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
拉锯中或达成权宜性协议
2015年,伊朗核问题将继续牵动世界神经。基于中东格局新变化和各自利益驱动,美伊双方有可能将在轮番角力和讨价还价中达成权宜性协议。
地缘政治新生因素增加了美伊解决伊核问题的意愿。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伊朗因高度依赖石油出口而财政吃紧,因制裁而深受重创的经济发展再蒙阴霾,
鲁哈尼政府热切盼望西方尽快取消制裁,实现经济复苏。与此同时,中东政治碎片化趋势凸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风云乍起,巴以和平进程再陷僵局,叙利亚战
事久拖不决,北约撤军后的阿富汗局势前景莫测。种种乱态搅乱美国地区战略部署,拖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希望伊核谈判能够早有斩获,得到伊朗协助,打
击“伊斯兰国”,重塑中东秩序。因此,尽管美伊在谈判中存在较大诉求差异,但双方都不愿放弃既有谈判成果,均有意继续通过和谈解决伊朗核问题。
尽管如此,新一轮伊核谈判仍将呈现一波三折、蹒跚前行的态势,种种羁绊与挑战将伴随美伊关系艰难改善的整个进程。
巴以问题——
和谈模式受到更多挑战
2014年,在和谈未果的情况下,巴以重陷暴力怪圈。2015年初,双方紧张关系再度升级。去年底,由于联合国未能通过要求以色列结束占领的决议草案,巴勒斯坦国申请加入多个国际组织,以色列以暂停交付代收税款等手段报复。
以色列是巴以关系中的绝对强势方,在没有外力威慑的情况下缺乏和谈的迫切意愿。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外交进行了战略调整,包括长期偏袒以色列的政
策。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提出恢复谈判的前提:以色列停建定居点、以1967年6月4日线作为未来两国边界、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等,改变了以色列为和谈设限
的历史,走上了单边建国之路。巴勒斯坦于2012年底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国际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在和谈无望的背景下,以色列由于强推“犹太国家”法案和保持高昂的军费开支,导致联合政府倒台和大选提前;阿巴斯推动巴勒斯坦寻求更多国际认可,也是出于在民族分裂的状态中赢取政治资本的考虑。在武力无法解决巴以问题的情况下,谈判仍然是唯一出路。
阿富汗——
国家重建面临重重困难
2014年底,美国及其北约盟友正式结束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并于今年1月1日启动代号为“坚定支持”的非作战使命。然而,阿富汗未来仍面临严
峻挑战。政治上,阿虽然实现了重建以来首次权力移交,但国家政权架构十分脆弱,族群矛盾尖锐。安全上,阿富汗塔利班利用北约撤军产生的“安全真空”及新政
府“难产”,频繁发动攻势,阿安全部队的安保能力备受考验,阿安全形势再度紧张。经济上,长年战乱使阿富汗百废待兴,财政运转严重依赖国际援助与外来投
资,经济重建困难重重。
作为影响阿富汗局势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在启动撤军进程的同时,积极谋划2014年后在阿战略布局。美阿签订的《双边防务与安全合作协
定》,为美国未来10年保持在阿军事存在提供了法律保证。美国还通过北约峰会来协调对阿政策,并推动召开涉阿国际会议,为阿重建募集资金。
阿富汗未来前途命运更多地与地区国家联系在一起。和平、稳定、繁荣、友善的阿富汗不仅符合阿富汗及阿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这在中国承办的伊斯坦布尔进程北京外长会议上再次得到明确。推进民族和解是阿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阿富汗将在2015年开始新的转型,中国将继续为阿
和平重建提供建设性支持。
“伊斯兰国”——
动其根本需要综合施策
2014年,极端暴恐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回潮的突出“病征”。
截至目前,联军作战除打死若干“伊斯兰国”组织高级头目、部分遏制其攻势外,并未动其根本。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不愿加大
对中东的战略投入,没有地面部队有力配合的空袭难以巩固胜果;二是加入美国反恐联盟的各方多怀私心、难成合力,叙利亚、伊朗等重要前线国家则被排挤在外;
三是“伊斯兰国”的滋生土壤未被涤荡,多国动乱频仍、纷争不断。美国更需反思的是,恐怖新军的坐大,正是其以一己之私在中东发动三场战争,强推“美式民主
改造”的恶果。
今年,与“伊斯兰国”等暴恐组织的斗争仍将继续。国际社会若想有效反恐,不仅要汇聚战而能胜的军事力量,更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造长治久安
的合作机制。如推动叙、伊两场危机的统筹解决,避免霸权私心激化地区矛盾;在信息共享、网络反恐、金融监管和出入境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效网络;在尊重各
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帮助有关国家早日实现国内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东北亚——
积极变化与不安动向交织
东北亚形势僵局已持续数年。2014年,打破僵局的努力开始出现:朝韩几次预演对话,包括朝方3名高官突访仁川亚运会;推动重启六方会谈的穿梭
