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印度手机市场“玩”得风生水起的小米,便因爱立信的一纸专利诉状险被绊倒——尽管12月17日传来的最新斡旋结果是:小米在每台预押100卢比(约9.7元)的前提下,可在明年1月8日前暂时恢复销售,但无疑,专利还是在小米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阿喀琉斯之踵的角色。
“我们以往更强调发达国家的专利风险,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遭遇说明新兴市场并非专利风险的避风港”,采访中,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续俊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真正让社会意识到了专利之于现阶段中国企业的价值”,采访中,在美国有着近十年专利律师经验,成功帮助中国企业打赢美国337调查案的七星天专利咨询机构负责人龙翔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中国企业,已经到了绕不开专利问题的发展阶段。
市场份额陡增后“软肋”暴露
市场竞争激烈,而通信产品又是专利最集中的领域——多方因素叠加,使得通信业的专利诉讼案可能会在一两年内呈爆发之势。
据龙翔介绍,仅美国智能手机领域的专利就有25万份,如此多专利,不可能为几家企业所拥有。美国高智发明相关负责人曾言,苹果手机涉及2.6万份专利,而苹果公司真正拥有的不到10%,所以,有时连企业“自己也不能确认自己是否侵权”。
“有些诉讼还是为了钱,有些则根本就是要禁售你,前者如爱立信诉小米,后者可以参考苹果诉三星的案例”,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经济学者吴迪如是说。
在续俊旗看来,未来几年内,智能终端产业的专利大战仍将维持高发态势,且波及地域广,涉及产品链主体多:“地域上有从国外到国内、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趋势;专利纠纷波及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如芯片商、运营商、软件商、专利运营公司都可能卷入纠纷之中。”
新兴经济体因为市场大,专利风险同样不可小觑,印度就是个例子。工信部上月发布报告称,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终端市场,大量终端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正好成为商战的锐利武器。
此外,国内企业近年来表现抢眼,对原有行业格局形成一定冲击,容易引起巨头企业和“专利主张实体”(指拥有大量专利却不事生产,专以诉讼盈利的公司)的注意,专利将作为一种商战和盈利手段被采用。
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4%,超越三星、联想、宇龙,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
从世界范围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在第三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中,三星、苹果之后,便是华为、小米和联想。其中,三星和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7%,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华为、小米和联想的市场份额为15.5%,同比增长4.1个百分点。
当你已经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时,你的弱项就凸显了出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数据,苹果在华已获得530项发明专利授权,而小米、魅族分别为15和7项。
龙翔认为,某种程度上,企业可以尽量不被竞争对手告,但难以避免不被靠专利“吃饭”的专利主张实体攻击。
吴迪用数据证明了这一看法:“美国2010年至2012年之间,由专利主张实体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数量增长了3倍多;2010年,专利主张实体发起的诉讼案在所有专利诉讼案中占比29%,2012年占比达到62%。”
不仅要重视,还要专业
在续俊旗看来,中国通信业,走过了一个从缺失话语权到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过程:从2G时代的跟随到3G的局部突破,再到4G时代以TD-LTE自主标准与FDD-LTE同台竞争,技术进步非常明显。
截至今年6月,全球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41个TD-LTE商用网络,在建TD-LTE网络总数达88张,全球用户总数突破2617万。我国目前已成立IMT-2020(5G)推进组,瞄准5G国际标准发力。
这一过程中,华为、中兴、大唐、中国移动等,获得了不少核心专利。
但与此同时,“从整体上看,中国的专利现状还处在比较薄弱的阶段”,在他看来,传统专利大户在核心技术上依然占据强势地位,而通信业是累积创新的行业,一些基础性技术仍需使用,多模智能终端涉及2G、3G、4G等多个标准,专利问题更加复杂。
这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专利费率累积居高不下。英特尔总法律顾问和苹果两名代理律师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称,智能手机厂商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面临着高昂专利版权费用,售价400美元的智能手机,若累积计算,需要支付的版权费用高达120美元。
“10%的累积费率是行业内认为可以承受的极限,国内企业做中低端产品,利润率更低,收取5%的专利费用,许多企业就连生存都是问题了。”续俊旗说。这意味着,以物美价廉在海外市场著称的中国通信产品,面临着巨大的专利成本压力。
“如果你想降低成本,那么不仅专利要多,而且最好有核心专利,这样可以增加你在专利谈判中的砝码,因为目前解决专利问题,除缴付专利使用费外,签订交叉许可协议也非常普遍”,龙翔这样告诉记者。
