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一四年元月十八日, 岁次癸巳, 月当乙丑, 日在己丑, 余应好友张良之邀, 由丹阳故里赴苏州东山一游.
原有11人共此行,皆丹阳乡梓贤才俊彦也,但小南与陆兴泰因公干未能脱身前来。 张良老弟行运筹擘画之责在先, 其公子菲菲有执辔索途之功于后, 手机呼唤, 四方应答, 路出殊途, 有条不紊。 中国之交通虽也是交通, 然在吾而言, 它更如江河, 大小车辆穿行超越, 犹如众鱼之游江河, 争先恐后, 见缝插针. 变道之速, 抢道之准, 一则令我目眩而心惊, 另则让我陡生黄忠廉颇之叹,宝刀在握,良驹胯下,却不能踊跃于阵前,只能作壁上观。
行将抵达东山之时, 滨湖大道的风光已属殊胜, 寒波泛光水淼淼, 枯苇摇曳叶蓁蓁. 远山卧波风光外, 小舟斩浪车镜里. 时值腊月, 万物凋萎, 然吾以诗人勃发之想象, 早已是春光一湖, 烂漫满山了!
陈行长携庞科以地主之份, 侯众人于《东山宾馆》之前, 与张良,我和菲菲会合后遂驱车至紫金庵。车抵庵前, 陈行长环顾指点, 热情讲解。得知陈行长为苏大中文系科班, 令我精神为之一振。 周遭果木风景之美, 自不待言, 而岫云萦绕浮动之色, 让人顿生如入仙境之感. 唐.张九龄有“灵山多秀色, 空气共氤氲”之句,当能状目下之盛景。
大门口,由当代佛学泰斗,书法大家赵朴初书写,赭底金字的“紫金庵”匾额,高悬于上, 古雅苍劲,柔中带刚。佛家渡人之功,
全在乎劝人存善欲,去恶念,循上等因,结般若果。
未几,王总,田总,肖处携夫人高女士陆续驶抵庵前。细读庵前中,日, 英三种文字简介,始知“紫金庵又名金庵寺,唐贞元年间废后重建……”余性愚钝,不解其意。既是“废后重建”,则初成必在贞元之先。究竟始建于何朝何代,并未可知。游历之趣味,全在乘兴耳,故聊存一疑,与众人入庵内观览。
紫金庵位于苏州西南郊东山镇以西,乃千年古建筑。该庵共有景点十处:明.万历鼎,千年银杏树,桂花树,千年古井,听松堂,罗汉殿,壁画,天井,千年黄杨,净因堂。
陈行长稍作介绍后,终于寻得该庵资深讲解人吴老师做导游,吴老师与我同宗,殊感幸甚。他曾经为国家领导人做过导游,学养深厚,古道热肠,娓娓道来,妙处横生。
紫金庵的泥塑彩绘罗汉乃
“天下罗汉二堂半”之一堂,另一堂在济南长清的灵岩寺,剩下的半堂也在吴中的甪直。 泥塑彩绘罗汉乃我雕塑艺术之瑰宝。该庵在洞庭东山西卯坞内,资料称其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
此庵虽仅有一殿一堂,却借南宋民间雕塑大家,雷潮夫妇手塑的彩绘十八罗汉像扬名天下。世人称其“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紫金庵大殿正面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庄严安详。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的双眼,无论你站在何处,他都盯着你看。同行者无不一试,殊感佛法无边。唐代《法住记》所述的十六罗汉,神情表现,生动活泼,衣着服饰,层次分明,呼之能与共语,招之似可同行。时越千年,而色彩尚在。“佛眼”,“经盖”与“华盖”,人称“紫金庵三宝”。造型准确,比例适度,姿态生动,容貌各异。凝想假寐,讪笑愁思,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长眉” “评酒” “伏虎”
“抱膝” “降龙” “钦佩” “藐视”诸佛,经吴老师之口,皆从龛中出来,活动于我等左右也。
参观罗汉殿后,有一处屏风,不可不提。这是寒山寺高僧寒山跟拾得两人的对话。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做人到这等境界,已非常人。我等皆凡夫俗子,未曾修炼,然某深信,璞玉虽拙,一旦雕琢,皆可成器。倘有一日,红尘中遁去,修炼经年,一朝开悟,便成佛之真徒,也未可知。寻思之间,弘一法师书写的匾额“妙相庄严”四字进入眼帘,是巧合,是机缘,是神示,是天赞,且由它去吧。但弘一法师由一代天纵英才而入空门之佳话,连同他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优雅歌声将永驻善男信女之心。
吴老师妙语连珠之声刚落,钱家男大师刀攻玉石之景又现。钱家男, 苏州木渎人。专业美术师及雕刻师,
他所雕刻的作品,堪称吴中一绝。作品有历代古币茶壶,编磬之流,尤其值得一提是他的“古钱币石雕茶壶”,这件汇集我国历代大小不一的238种古钱币于一身的石刻茶壶,融书法、绘画、美工于一体, 闪耀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既实用又极具观赏性。钱大师从十几岁起就收集了上千枚各个历史时期的古币。
到了青年时代, 他“在石头上雕花”的想法便让他立志于此,拜师学艺,历久而不弃。如今,他的“如意古币壶”还入选2001年9月为的APEC会议而举行的“吴中工艺美术精品展”,更有甚者,其作品已经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噫,苏州,乃我远祖太伯,仲雍所创之都城(见《史记.太伯世家》。凭着两千多年来的细细密密的积淀,形成了独特优雅的吴文化。
吴中之地多秀山美水,所谓地灵之气,集于斯者也;至若碧玉成于小家,婷婷玉立之女,依门穿巷,皆在柔顺娴淑之列;而如吴老师,钱大师之饱学斗才之辈,更是如东山上绿叶中的金橘,山坡上的杨梅,琳琳琅琅,不可胜数者也。
入得“净因堂”来,于右任1932年所作的楹联“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证无上法究竟清凉”挂于左右抱柱。“净因堂”匾额下的对联有:“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证禅心”。“净因堂”建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 耗资白金七百余两, 历四,五年而后成。
一方“净因堂碑记”,对我前面之疑问作了解答:“吾山招提蘭若不下数十处,其最幽折而宁静者莫如紫金庵…… 创制梁陈时,其殿制古朴可爱……”原来该庵始建于梁代(公元499年)和陈代(公元557年---589年)。究竟何年,无人知晓,也无关宏旨。倒是后面的话让我发现,在乾隆二十六年前,这里除了正殿之外,并无此堂。“…殿后有隙地,榛芜日久,住持道宏大师出世而有才能,以其全力创为堂五间,前荣后室,高敞坚致…”。中间还叙述了创建该堂的艰辛,负担难荷,奸人作祟云云。
此记原是乾隆二十六年由箬帽山人邱庚熙所作,距今有253年之历史。拜今人毛复新(重书),潘志慎(重刻)之赐,我等能于古树虬藤之中辨识前贤拳拳服膺之诚。吾乃村夫,性本粗劣,不通内典,无识真途。楞严法华之经未读,而净因善果之心未修,不亦悲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日后有缘,定可善结!
众人出得殿堂,与两株千年黄杨古木,八百年白玉兰等景点合影留念而后去。
斯记,成于回美后第二日,公元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辰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