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野火的博客  
自由的价值高于一切!  
网络日志正文
和谐社会原来不在天朝 2010-11-15 08:11:28

     回想前不久漫步日本街头的几件小事,总有长叹一声的感慨。
    只要暂时抛开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惯性思维,比照一下中日两国之间的软环境或叫软实力,就会让我们冷静下来思索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在战后“辉煌”了六十年之后,却仍然在许多足以体现国民素质的细节上,竟与一衣带水的小日本不堪一比。

一、国民素质的差距点滴可鉴
    一日,我与同赴东京开会的会友YD相约顺道去东京都厅看看,他说从地图上看应该不远,但我们走着走着,还是迷路了。抬头所见,周围都是高耸入云般的摩天大厦,仿佛在俯瞰着我们这两个远道而来的“陈焕生”正在面面相觑。“还是问路吧。”我想。
    迎面问了两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他们都停下脚步认真地听完,然后告诉我怎么走。但我转了几个弯,还是感觉不对。于是站在一个路口,拦住了一位西装革履、手持黑色皮包的青年。只见他摸着修理得干净白净的下巴,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下,说道:“你们好像该往回走,然后走到前面那个路口再向右转就是。”看来他并不十分熟悉这些政府机构,也许他不是常住东京的日本人吧。我道了谢,马上招呼同伴回头走去。可是,刚拐出约摸不到一百米,立在红绿灯前准备琢磨的时候,就见我的左前方疾步追来了刚才我问路的那位年轻人。他面带微笑,稍稍欠身鞠躬:“对不起!我刚才说错了。”他用手指了指我的左侧一方说,“应该是到前面路口再往左转,而不是往右转。我想起来了!”我没想到这位年轻人还把自己指路的差错如此认真地放在心上,而且还追上我们纠正误指才放心离去。我从他的眼神可以感受到他的诚意。而这种对陌生人毫不设防的眼神,在国内时已很难见到。我看到他似乎是要求自己在确定我听明白了之后,才彬彬有礼地转身离去。

东京街头一景

                        东京街头一瞥
    回国后,我看到那天同行的会友YD在推上发推说,这是他在东京街头碰到的最令人感动的一个细节。我理解他也是因内心萌生的民风比较,才会生发出如此难忘的慨叹。毕竟经过毛泽东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毁灭性“横扫”,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和尊重,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友善相待已经鲜有所闻了。
    另有一个晚上,我在所住宿舍的街上信步溜达路过一家小书店门前时,忽然想起孩子嘱我带回一本最新版的《多拉A梦》漫画书的事来。于是我一步跨进去,询问收款台的老板娘有没有最新版的《多拉A梦》?老板娘回答说;“有!”身形瘦小的老板娘敏捷如幽灵般地闪身钻进书架间,我跟在她身后走了几步,就见她从一长溜《多拉A梦》中抽出最后一本看了看,然后告诉我说:“就是这本了。”我随手接过书,看也没看就直奔收款台准备交钱。老板娘回头拿过我递给她的书,并没有马上在电脑上输单,而是翻到版权页再看了看,然后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句什么,就一边致歉一边一迭连声地告诉我说:“抱歉,抱歉!这本不是最新版的,是09年版的。你看看这里!”她指给我看书的版权页下面一行印出的出版日期——2009年6月。然后她在收回书的同时,再次朝我郑重地微微鞠躬道:“很抱歉!我这里暂时没有最新版的。这本是已经过时了的,最新出的可能还要请您再等两个月。谢谢光临!”我只好把拿出来的钱,又放回口袋里。那一刻,我有一种感动。因为我没想到,在我即将付款的那一刻,她还会翻到书后再检查一下是不是客人想买的最新版《多拉A梦》。当她确定不是之后,就毫不犹疑地把书收回,放回书架里。这个小商人的举动就不是相对于我们国内的“鲜有所闻”,而是可以用绝无仅有来形容了。什么叫商人的诚信?这个小小的情节应可诠释此词的全部内涵。

