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央行会不会大规模放水呢?让我们在央行6月26日发表的声明中寻找线索:“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央行此次声明除了证实自己已用定向逆回购操作向钱荒的资本市场紧急输血之外,也反映了央行需要努力在惩戒影子银行和稳定金融体系之间踩好平衡木。在声明中央行对于是否进行公开逆回购操作则讳莫如深,其用意在于提醒市场别指望央行大规模放水。
放水压力巨大的不只是央行,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李克强总理领导的新一届政府也顶住了国内外各方面要求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压力﹐这说明中央已经深刻认识到由国家牵头投资带动经济的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整顿放贷行为﹐特别是影子银行业务﹐以防止资产泡沫的出现。
2013年初时﹐中国总的信贷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9万亿美元跃升至23万亿美元。值得担心的是﹐虽然信贷增速超过20%﹐但最近几个季度中国名义GDP的增长率却不足10%。经济发展已经不能靠砸钱砸出来了。
为此,李克强总理决定摒弃以往的以投资换增长的政策,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将在提高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巴克莱银行将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经济政策框架命名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并指出其三大核心要素为不搞财政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李克强经济学代表以往市场每每期待央行放水救市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必须根据银行和政府的新政策取向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往从央行放水中得益良多的投资者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李克强经济学的深刻寓意。
著名财经评论员胡舒立于本周发表的【新世纪】周刊社评文章给李克强经济学下了很好的注脚:“中国目前的问题根本不出在(货币)总量上。至今年5月底,央行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已达15.8%,高于去年底确定的13%的年度指标,显示货币供应总量并不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基调表明:当前的资金面紧张是短期性、结构性的,要靠机构自身调整行为去适应。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定货币政策。这是理性而明智的决定。毕竟,货币政策实施事关全局,绝不可为部分市场利益者的短期利益所绑架。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局势中,中国更应冷静应对,着眼长远,严把货币闸门正是上策。”
以房地产为首的虚拟经济是旧经济模式最大的受益者,而“李克强经济学”则意味着虚拟经济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未来将是着眼于“创新,内需和更公平的财富再分配”的实体经济的天下。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