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眼里的中国 __读亨利.鲍尔森“与中国打交道”札记 亨利.鲍尔森(Henry M. Paulson):1968年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1970年获哈弗大学MBA学位,在任职美国财政部长前(2006.7~2009.1),有过短暂从政的经历,历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1970~1972)和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助理(1972~1973)。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高盛公司工作的(三十二年),但是,在其职业生涯中,最出彩的部分是他担任美国财政部长任上的时期。为此,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峭壁边缘》回忆其在任财政部长期间,怎样化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另一本就是《与中国打交道》,回忆在高盛期间和财长任上如何处理美中关系。今天读来颇令人玩味,不禁令人思考,美中关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样地步?对当下美中关系又有何借鉴意义? 鲍尔森职业生涯从就职于高盛期间,就有与中国交往经历,为从政积累下了人脉关系,懂得如何与中国人相处,对中国有深入的了解,十几年中频繁往来于中美,频繁接触中国政界、金融界、企业界(包括私企)和学术界的各层人物。也就是说掌握了解中国人的秉性。从权力的上层国家领导人到基层的黎民百姓,无出其右。他知道中国人怎么想的,行为方式和做事风格,当然美国的利益他更是了然于胸。他的过人聪明之处,在于把二者不露痕迹的协调结合在一起,让双方坐在一条船上向理想的彼岸推进,为了两国能“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否则,船沉对谁也没有好处。 在财长任上怎样处理美中关系,建立了美中高级别对话机制,面对面商谈处理两国关心的双边关系问题。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化解双方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追求双方的利益最大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且卓有成效,恰到好处,以中国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鲍尔森来自企业,高盛公司三十多年工作经历,以实干为主,是个务实旳企业家,而非职业政客。但以干实事为主,避免政治言辞,他认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不应被那些有害的政治语言或那些散布煽动言论的人所左右”。自称是商人,而且是很成功的商人,在他的带领下,高盛成为美国证券商中最赚钱的证券公司。但此商人非彼商人---川普。运作“战略经济对话”(SED-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是美中非常有效沟通手段,而且远比当年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美苏热线和中美以前的沟通方式更富有成效。处理的问题远超过财政部长职权范围,但都得到小布什鼎力支持。使其任内美中关系,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为后续继任者留下沟通手段和样板模式。但后续运作的并不理想,其结果应了基辛格说的话,“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要重新定位。” 卸任后,成立鲍尔森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就从环境保护着手帮助中国改善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书的最后为美中关系未来开处方:推动中国改革,对双方有利;美方口径一致与中国沟通;让中国在世界有相称的位置;创新合作,优势互补,平衡发展;避免意外,准备充分;以中国方式行事。 书中对中国的描述总体形象是正面的,了解中国人的秉性,及面对的问题,在那个层面,找那个部门的什么人解决。如何与中国有效的沟通。遣词酌句非常恰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知行合一,等不胜枚举。 鲍尔森首先是个美国人,他必须为美国争取利益为他的国家服务。但不是一味地靠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盛气凌人处理双边关系。做说客。说服别人是一门艺术。说服对方实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能仅强调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并且留有余地,问题才有回旋空间。 鲍尔森是自基辛格之后,又一个把美中关系推进“蜜月期”的美国人。他懂得理解双方的需求和差异,只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炉火纯青,游刃有余。这与他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素养是密切相关的,是个美中关系前瞻性的智者。相形之下,目前中美双方在处理两国关系时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值得我们商榷,鲍时代的处理方式,更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外交应对差强人意。川普政府更是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