和集团。
一. “天”
“上帝是依”(《诗经·鲁颂》),“惟天惠民 ”(《尚书·秦誓上
》),“维天之命”(《诗经·周颂》),“皇皇上天。其命不忒。”(《诗经·逸诗》)。天苹有不可分割的一面,古代又称上帝(或帝、天帝等等)即“天”(天地、老天爷等等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敬仰上帝。“天乃道”(《老子·道德经》),“天意不可不慎也。”(《墨子·天》),“聪明睿智,天也”(《韩非子·解老》),
“天者理也”(《二程遗书·卷11》),“以天为宗”(《庄子·天下》),“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天时、地利、人和”(《孙膑·月战》),“邹衍…尽言天事”(《刘向·别录》),“人参天地。”(《黄帝内经·灵枢》),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悄》)。中文上帝有特定涵义,无形、无象所以难知,“人灵多蔽。”(见《后汉书·张衡传赞》)。“天地之化,在高与深”(《鬼谷子·谋篇》),“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力命》),“凡人之生也,天
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精即灵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传》),“万物所处,造于太一,化为阴阳”(《吕氏春秋·大乐》)。
二. “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词传》),“天下有道”
(《论语·季氏》),“道生之”(《老子·道德经》),“天地之道生物不测。”(《中庸·二十六章》),“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姜子牙·文韬·天师》),“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篇第八》),“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等等,我们的先辈们都遵循道。我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有特定涵义,以“道”表示1。“道”(天道、天之道、天地之道、易、太
极、太一、上帝的灵、食母、不生不化者等等)是核心,出自“天”的无形、无象的“道”通过直接或有及无形传媒命令、指令人类。“道”是无穷大的场与“天”
为一。人类的一切发现、发明、创造都是在“道”的作用下,成事的是“道”。电场、磁场、生物场、…都是“道” 场中的小场1, 2。“道”与人类关系的假说:“道” -人体内部 -人体反映相关1, 2。
三. “德”
“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何以得德,由乎道也。”(《老子·道德经》),《道德经》实为“道”经1,5。我们古代哲学的德出自“道”,以“德”表示;而不是由人制定的标准。“德”是要遵循“道”。“道”与道德有别,听话非德。“志于道,据以德”
(《论语·述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
大禹谟》),“天道之道,圣人之德”(《庄子·刻意》),“少德而多宠,壹危也”(《淮南子·人间训》),“德比于上,故知耻。”(《荀悦·杂言下》),“弃德崇奸”必失民心(《左丘明·左氏春秋》),“将者不可以无德”(《孙膑·将义》),“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姜子牙·文韬·举贤》)。
四. “爱”
“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我们古代哲学的爱也是出自“道”,以“爱”表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爱”是在敬“天”循“道”,顺天意的基础上弘扬高尚、纯真、无私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真爱。“尽能取需”是满足私欲背“道”。“从爱民做起”(《管子·小匡》),“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墨子·非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刑罚和法律
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心度》),“治国之道,爱民而己。”(《刘向·说苑》),“爱民者不罔其
上”(《林埔·省心录》),“爱国如家”(《笋悦·汉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天地》),
“仁者爱人”(《荀子·议兵》),“仁爱”(《刘安·淮南子》),“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朱熹·朱子语类》)。
五. “法”
“不以规矩,不成方园”(《孟子·离娄上》)。法有两种:“法出乎权”(《管子·心术》)。由于帝王为己或集团独裁专制,为所欲为顺存逆亡。所以,邓析提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非十二子》)改制和“与民之有诉者约”(《吕氏春秋·离渭篇》)诉讼维权,商鞅提“刑无等级”、“一曰法,二曰信,三曰
权。”(《商君书·修权》),“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抗命立论,及“替天行道”者出现等等。另一为“道生法”(《黄帝·四经》),法出于“道”,以“法”表示。“天之意不可不顺也。顺天意者,义之法也”(《墨子·天》)。“礼者,法之大分也,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法者,
天下之度量”(《淮南子·主术训下》),“道私者乱 ,
道法者治”(《韩非子·大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
颜渊》),“德”与“法”相辅相成。“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膑·月战》),“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贤者与名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下为公”(《礼记·礼义》),天下“乃天下
人之天下也。”(《姜子牙·六韬》)是立法和监督的依据。“法”保证人权和平等。因此,对“宪政”也要区分。
结束语
我国古代哲学家们都敬“天”循“道”,突出“德”与“爱”1-3,
守“法”。过去君王们逆“天”背“道”,为私欲独裁专制,欺师灭祖,侵占国产,无视人权,荒淫无耻,昏庸无能,挥霍浪费,世袭裙带,阻碍生产力发展是造成我们落后的根源。我们有优秀哲学。但,庸君众多
。天下属于全民,个人和小集团应服从整体利益;掌权者苹是依法管理的公仆,并非“救世主”。对待我们传统文化应做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荀子·大略》)则民族振兴,国泰民安。
参考文献 1. 张若菲等. 融入传统文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 校园英语, 2015, 32 : 29. 2. 瞿文吉,张人骧. 提高教学质量[J]. 校园英语 (下). 2016, 1:16. 3. 殷新茹,殷梅英,张人骧. 提高翻译质量[J]. 校园英语(下). 2016,1:232. 4. 瞿文吉,张人骧. 虚心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J]. 校园英语, 2016, 13: 206. 5.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小组. 科学与传统文化. 2016. 12. 27 . 道教之音.
http://www.daoisms.org/article/zjyj/info-27300.html; 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7. 01.
31.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70131659-1.html 6.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小组.
传统文化学习:论证儒家思想的精髓是“道”. 美国中文网. 2017, 01, 17.
http://blog.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122428/id/305134.html;
万维读者网. 2017-01-17 . http://m.creaders.net/blog/u/3680/201701/278835.html
*完成本文成员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Angele Zhang, Evelyn Xing, Sophie Xing, Ryan Huang (US, Cyprus);张人骧(CHINA);瞿文吉(已故)
(转载自“美国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