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總是會有窮人同在,但你們不總是會有我。 讀到美國富豪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梅琳达 盖茨(Melinda Gates)夫妇以及沃伦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并到中國想招集富豪開個慈善捐助宴會卻應者稀渺的消息,我想起了耶穌的這句話。 四福音書中,《馬太》26:6-13,《馬可》14:3-9,《約翰》12:2-8,對耶穌說這句話的情景,均有相近的記載。 耶穌在傳道中,曾路過伯大尼村莊,醫好了一個叫拉撒路的漢子,叫他從死里復活了。他和他的兩個妹妹馬大和馬利亞都因此非常感激,并信了耶穌。耶穌在被出賣釘上十字架的前兩天,又一次來到了伯大尼,有人為耶穌和門徒一行人備上筵席。席中,馬利亞上來,打開一瓶極貴的香膏,涂抺、澆在耶穌的頭頂。門徒們看見后就很生氣,猶大說,“何用如此浪費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周濟窮人。”耶穌看出了他們的意思,就說:“為什么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你們總是會有窮人同在,但你們不總是會有我。(The poor you will always have with you, but you will not always have me.)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而做的。我確實地告訴你們,在全世界,無論福音傳到什么地方,這女人所做的事,也將被述說,做為對她的紀念。” 香膏抹身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一瓶香膏可賣出三十多兩銀子,相當于當時雇工一年的工資。十二門徒跟隨耶穌走街過村傳道,全靠世人們的奉獻施舍度日,所余的奉獻,都放在門徒猶大掌管著的錢袋中。 猶大看到貴重的香膏,想到的是它的價錢; 馬利亞用貴重的香膏,表達的是內心對博愛化身的耶穌的信仰; 耶穌面對他們的言行,想到的是博愛之道福音的傳揚。 猶大心生貪婪斂財之意,在主面前,只能以“周濟窮人”這個堂皇的借口; 馬利亞為了心中的信仰,竭盡所能,毫不顧惜難得的貴重物品; 耶穌為了上帝的傳道使命,更在乎世人發于內心的信,而做出的“一件美事”。 猶大因為這貪婪,最終出賣了主,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而上吊自殺; 馬利亞因著這信,最終見到了主耶穌的復活,有了永生的昐望; 耶穌因為愛世人,最終舍棄了自己的肉身來擔當世人的罪惡,救贖了世人。 “耶穌在伯大尼被膏抹”這個福音故事,是一則充滿全能智慧的寓言,同時影照出了人世間的憂患與希望。 猶大的貪財之心是人世間的憂患所在,影射著社會中的一群人與集團,他們掌握著社會的錢袋,占據著道德與權力的高地,外掛“周濟窮人”“服務大眾”的動聽口號,無所忌怛,大勢收括民脂民膏,最終必然會因著對財富的追求,而將公平正義與良心出賣。他們的結局將與猶大一樣是必然的。 馬利亞的因信而行是人世間的希望,寓言著社會最底層中,在現實生活的病痛困苦中,還有人追求著公平正義與博愛,并相信博愛的信仰是解脫人間奴役與苦難的唯一之道。他們也將因著信而得到真正的自由與永生。 而耶穌,是全能的造物主之子,造物主因著愛而創造了世界,必然要因著這愛來維護這世界。祂洞察這世界的分毫,“看出了他們的意思”,所以才說出了這句語氣平淡而發人深省的話語: “因為你們總是會有窮人同在,但你們不總是會有我。” 耶穌的這句話,是對當時信從他的門徒說的,也是對基督文明社會中的后人說的,更是對當今世俗社會中的富翁們和權力集團們說的。 Gapfiller 2010-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