二、文革的遗风犹在眼前
    在中国大陆,由于当局不允许公开评论和清算文革的种种历史荒唐,所以文革的遗风在许多领域,许多场合中,仍然时有所闻。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更是稀松平常之事。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可能会摔倒,而摔倒后却无人敢来扶一把。这样一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多次变成公众舆论中不得不被关注的社会问题。虽然个别现象也许不能以偏概全,但当某种非常态的东西已经慢慢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时候,那么就不能不说明这个社会其实已经患病了。
    据新浪网2010年10月24日报道,一个85岁的杭州老人自己不慎摔倒在地,20分钟都没人敢扶他起来。此事发生后,某网站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扶,还是不该扶”的网络投票(见下表),共有13万名网民参加了投票,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网民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仅有4.01%的网友觉得应该扶老人,尚能认可“这是起码的公德”。
                                                           网 友 调 查
     日前,杭州一位85岁的老人在街上不慎跌倒,近20分钟众多围观者无一人扶起老人。据说,有人觉得“怕扶他起来还要负责任,赔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处理?
       A 第一时间扶起老人; 4.01 %
       B 不随便扶起老人,会打110或120求助; 54.17 %
       C 少管闲事,马上走开。 37.50 %
    从参与投票的人数来看,这个投票有足够的样本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中国当下的现实。对此,绝大多数网民认为,这与当年南京“彭宇案”不无关系,“彭宇案”的一纸荒唐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笔者在各大城市中都有问路的经历,甚少遇见有行人停下来帮我耐心指点的,非但如此,有时从行人那莫名惊诧的眼神中,分明传递给我的、充满怀疑的信息倒是,“这人是不是骗子?”
     像中国路边的小店主,他们整体寻思苦想的是,怎样才能在消费者越来越警惕的眼皮底下迅速销出他的陈货,而不问什么手段。小商人能够不欺骗消费者,明码标价地售出货真价实的商品,已是消费者最大的幸福。姑且不谈其他了。
    中国商贩的骗术暂且不提,那些貌似实力雄厚、光彩耀眼的大企业如三鹿等大牌厂家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加入了比小商人更缺德的欺诈行动,这才是更令人绝望的社会公共灾难。若不是近年来因毒奶粉事件闯出了难以掩饰的大祸端,很可能广大消费者至今仍然还被蒙在鼓里。
    遍地的“地沟油”、山寨货……中国人的盗版近十年来已天下闻名。据《重庆晚报》2010年03月18日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已达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在中国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碰上的是地沟油……
    “地沟油”的生产流程本身就是一个暴利过程。他们每天从餐馆的下水道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权威检验证实,它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有科学家预言,中国大地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尚需10年之久。每次我在网上看到地沟油脏兮兮的图片就顿感恶心不已,但令人沮丧的是,我自己以前毫无疑问也吃过这样的地沟油。只是外国人可能怎么都想不到,一个城市的下水道居然也会变成某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

三、社会亟需回归纯良的人性
    常见阔别多年故土的华人,忽然融入家乡话的世界里,才蓦然惊觉,怎么我们中国人现在谈论的唯一话题,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利益,仿佛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心的第一要旨。赚钱,才是当下几乎所有中国人最感兴趣、最急功近利的生活目标。
而且,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在这个社会里已经不仅限于社会残渣余孽,早已延伸到了一度被视为最圣洁、最能象征道德水平的地方——高等院校里。教授抄袭论文成风,学生作弊能混就混。这早已不是新闻。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制度监督的严重缺失,经济发展对道德、人性这些软环境的破坏,也在无形声中毒化出这种世风日下的人文环境。“文革”大浩劫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和友善交往依然难见恢复。甚至在以反对独裁专制为核心价值的异见圈里,也远未形成包容和沟通的平等探讨氛围。异见人士之间若有不同的观点之争,往往立马就会摆开恶言相向、势不两立的架势。这对常常以抨击共产党专制为主业的反对阵营来说,不啻是一种令人悲观的反讽。
    再以中日两国为例,尽管中国现已号称GDP超过日本,位居全球老二,但这至多只是硬件上的反映,而不是软实力上的平均对比。也许,中国很快可以在城市改造上,以外观的奢华和铺张把经济低迷的日本一下抛到后面,但内在的、无形的东西如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文化教育、全民医疗及社会秩序等攸关全社会和谐的要素,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迎头赶上。
    比如在日本的电车、地铁里,我听不到此起彼伏的手机声,原来他们在公共场所全部自觉调成了震动模式。

电车里的乘客们大部分都在安静地看书

                       电车里的乘客们差不多都捧着一本书在安静地阅读

在日本的公园里,如果你不慎掉落了钱包等物品,一般都会得到被送回的幸运。拾得者通常会默默无闻上交后悄然离去,
    在日本都市里的通衢大道上,我发现日本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居然没有大人护送,而是三三两两地蹦跳在人行道边,或安静地站在自动扶梯上。而在我们的城市里,且不说小学六年级,就连初中生都要父母来校接送的也大有人在。日本的社会秩序之好,让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原来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在日本。良好的社会秩序,无疑是建立在健全的法治和完善的信用体系基础上,社会包容差异、人们彼此尊重,以及平等地对待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公民。无怪乎有个访日的中国人回国后如此感慨:“日本和中国的本质区别,是日本人有爱陌生人的良知,而中国人没有。”

