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聖经-创世纪》1:2--5 开天辟地之“二” 汉字“二” 汉语言中,表达“二”概念的汉字有几个? 二,贰,两,俩,双,比,半,偶,对,平,均,匀,丑,乙,次,副,亚,仲。 有如此多的不同汉字,表达不同语境下“二”这个概念,可见,“二”字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 与汉字“一”的创立一样,“二”也是一个兼“象形”、“指事”与“会意”功能于一体的字,因此,“二”字不仅仅只是一个数词,也是一个典型的蕴涵了华夏上古先人的文化信仰与哲理密码的词。 1,“二”字象形,上一横表示“天”,下一横表示“地”,表示由浑元之气“一”而分裂成的“天”与“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42章》 2,“二”字指事,上一横表示“阳”,下一横表示“阴”,表示由太极“一”而分成的“阴”与“阳”。 分而为二以象两,《易经-系辞上-九》。 将蓍草任意分作上下两堆,以象征阴阳两仪。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系辞上-十一》 3,“二”字会意,表示“上下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二元哲学思维。 A,由“天地”上下对立统一而引申的二元哲学思维: 天上地下,天乾地坤,天男地女(天公地母),乾简坤易,天尊地卑,天高地低,天动地静。天刚健地柔顺,天圆地方。天道生之,地德畜之;天不运而自行,地不处而自止。 B,由“阴阳”正负对立统一而引申的二元哲学思维: 日阳月阴,署阳寒阴,风雨,雷电,雷雨,男阳女阴,阴黑阳白,二腑(大肠小肠),二形(男女两性),二仪(天与地,或阴与阳) C,由自然界的对立统一而引申出的人际伦理的二元哲学思维: 吉凶,祸福,善恶,尊卑,贵贱,黑白。夫尊妻卑,男尊女卑,父尊子卑,上尊下卑,君尊臣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易经-系辞上-一》 由自然界观象所得的二元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引申并感受到人类自身人际伦理的二元对立统一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一体”、“天人感应”的哲学思维形成的密码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由对“天道”的观象,进而感应至“人德”的建立。 “人德”效法“天地之道”。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从则贤人之业。------《易经-系辞上-一》 天道:在哲学上,可理解成宇宙自然之规律;在宗教上,可理解成 神的意志和话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具而贵德。道具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老子-五十一》 D,由自然观象的二元对立统一,引申到人际伦理的二元对立统一,进而引发到“求道哲理”、“修身養性”、“生活策略”的二元对立统一。 观天地相交,知泰否相继;察昼夜轮转,晓福祸相依。 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中庸之道: 持中守正,不偏不倚。 谦虚礼让,知雄守雌。 满招损,谦受益。 物壮则老,大壮则止。 守盈定倾,守柔曰强。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二十八》 4,“二”字中所蕴含的二元哲学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中,体现得极其明显独特: A,在汉语言文学上,中国文字的韵律美,讲究双字组词,双韵,对偶,对状。 B,在绘画中,讲究意境的对称与平衡。 C,在音乐中,讲究音律高低、节奏快慢的调和。 D,在饮食中,讲究五味和中。 E,在道医中医理论上,讲究阴阳平衡。 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做引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是典型的“阴阳”二元思维。 尽管“阴阳”二元思维,原始于“太极”,“一”,“元”的“道”的“一元”思维的生衍。 但,中国文化的根系,由一而生二,由二而生三,进而演化成长为一个独特自我自动循环的文化体系。 这点与西方一神论的一元思维是不同的。 2012年09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