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职场之三:求职条件
lakehulake
在美国高校求职,除了学历学位和教学经验外,还有其他一些条件。一下所言,仅是挂一漏万,还请读者指正。
第三个基本条件是科研能力,注重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但并不是以量取胜,一年能发表两篇高质量论文就不错了。说到发表论文,国内学术界连两三页篇幅的短文也算数,而且数量很多,有些人一年能发表几十篇。由于看重数量,国内学术界常爆出抄袭剽窃的丑闻,而对此的认定,中国与西方不同,居然有百分比之说:只要抄袭剽窃是在某个百分比之内就不算,仅算引文注释不规范。在美国,偷了就是偷了,无论百分比是多少,“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式辩解,根本行不通。抄袭剽窃者一旦被确认,不仅立刻被解职,而且臭名远扬,再也进不了西方高校,只能改行,或者退休。所以,鸡鸣狗盗之事得不偿失,好在美国的鸡鸣狗盗之人基本上不会去应聘高校教职。
第四是专家推荐,通常应聘者安排三封推荐信,由推荐者直接邮给招聘者,或在网上填写推荐表。选择推荐者是有讲究的,首选是应聘者当年求学时的博士导师,最好是名家,若能与招聘者相识更好,这样就有了个人信誉的保障,推荐者不会胡乱吹捧,自毁名声。相同专业的学术圈子不大,圈中人经常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时常碰头,或读过相互的文章,要么认识其人,要么知道其名。要在圈中混,得讲信誉。
下一位推荐人是应聘者时下工作单位的雇主。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嘴里吃着此处,眼睛却盯着别处,跳槽只能是悄悄的,不易求得雇主的推荐信。不过,若是做临时工作,如代课教师或短期合同,那么请雇主写推荐信便不会有大问题,只要没跟雇主结下梁子就行。
第三封推荐信可以请职位高一点的同事写,这样,三个推荐人的视角不同,能够互补,展示应聘者的不同方面。安排推荐信得注意一点:若请国内高校的博导或雇主同事写推荐信,需要三思,因为这些信件的英文可能不地道,给人水平差的感觉,会丢分。其次,国内的推荐者基本上都是一味说好话,夸大其词,信誉度较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五个基本条件在于学生评估,通常是提交现职高校的正式评估材料。在北美高校,每到期末校方会让学生给任课老师匿名评分,如果老师教得不好,或与学生关系不好,这就是学生出恶气的机会了。有些学生的评语会写得毫不客气,把老师说得一塌糊涂。这样的评估材料到了招聘者手里,求职基本没戏。
有些华裔教师秉承中国习惯,以为给学生打高分或跟学生搞好关系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老师轻易给高分,不仅会被学生小看,也会被学校认为是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甚至是胡来。再者,美国学生从小被灌输平等思想,不讲师道尊严,不像中国学生那样关注人情世故,所以其教学评估常让华裔老师大吃一惊:我平常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会翻脸不认人?
对学生所做的教学评估,招聘者通常要求提交近年的完整材料,不得抽掉其中任何一页,不能做手脚,于是,那些得了恶评的人,会死得很惨。学生给老师评分,通常满分为五,我知道个别华裔教授,得分为三,甚至为二。有位华裔数学教授,学生评语说其英文太差,上课只会背诵讲稿,若遇提问,无论问什么,回答都是同一句:“你这问题问得真好”,以不变应万变,要不然就是语无伦次,自说自话。
不过,也有人说学生写的匿名评估不能太当真,因为匿名之际有泄私愤的机会,尤其是情绪化的评语,有过激之虞。所以,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全凭招聘者的冷静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