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市场都对中国官方经济数据的可信性颇多微词,这让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诚信很受损。老是骗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大家还记得“狼来了”的故事吧。
为了挽回大家对官方数据的信心,最近不断有相关大佬出来就这个问题作解释,所谓提前做危机公关也。
比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就对近来经济数据不匹配的现象给出了积极的解释: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速从两位数向个位数转换的过程中,有主动调控的因素,但也反映了调结构、转方式出现的新变化,一些经济变量关系的变化不能完全用老的眼光来看待。
他用三组数据不匹配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增速较低,只有4.82%,而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3%。同期铁路货运量下降了2.8%,但由于公路运输大幅增长,全社会的货运量没有下降,而是同比增长了9.6%,与工业增速匹配。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3.4%。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成效。
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与城镇新增就业总体平稳是第二组不匹配。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相对平稳,登记失业率仍维持在4.1%。一方面,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加快;另一方面,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此外,企业用工方式的转变和国家促进就业政策力度的加大等,也是维持就业稳定的因素。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45.3%,比去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成为结构调整当中一个新的亮点。
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大于经济增幅回落,这是第三组不匹配。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而同期经济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与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走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更要看到,为减轻企业负担,财政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力度,很多收费都清理取消了,特别是去年以来实施的"营改增"的改革试点,单看当期会影响一部分财政收入,但是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后劲。
看来,我们老是骂统计部门弄虚作假,是有些冤枉他们了。不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市场的怀疑和政府的解释都不无道理。国家的经济结构在转型,在分析经济数据的时候有些老眼光确实是不适用了。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