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响力》有感
《影响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力作,被"财富"杂志评为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其实,该书不光对经营管理者有用,对一般民众也极具有指导意义。譬如,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短缺原理及引申出的心理抗拒原理,作者提醒读者:孩子有两个心理抗拒的关键年龄段。该怎样正确地发挥父母的影响力,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作者给出了若干注意点,方法和案例。
第一个年龄段是许多孩子在2岁时会显得特别反叛: 父母要他们这么做,他们偏那么做; 给他们一件玩具,却非要另一件; 抱起来,却扭来扭去地要下来; 等把孩子放下,却又要抱起来。儿童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这实际上是由"心理抗拒"原理造成的。这一原理认为,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时,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就会产生对障碍做出的反抗。大多数孩子在2岁时会经历一次心理上的变化。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独立意识的人。这种独立观念自然会形成对自由的追求,他们想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所以,家长们会看到2岁的孩子变得桀骜不驯,处处作对。此时,家长们不要惊慌,也不要灰心丧气,认为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表明孩子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快乐独立的新境界。作为明智的父母,应该因势利导,不要过分责备他们。
十几岁是孩子们反叛的另一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形成独立意识,脱离先前受父母控制的儿童期,向拥有各种权力和义务的成年期过渡。此时孩子们常常会做出的一些出格的反叛行为。若父母们以权威来压制,那他们或是阳奉阴为,或是激烈抵抗,其结果往往与父母的期望相背。最常见的青少年反叛就是早恋。这时,若父母干涉太过,很有可能带来惨烈的结果(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双双自杀殉情)。一项涉及美国140对年轻情侣的研究发现: 父母干涉越烈,他们爱得越深,结婚的愿望也更强烈; 当父母的干涉减弱时,他们的浪漫感情反而降温了。
在应对孩子们的心理抗拒时,父母们应该做到前后一致。激烈干涉另一极端是放纵或溺爱。心理学家对"短缺原理"的研究发现: 当一样东西得而复失时,人们会比一直缺乏这种东西的情况下更想得到它。不能执行前后一贯原理的父母们会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反抗精神的孩子,此时后悔就晚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溺爱他们,给吃零食的自由。等孩子大了,父母们意识到这对孩子健康不利,再想禁止他们吃零食就非常困难。
总之,对待孩子的心理抗拒的有效方法是因势利导,避免激烈对抗; 要有张有驰,前后一致,不要过分放纵或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