幼儿园的小女孩自己走回家

幼儿园的小女孩放学后自己各自回家

自己回家

                                           自己过马路

自己过马路

                                  自己搭乘电动扶梯
    我从日本的幼童身上看到了他们从小开始学会独立生活的习惯,而中国城市里的小学生,绝大部分还不得不躲在父母的卵翼下娇生惯养着。当然我知道,日本社会环境的和谐,使学生家长们无需担忧自己的儿女们在走向校门的时候,也许就是身临凶徒刀下险境的时刻。然而,我们在谴责那些凶徒袭击学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问责社会,我们高高在上的“公仆”们是否给他们提供了与别人相同的生存机会、还有给了他们的孩子相同的教育机会以及相同的就业机会等。究竟是什么怨毒导致他们成群成伙,全国各地,不约而同以屠戮孩子性命方式挑战社会的底线?
    至少在这个角度上,我所理解的社会和谐,就不应是让下等人容忍上等人居高临下的傲慢和歧视,而是大家都能在法律的公平保障和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中,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机会。而一个为了亚运的举办,居然连市民买菜刀都要登机身份证的国度,社会和谐从何谈起?一句话,社会和谐的前提,是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保障。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安心、多一种希望。否则,在固守权贵利益的潜规则下空喊和谐的高调,顽固拒绝政治改革的“不折腾”,那便只能是如空中楼阁一样建立在一厢情愿之下的和谐幻梦。

都市里宁静的小巷人家
         都市里宁静的小巷人家(这车是怎么停进去的?)

浏览(4663) (0) 评论(1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野火 留言时间:2010-11-17 02:48:16
我倒是很想去美国看看,这样就有横向比较。中国的问题,关键还是没有民主的问题。如果实现了民主宪政,人们的责任感、自主性、创造力等都将得到极大地自由发挥。现在的党主一切的体制,就是为了保证一党独大的政权得以长期延续,至于人民的创造力、聪明才智乃至资源浪费这些都只是放在次之又次的考虑之列。只要不危机我党的永久领导地位,换句话说,只要依附在我党这根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大树不倒,就万事大吉了。也正因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大阻力,中国的民主化之路才很难有过于乐观的预期。只有真正了解底层中国的人,才明白要实现非暴力的民主转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回复 | 0
作者:共党汉奸 留言时间:2010-11-16 16:46:28
不过日本人还是令人厌恶,狗改不了吃屎。
回复 | 0
作者:共党汉奸 留言时间:2010-11-16 16:42:33
讲得有道理。在共产党独裁统治下的中国是道德沦丧,整个一丑恶社会
回复 | 0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10-11-16 16:04:57
感谢作者写了这么好的文章。中国有作者这样具有良知的人,正是中国的希望。
中国人性的堕落,文革是一个大断层,根子在毛泽东,文革后执政者再三阻挠人民对文革的批判,使原本堕落的人性更加恶化。并且不许反思,把人民的反思控制在持政者的意识形态范围之内,试图让人民忘记历史,这显然是徒劳的,作者的这篇博文就是例证。现居美国的fangbin会记住,有这样一个旅日的中国游子他叫野火,以客观的眼光讲述了不容置辩的事实。
回复 | 0
作者:blueskytoot 留言时间:2010-11-16 10:19:53
博主说的很对, 日本确实是这样。 即便是商店里的物品陈列也比美国不知道整齐多少倍,也根本没有顾客挑完了会随便放,会整整齐齐放回去。

抛开别的因素,中国人最值得学习的人和社会就是日本人和日本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美国。那个国家的干净, 整洁和团结一致中国人都无法想象。我曾经去看过一个圣诞节前的灯会, 几条大街挤满了人, 但没有一个人在窜来窜去,而且都安静的不得了。

