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是谁打败了日本人?
说到抗战胜利,每个中国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抗战胜利就是中国人把小日本打败了。但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抗日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民族战争。尽管比较公认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开向日本宣战是1941年12月9日,即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三天。不管抗日战争如何界定,它的战局,特别是后期的战局一直受世界整个战局的左右。为了对日本投降的原因有个大概但全面的了解,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广角镜头:
希特勒(右)和墨索里尼
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于9月1日凌晨出动57个师(150万人),在2300架飞机、2500辆坦克掩护下,对波兰发动全面进攻。仓促应战装备陈旧且无准备的波军,未及实施坚决抵抗即被德军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至国外。9月30日,华沙守军和居民的自发抵抗在德军轰炸炮击下瓦解,波兰沦亡。
1940年5月至6月,德国以闪电战术攻陷法国战略要地色当,随后攻陷巴黎,占领了法国大部。同时,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于5月19直逼英吉利海峡。英军虽然利用德军一时失误成功地组织了超过33万人的逃脱,但丧失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士气一度低落。
德军入侵时的波兰步兵团
在东线,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优势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在苏西部地区推进约600公里,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初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
上:D-Day时盟军在诺曼底的海滩登陆;中左:1936年纽伦堡大集结;中右:纳粹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下左:美国在长崎被投下的核武器; 下右:柏林战役时红军在德国国会大楼升起苏联国旗。
半年以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二战期间,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同盟国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
战争随力量对比开始转机。1943年11月苏、美、英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全权指挥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3年,(左起)蒋介石、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及温斯顿·丘吉尔于开罗会议合照。
1944年6月6日,这一现在纪念的“D日,”实际上是当时的军事代号。该日盟军集了多达288万人、近9000艘舰船(其中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和1.37万架飞机。当日凌晨1:30分左右,美国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国第6空降师共1.7万人,作为先头部队,乘1200架运输机分别在诺曼底的科唐坦半岛南端和奥恩河口附近首先伞降着陆。随后,美、英、加等国部队在猛烈的海空炮火支援下,在五个地点登陆法国海岸。德国由于受到盟军假情报的欺骗,未能及时组织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登陆的盟军部队先后巩固了各处登陆场,并开始向纵深挺进。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照
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D日”也成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东线,1945年4月16日,苏军250万大军,在6000多辆坦克、4.2万门火炮、7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柏林发起决定性突击。经过两个星期的激烈战斗,于4月30日下午,将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屋顶。同日下午3时30分,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开枪自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虽然一度受挫,随着战争的进行和过长的战线,日本军力开始衰竭。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数十万民众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中国抗日军民发起全面反攻。在各国军民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崩溃。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朝鲜、马来西亚等亚洲各国也结束了日本铁蹄的蹂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派遣军总
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
一九四五年以前,在中国,有多少人对能否和怎样打赢对日战争有信心和概念,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回顾二战中中国所起得作用,每个热血的中国的人不能不为之痛心。如果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日本会不会投降,中国会不会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是一个令人后怕的问题。清醒地看待过去,才会清楚地认识,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中华民族是多么重要。
(2006-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