核心专利问题击中痛处。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月发布的报告:中国2013年以82.5万件的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总申请量的三分之一。但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所言,中国是专利大国,但不是专利强国,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比较少。
同时,对于日益注重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专利的国际布局也非常重要,你的产品拓展到某个国家,若想获得该国专利保护,就要去申请这个国家的专利授权。
而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意识还不够强,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数量处于低水平。
汤森路透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国外申请专利的量,约占专利总量的5.3%,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36%和51.1%。
数量之外,龙翔提醒国内企业还要重视国内外专利环境差异:中国的专利申请强调精确,而美国优秀的专利则步骤少且抽象,但涵盖范围更广,“只有将专利划定的范围合理且足够大,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该有的地盘不受侵犯”。
“不能将专利当奖状,要重视中美专利环境的差异,否则即便申请了一堆专利,最后也没法赢得诉讼保护自己”。
所以龙翔特别强调企业的专利意识:“一些企业认为专利只花钱却没有回报,而事实上,华为此前的大量专利投入已见成效,不仅在国内的手机业竞争中心态轻松,而且通过交叉使用许可乃至出售专利权,已小有盈利。”
困局破解之道
“通信业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中国企业要想更新换代,必须走知识产权之路。”吴迪分析,中国未赶上此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大潮,现在通过向优秀企业学习,运用“逆向工程”发展自身,这是可以理解的,日韩等国在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如此。
然而,中国已进入新的增长平台,以往的“山寨”路径,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和发展要求,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制造企业从国际市场铩羽而归的重要原因,近来频发的“专利战”,逼迫中企必须通过创新保持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在提升,但还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更强,创新会更多,当然国家也要平衡,保护太死也可能丧失创新的活力。”续俊旗分析了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几大主要变化:
——重视从专利数量到专利质量的转变。“例如,以前只要你申请专利我就给你补助,现在,专利授权后我再奖励你,并且加大对国外专利申请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促进专利的运用,包括专利的许可、交易、产业化等,为各类创新找出路;另一方面,提高赔偿力度,并且注意保护海外市场。
——政府规制知识产权的滥用,如反垄断调查。
吴迪认为,知识产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小米这类成长迅速的企业已没有足够时间慢慢发展自己的专利,要么通过并购方式获得专利,要么由国家牵头,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专利防火墙,为走出去增添“底气”。
续俊旗认同此说法,他也表示,专利短缺的公司通过收购能迅速提升专利实力,“不过,买了专利不代表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提升,还需配合其他策略,例如招募优秀的技术人员、在国外购买小型实验室等都是不错的策略选择”;国内企业需要联合预防,抱团取暖,前提是必须要有好的机制设计,否则就有可能变成“扎堆挨揍”。
专利战作为商战的一种手段,在商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是无可避免的。除了加强自身的核心实力,有能力、有抱负走国际化路线的中企,还需要适应并掌握国际规则。
据龙翔介绍,美国自2012年开始实行的双方复审程序,对中国企业是个利好:不仅减少了程序费用、缩短了程序周期,而且该程序由美国专利商标局主持,裁决者是有多年专利从业经验的专家,而非缺乏基本专利常识的陪审团,无需遵从专利有效的预设。“这对于一些饱受美国专利诉讼折磨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公平、低价、高效平台,值得大家关注。”■(记者/唐朵朵 张静瑾,《瞭望》第51期)
2014-12-22 12:59:46
风生水起的小米,跨出国门便步步艰难,专利成为快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小米还会遭遇哪些困境?它又该如何布局未来的知识产权?《瞭望》就此独家采访了对知识产权颇有研究的经济学者吴迪。
瞭望:为什么小米专利诉讼案会最早发生在印度?
吴迪:小米被诉侵权首先发生在印度,是因为那里是小米除中国以外最大也最具潜力的市场,专利诉讼有利于阻遏小米市场扩张的节奏。与此同时,印度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其法律体系有英国的基因,知识产权保护相较于中国更为先进。
之所以诉讼没先发生在中国,是因为目前我国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赔偿责任、赔偿数目、知识产权费用等法律尚不完善,对原告而言,在中国打专利官司很可能成本高于回报。
瞭望:您如何看待小米的下一步海外拓展?