在日本我就想中国不知道何时能赶上日本,但在美国我就感到中国赶上美国只是迟早的问题。
回复 | 0
作者:白山秋叶 留言时间:2010-11-16 08:59:17
好文。顶。
以后得去日本看看。
回复 | 0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0-11-16 08:22:29
谢谢好文!
我去过日本后,真觉得日本是东亚人的骄傲。有一天在饭店吃饭,突然被一位女士拍拍肩膀,转头一看,她手上拿着我的手表。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手表掉地上,她替我捡起来,交给我。
日本人有素质不光是反映在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上,日本环境保护得也好,城市不论空气地面都干净,人人注意自己的仪表,外在内在都美,总之把日本搞成一个非常宜人的地方,让人喜欢。不像在中国,出门就觉得蓬头垢面,地面脏,空气浊,周围人也没人在乎自己的行为和外表对环境带来什么效果。
回复 | 0
作者:小黄狗 留言时间:2010-11-16 06:46:18
谢谢好文!
回复 | 0
作者:野火 留言时间:2010-11-16 06:27:40
楼上各位补充得不错!在原因的分析上,我的确剖析得不够深入。受教了。谢谢!
回复 | 0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0-11-16 02:45:37
我的一位朋友说: 8月份去日本, 因找不到邮局询问一位路过的女士, 没想到她为我们带路走了十分钟, 一直走进邮局。感觉日本的总体国民素质还是值得赞叹的。
回复 | 0
作者:km 留言时间:2010-11-15 23:54:13
文革柔道你了?文革扫除腐败官僚,有何不好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0-11-15 20:38:32
corte,
日本现在并不穷啊,他们的贫富悬殊也不小啊?而且,他们也有可怕的罪犯和犯罪啊。他们还没有雷锋焦裕禄什么的啊。
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搞的啊?
回复 | 0
作者:飘零的枫叶 留言时间:2010-11-15 20:36:07
很欣赏这篇文章,作者对现代中国的人文、道德分析很理性,也很有说服力。
其实去过日本的人都会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即便是与我们同种同文的香港和台湾,就社会伦理道德、公民文明素质来讲都远超现在的大陆。
不过,我最感同身受的还是作者说的许多“更令人绝望的社会公共灾难”,充满欺诈、无官不贪、良知荡然无存,而普通百姓竟然也视若无睹,这就是现代国内的现实,也才是更令人痛心不已。
作者做说的“文革”是灾难之源,只是说对了一部分,从50年代末“反右”开始,对人性的漠视和肆意摧残,对思想的禁锢,都已经开始了,当然,“文革”
期间已发展到了极致,以“阶级斗争”的口号或名义,发动百姓相互监视、亲人之间相互揭发,制造了许多人间惨剧。。。
历史不会忘记,亲身经过那些年代的人也都不会忘记。。。
回复 | 0
作者:yugsun 留言时间:2010-11-15 20:18:53
 你竟敢和胡主席的和谐社会唱反调,该抓。
回复 | 0
作者:corte 留言时间:2010-11-15 20:18:01
楼主讲的现象对,原因却错了。中国社会五,六十年代没有什么民主,什么政治改革,但是,社会风气很好,小孩子都自己进出,玩耍,大人哪有空去管。社会风气自贫富不均开始,就江河日下了。有了富人后,人人向望致富,就不择手段,道德败坏了。
回复 | 0
作者:corte 留言时间:2010-11-15 20:08:00
中国的社会风气是最近二十几年才高搞的。跟文革无关,跟改革开放后的贫富不均大有关系。
回复 | 0
作者:Hello Kitty 留言时间:2010-11-15 18:57:11
Well said.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野火
来自: China中国
注册日期: 2010-05-19
访问总量: 107,00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难忘台湾点滴
· 智能手机惊魂记
· 长春婴儿之死:在善与恶的交汇点
· 澳洲是“人间天堂”吗?
· 有幸生在美国的黑人
· 清场赛过“六四”的铁道部
· 流畅如水的美国
分类目录
【生活】
· 难忘台湾点滴
· 智能手机惊魂记
· 澳洲是“人间天堂”吗?
· 有幸生在美国的黑人
· 流畅如水的美国
· 温泉里的小女孩
· 和谐社会原来不在天朝
· 日本的红灯区与中国式“扫黄”的困
· 静谧的日本(随笔)
· 一条可信度极高的内幕爆料
【时评】
· 长春婴儿之死:在善与恶的交汇点
· 清场赛过“六四”的铁道部
· 中国人还需要尊严吗?
· 从菲律宾劫持事件看领导人的差距
· 从前的舟曲原来如此令人怀想
· 粤语的傲慢与普通话的强势
· 在被忽悠的时代渴盼没有“导向”的
· 巴西队死在梅洛的莽撞和影帝的表
· 足球的干净是可望不可即的美梦
· 错了为什么坚持不改?
存档目录
2015-04-14 - 2015-04-18
2013-03-06 - 2013-03-06
2012-10-08 - 2012-10-08
2011-08-09 - 2011-08-09
2011-07-27 - 2011-07-30
2011-01-10 - 2011-01-10
2010-11-15 - 2010-11-15
2010-10-23 - 2010-10-28
2010-09-10 - 2010-09-10
2010-08-04 - 2010-08-27
2010-07-02 - 2010-07-19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19 - 2010-05-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