外交低调复苏,朝鲜重申无条件复谈;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韩方提议恢复中日韩首脑会谈。但试探和松动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一是连年对抗使不信
任加深,对立方在寻求对话同时又高调宣示强硬一手;二是地区国家关系更趋复杂,新老热点交织,无助于建设性合作。
未来一段时间朝韩打破僵局积极影响地区形势的可能正在增加。日本安倍政府大选获胜少了施政牵绊,其在修宪及历史等问题上的动作,对中日、韩日关系能否走出困境有重要影响。
在朝鲜核问题上,美国以索尼影视公司遭受网络攻击为由,对朝鲜追加新的制裁,这既是对朝鲜的棒喝,也是泼向朝韩和解的凉水。美国是否考虑结束
“战略忍耐”转而采取强势主动?日本强化西南地区防卫能力、美日韩签署情报交换协议等消息接连传出,也预示地区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西部非洲——
埃博拉疫情可能持续数年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一年有余,感染病例突破2万,死亡人数超过8200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尼日利亚、刚果(金)和塞内加尔等国宣布疫情结束。但人类至今仍未掌握消灭埃博拉病毒的技术,加上疫区卫生条件落后,西非地区的疫情有可能会持续数年。
新年伊始,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帮助。可见,2015年将是西非国家备受煎熬的一年,也是考验世界各国国际责任和协作精神的一年。
乌克兰危机——
大国角力难以相互妥协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展跌宕起伏,从最初的国内政治危机演变成国家分裂、武装冲突、大国干预的多维度综合性危机。
乌克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棋子。危机爆发后,美欧俄强势介入,导致危机持久不断。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双方大打心理战、信息
战、经济战乃至施以军事威慑。大国角力的直接后果就是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东部持续战乱、乌彻底西倾、俄欧两败俱伤、俄美关系全面恶化。
乌克兰危机是一场灾难。各利益相关方已认识到这点,却找不到相互妥协的契合点。危机陷入僵局并将持续一段时间。俄经济已到衰退边缘,但宁可勒紧
裤腰带也不愿向西方妥协。俄力挺乌东部地区,极力推动乌联邦化。美欧等西方国家则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乘胜追击”,不仅向乌政府提供武器,且对克里米
亚采取投资禁令,企图迫使俄放弃对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乌新政府对东部地区局势束手无策,又不甘愿实行联邦制,与东部民间武装之间的停火协议几乎不具约束
力,打打停停将成常态。
能源安全——
供大于求加剧市场竞争
2015年,全球油气产能产量会继续增加,供给充裕导致价格走低,国际能源安全的主要内容已由争夺资源转向争夺市场。在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围绕油气市场、流向、价格的博弈将更激烈。
对市场的争夺将是今年全球能源格局的主旋律。欧洲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油气消费增长乏力;北美能源日趋独立,进口萎缩。亚太油气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中国和印度成为战略买家。主要油气生产国普遍将中印两国市场看作维护其出口市场的关键,竞争日趋激烈。
石油价格仍将是全球能源形势变化的焦点。在供大于求背景下,为保护市场份额,欧佩克目前难以联合减产,但石油价格进一步下滑将会加大相关国家减产保价的可能。俄罗斯将着力扩大油气贸易本币结算规模,打破美元垄断。
俄罗斯与西方在能源领域的制裁与反制裁是重要看点。俄罗斯极寒及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和先进炼化设备依赖西方进口,美欧制裁严重威胁其能源产业
未来发展。西方在石油期货、现货、基金定价等及主要产区方面的制裁措施可谓凌厉。俄则加强与中、日、韩的能源合作,兴建管线、扩大出口;中断南溪项目改建
“蓝溪”,力图分化欧洲市场。双方交锋值得持续关注。
气候变化谈判——
围绕关键问题各方仍在较量
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首次以量化方式明确各自在2020年后的减排行动。该声明的签订“对推动多边进程有很大作用”。
继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遗憾收场后,各国能否达成2020年后生效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法律约束力的新协议成为2015年巴黎大会的焦点。各
缔约方,特别是碳排放大国能否在今年第一季度如期提交“预期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将奠定谈判基调。发达国家、“基础四国”、中国与77国集团等仍将围绕减排
目标及责任的公平性、如何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问题展开激烈较量。发达国家能否如期弥补绿色气候基金巨大的资金缺口,切实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
供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的承诺,也将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焦点。(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