吴迪:知识产权根本上是经济利益问题:有些诉讼案主要是为了获得高额专利转让费;有时其目标则根本就是为了禁售,把你挡在一国市场之外,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力争是苹果状告三星。
如果爱立信这一状在印度把小米告倒了,会让其他手机厂商觉得小米“好打”,很可能也“磨刀霍霍”。因为小米发展太快了,对许多排在其前面的手机品牌都是威胁,所以很有可能出现专利“连环枪”,而且国内的局面也不乐观。
瞭望:这样来看,未来通信业的专利纠纷会很多。
吴迪:是,因为通信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关键,在于它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而知识产权又是企业竞争、谋求利益的一种手段,知识产权案不可避免。
另外,随着业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专利主张实体也会兴盛起来。
所谓“专利主张实体”,是指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事生产销售,专门寻找目标公司打侵权官司的企业,赢利模式主要靠争取赔偿费用或者庭外和解费用,一般这类企业利润非常大。
一项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至2012年之间,由专利主张实体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数量增长了3倍多;2010年,专利主张实体发起的诉讼案在所有专利诉讼案中占比29%,2012年占比达到62%。巨额利润和极具潜力的市场,也会让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专利主张实体”。
除此之外,如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涵盖到东南亚国家,那知识产权案定会增加,同时小米走出国门之路将更为艰难。
瞭望:请您详细说说TPP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吴迪:在长期研究TPP的过程中,我逐渐关注到了知识产权。我发现,TPP协定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它的惩罚机制、定价机制,对知识产权尚未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相当不利。例如美国种子里的基因序列是受专利保护的,如果在中国的农田作物里找到此基因序列,这些作物则通通侵犯知识产权,结果就是或杀死作物,或向美国支付知识产权费。
如果我们进入TPP,国内一些没有和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动作片影业协会达成相关的版权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会有状况。TPP一旦生效,这些公司需要和版权代理公司签订版权缴纳协议,每年得根据播放次数、播放时长等情况去缴纳版税,其原有的免费商业模式将无法继续,必会阻碍公司发展。
美国知识产权盗窃研究委员会于2013年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每年由于知识产权被盗而造成的损失达到3000亿美元,约为美国总财富的5%,也等同于美国出口亚洲的全年贸易额。该报告还指出“中国是造成美国知识产权流失的最大因素,其中50%到80%的美国知识产权流失由中国造成”。
所以,未来如果要面对TPP,必须在知识产权上进行部署。
瞭望:帮“小米们”支个招儿吧?
吴迪:小米现在进行知识产权布局还不算太晚,因为它最值钱的资产是其品牌。小米销售不成问题且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短板也很明显,就是知识产权。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知识产权问题不能拖。
小米一直是低成本策略,但专利研发需要投入,未来小米或可通过开发游戏、电子商务等其他增值业务来分摊研发成本。
瞭望:介绍一下国内企业在专利方面的现状?
吴迪: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里,做得最好的是华为。2013年,华为以2094件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三。截至2013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4168件,其他国家专利18791件。华为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连续7年排名第一,欧洲、美国申请和授权量稳步进入前20名和50 名。
首先,要有“工程师文化”。华为不同于小米的关键在于,前者以“工程师文化”立足,后者以“互联网思维”著称。做产品的公司一定要有工程师文化,因为做好产品最终要靠工程师。
所谓“工程师文化”有三:一是专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积累;二是作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应由工程师主导而非营销人员主导;三是工程师人才的储备培养、运用、绩效评定、职业发展应该由一套透明度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体质来运作。
其次,运用“逆向工程”并建立自己的专利群。“逆向工程”就是“微创新”,也可以说是“山寨”的一种形式。即在别人技术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创新,最终变成自己的技术。这是一条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之路,日本、韩国、台湾此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中国在学习曲线上落后于欧美,“山寨”是有道理的,“微创新”最初可能会侵犯别人的专利,但在研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了谈判的资本,也有可能超越对方。
再次,专注研发,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华为在早期没有和任何公司联合搞研发,因为核心专利少,合作谈判时底牌太低,得来的专利含金量不高。它一步一步自己研发,等自己变强大后,就和最强大的企业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大家拿出高价值的技术交流互换。
另外,华为在中国、印度都建有研发中心,并在印度高待遇聘请工程师。相较美国,印度人才多、薪酬成本低。这些经验,小米或可效仿。
瞭望:面对海外专利诉讼,国内企业该怎么做?
吴迪:要强弱互助、建立专利防火墙。
可以让拥有大量核心专利的华为、中兴与专利薄弱的小米等企业共同成立公司。前者把其移动专利作为资产注入该公司,股份由华为、中兴、小米等分摊。通过成立股份公司为入股企业建立专利防火墙,那防卫专利侵权状告、走出国门就有“底气”了。
当有了专利防火墙、移动专利资格群,即便被状告侵权,也有了反客为主的资本,告到最后,只有庭外和解。而没有防火墙,就相当于裸泳,水一退,只能在沙滩上扑腾。另外,专利资本较弱的企业要承担联合公司研发经费。
至于华为、中兴是否愿意将其知识产权作为资本注入该公司,则需要国家牵头。因为目前我国出口产品较为低端,中国制造要想升级换代,必须通过增加知识产权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中国制造走知识产权之路已迫在眉睫。因此从国家利益层面而言,必须国家出面,使强弱互助,共同打好专利防御反击战。同时,小米等缺乏专利的企业,在建造专利防火墙的时候,要有所付出。■(记者/唐朵朵 张静瑾)
公众微信号:deeywoo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