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晚餐后, 与先生散步, 闲聊一番。说起了吃鸡蛋, 几年前听人说, 只吃蛋白, 不要吃蛋黄, 蛋黄的种种危害着实有些吓人, 于是, 打开一只鸡蛋, 用手捞出蛋白, 蛋黄便被弃之。只是每每丢弃蛋黄之时, 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犯罪感, 但想到身体和健康, 便安慰自己, 钱财乃身外之物。最近两年, 又听说了蛋黄的如许好处, 想来必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老一套, 大可不必太在意。
其实, 我们现在吃鸡蛋很少, 偶尔蛋炒饭, 做个蛋花汤。所以一盒鸡蛋要吃很久, 才会吃完。既然聊起了吃鸡蛋, 先生便又讲了他准备高考时, 吃鸡蛋的故事来。并且要求我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是他第一次提出要将他的故事写出来, 我便只有遵命了。
先生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 所以并未经历困难时期, 六十年代的事情记忆也很模糊。但对于七十年代却记忆犹新。主要是吃得记忆。尽管没有饿肚子的感觉, 但是缺油少肉的痛苦却也算是刻骨铭心了。我们虽然是同时代, 但我从小不爱吃肉, 水果青菜即可。所以对于艰苦的感受和概念也有误差。
我们读高中时, 已是八十年代初期, 先生的父母在内蒙, 他与姥姥在家乡, 临近高考时的前一个月, 他的二姑, 送来了十斤鸡蛋, 一再的对姥姥说 :" 这是给 xx 吃得, 他要高考, 费脑子, 需要营养。"
同样的话重复了无数遍, 言外之意是怕别人与他分享。最后姥姥说 :" 我知道, 我们的鸡蛋也是给他吃的。" 其实, 家里也就他和姥姥两个人, 姥姥怎会吃? 老人啊, 总是疼爱着下一代, 贫穷的年代, 疼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吃了。
他的二姑是我们高中的化学老师, 当时先生的作文最差, 很偏理科。二姑说: " 从现在开始, 一天一篇作文, 一直写到高考, 一定有帮助。"
于是, 高考的前一个月, 他是每天两个鸡蛋, 一天一篇作文, 所以考语文时, 很快的写完作文, 而且写的得心应手。最后虽然读的是工科重点大学, 但语文的分数却也很高。但从那以后, 除了写毕业论文和一些学术论文以外, 当然还有情书, 再也没有写过长篇的中文作文。
所以他总是说, 他的高考归功于那十斤鸡蛋, 和一天一篇作文的训练。他记得鸡蛋可以煮熟了吃, 慢慢的薄开, 一口一口的吃进去, 蛋香的味道会持续很久。蒸蛋羹吃, 倒一些酱油, 一滴麻油, 用一个汤勺, 一勺一勺的吃, 还有荷包蛋, 挂面里撒葱花, 年少的记忆总与吃有关, 吃与满足联系在一起, 那就是幸福的回忆。所以, 他现在吃东西很慢, 喜欢慢慢的品味, 或许与少年的习惯有关。一直延续到今日。
有时也对儿子讲这个故事, 却很难引起儿子的共鸣。看来, 两代人的隔阂和代沟, 就在于生活环境和生存背景的不同。
记录此事, 回忆我们的青春, 和过去的岁月, 感恩现在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