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扮演“大事不糊涂”的角色,并非长征时那仅有的一次。在南昌起义(或暴动)时,他也曾做过一次类似的“大事”,并据说因而临门一脚最终促成了起义领导者们最后下定决心,发起暴动。当时的情形简而言之大概是这样的:对于是否举行暴动有两种意见,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等人主张不顾一切发起暴动;但共产国际反对,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当时的中央负责人瞿秋白派张国焘前往南昌试图终止起义计划,并争取与共产党关系良好的张发奎将军一起返回广东重新北伐。张国焘和叶挺也觉得联合张发奎的计划更有成功希望,因而对于是否发起暴动有所犹豫。在此关键时刻,据说叶剑英获悉了汪精卫,张发奎等国民党“左”派密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的阴谋,并及时通报消息给贺,叶二人,从而最终促使领导者们统一意见,举行了暴动。 然而有意思的是张发奎将军晚年有一本口述自传。在那本自传的有关南昌起义的章节里张将军断然否定他曾有逮捕加害共产党人的念头或计划,用他原话说:“若要逮捕他们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张发奎虽然在政治上服从汪精卫,但他一向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友好,且与叶挺私交甚笃,他在已经知道南昌暴动即将发生的时刻,也未加害留在他部队里的共产党人,反而给予路费送他们离开部队,在他的部队里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就是在那时候得了他的赞助离开的。张发奎说:“他们(指他部队里的共产党)都很了解我,特别是叶挺”“我从不逮捕共产党员个人”“此外,我从来不相信屠杀能解决问题。” 如此看来,叶剑英所说的汪精卫,张发奎企图诱使贺龙,叶挺上山加以逮捕的阴谋是否真实存在过,也如红军时期的那份神秘电报一样是一个当事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或者说叶剑英密报汪精卫,张发奎阴谋诱捕贺龙,叶挺的做法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阴谋,其目的是为了促使起义领导者下定决心发起暴动。从实际效果看,叶剑英的密报似乎也确实起到了“临门一脚”促成起义爆发的作用。 叶剑英相隔数年,在南昌暴动和红军内部斗争分裂的重要历史关口,两次截获高度机密,两次通风报信,两次影响历史走向。他因政治需要而获取机密或者说“创造”机密的特殊才能委实让人惊讶。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由叶剑英两次如出一辙的获取机密通风报信的手法看,他是一以贯之“大事不糊涂”的。 叶剑英在建国之后还有一件“大事”值得一提。那是在建国之初,他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候的事情。当时他“发现”他的下属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光有“严重政治问题”,然后命令原陈光部下的李作鹏利用陈光的信任,诱捕陈光,并宣布了陈光的四大罪状。那四大罪状是:一,通敌。与蒋介石在香港,澳门的特务混在一起,以情报资敌。二,反对领导。对广东现在的军政领导人(即叶剑英本人)不满。三,可能外逃,据说准备去香港,然后蒋介石特务可以将他带去台湾。四,家中私藏大量武器。 陈光从红军时期开始就是一个能征惯战的著名将领,曾经代理林彪担任过红一军团的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的115师代理师长。立下过许多战功。他性格倔强,也不服气叶剑英,并因而对叶剑英有所得罪。他被拘禁后要求李作鹏通过老首长罗荣桓找毛泽东申诉,但被叶剑英阻止。虽然在陈光被拘捕后,搜查他的住所时,没有发现武器,清理他的私人文件时也未发现通敌证据,但陈光仍然被开除党籍,并被拘押,最后在狱中自杀身亡。 李作鹏晚年所写回忆录里,对当年受命诱捕陈光一事倍感内疚负罪,他说:“一代风流人物,红军老战士,抗战将领,至此无声无息地终结。陈光死得非常遗憾,死得非常悲惨,死得不明不白。”“陈光的问题以及陈光的死,多少年来始终如同一块石头压在我的心头。沉重无比”。 然而命令李作鹏诱捕陈光,并在陈光问题上起了最大作用的叶剑英元帅,从未听说或见到他对陈光之死有过任何遗憾的表示。由当年同样得罪过他的罗瑞卿文革中遭受冲击,跳楼自杀而未死时,叶剑英赋诗庆贺的作为看,他应当不会为陈光之死感到遗憾和内疚的吧。陈光死后三十多年,被彻底平反,回复党籍和名誉,那时叶剑英也已离世。而陈光只怕是连骨灰都未必还在了。 综上所诉,与军功或战绩比较,叶剑英远为擅长的是政治斗争,是“大事不糊涂”。上面提到的陈光在被拘捕时曾经愤怒地大声喊道:“你叶剑英有什么了不起?你在我们军队战史上没有一寸战功。你指挥过哪一次重要战役?”在为数众多战功赫赫的将军里与陈光同感者恐怕未必是少数,然而叶剑英终究还是元帅,虽然也许应该说是一位另类的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