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劳当劳的博客  
劳作之余,有个休闲的地方。  
https://blog.creaders.net/u/5996/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劳当劳
注册日期: 2012-02-25
访问总量: 305,01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苏轼书醉翁亭记 石刻二》大字
· 苏州"戎镒昌"小皮箱
· 明治九年(1876年,光绪二年)版
· 介绍清代行荦的一首诗
· 石头摆件
· 回首一九八一年
· 一个老宜兴紫砂壶
友好链接
· 好吃:好吃不懒做
· 百草园:百草园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sansan33:sansan33的博客
· 老冬儿:老冬儿的博客
· 与爱同在:与爱同在的博客
· 半截懒人:土斯的博客
· 老谭:老谭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赞美:恩粮故事
· 俺是吾丁:俺是吾丁的博客
· 花见草:花见草的博客
· 老木坊:老木坊的博客
· 华蓥:华蓥的博客
· 望那儿一汪:望那儿一汪的博客
分类目录
【影像欣赏】
· 欣赏2016年的樱花
· 一九二九年中国各地老照片
· 樱花满开的时候
· 纪念"六四"的照片---
· 樱花开了
· "大清嘉庆年制"小盘
· 发现无名圆十二兽首
· 海边散步
· 下雪了。
· 台湾印象
【古董欣赏】
· 苏州"戎镒昌"小皮箱
· 明治九年(1876年,光绪二年)版
· 石头摆件
· 一个老宜兴紫砂壶
· 版画《长安春早》
· “昭和16年”日记本
· 抗战时期日本海軍双筒望远鏡
· 龙眼木雕刻寿星和鹤
· 民窑茶道瓷器
· 青花双耳小花瓶
【书山学海】
· 《苏轼书醉翁亭记 石刻二》大字
· 明治九年(1876年,光绪二年)版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贵妃洗禄儿--翻虫蛀的线装书
· 上南下北的老地图
【诗词】
· 介绍清代行荦的一首诗
· 题冰川神社
· 题武王山最明寺
· 卜算子·雾霾约会
· 闲说东京
· 回笼觉
· 七夕节前过大崎车站
· 试试用左手写反字。
· 五月五日窗外夜景
· 北京记忆
【散文】
· 故乡的月牙路
· 夏日琐事—说说乌鸦
· 千里马不乐。
· 福岛出差记
· 记一次为用户服务(附图)
· 友情----黄金周日志
· 贵妃洗禄儿--翻虫蛀的线装书
· 父亲做了大手术
· 登曹姑洲
· 外企的牛马故事
【随感杂谈】
· 《苏轼书醉翁亭记 石刻二》大字
· 回首一九八一年
· 散步
· 迎春赏花
· 《候 鸟》
· “昭和16年”日记本
· 屎 运
· 东京-山梨一日游
· 校庆感言
· 东京逛“大江户骨董市”
存档目录
02/01/2023 - 02/28/2023
04/01/2022 - 04/30/2022
04/01/2021 - 04/30/2021
01/01/2020 - 01/31/2020
09/01/2017 - 09/30/2017
10/01/2016 - 10/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吴佩孚给日本人讲《春秋》
   

  最近看到一本日文小册子(吴佩孚口授,冈野增次郎笔记)《春秋正议证释的内容》。书的首页有个大红方章写着:[装帧本书谨献上(昭和)天皇陛下]等字样。一九四零年(昭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冈野增次郎写的该书序言里记叙了几件吴佩孚(1874—1939年)鲜为人知的事情。

吴佩孚崇拜关羽和岳飞,北京家里供着关羽岳飞的画像,还自书了[肩担道义安天下,手著春秋贯古今]的对联挂在两边。

日俄战争时期,吴佩孚曾被清朝政府秘密派去支援日本军队。一九零五年(明治三十八年)三月十日日军奉天入城时,吴佩孚站在欢迎队伍最前列,欢迎当时满洲日军的大山总司令和儿玉总参谋长。

吴佩孚很佩服大山和儿玉。赞扬儿玉大将治理台湾有方。后来还给儿玉神社献匾,上写[功高东夏]

一九二二年(大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冈野增次郎受日本高层密令,去洛阳给吴佩孚当私人顾问。

一九三九年(昭和十四年)五月冈野再次被派到北京见吴佩孚。此时吴佩孚在家里给冈野讲解他的著作《春秋正议证释》。

下面我把吴佩孚口授部分再从日文译成中文。作为资料和网友共享。

译文部分:

日本称明年春天建国二千六百周年。如此说来,日本国诞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周惠王十七年,鲁闲公二年,齐桓公任用管仲,天下提倡霸道的时代。百年之后孔子诞生,再过一百多年释迦诞生。当时中国作为政治中心的天子统率祭祀,为显示畏天敬神非常重视礼仪制度。儒教就是维持礼制的产物。后来孔子著春秋,哀叹王道崩溃,指责霸道兴隆。希望按原始的礼教治国平天下。在当时礼不单是宗教仪式,更是人伦规范的标准。

近世日本的英主明治天皇进行维新,恢复神武创业时的政治制度。如今中国人没有了畏天敬神的信念。我决心仿效明治维新把中国人心重新回归到古代礼教上来。以礼教作为和平救国的根本精神,同时确这也是中日两国友好亲善的指导原理。我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恢复礼教所采用的法则都应该遵循《春秋》的思想。我在新著《春秋正议证释》的序中写道,在千年之后谈论千年以前的事情,从残文断句字里行间窥视当时圣人执笔该书的初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子在写《鲁史》的时候,有意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整理成文,借以劝戒后世.左丘明著《左传》,得孔子传授了《春秋》. 后世讲解《春秋》的人应该追根溯源,深究其枝叶细节,彻底阐明文章的含义.然而《左传》的文句有的言辞细微,有的寓意隐晦,有的叙述委婉.有的地方主张劝善惩恶,有的地方宣扬王道纯正和人伦规范.左邱明在写《左传》时对全文做了周到的安排.

至于《春秋》的原文,像[元年春王正月],[郑伯克段]和[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等,凭只言片语,乍看则不知所云.只有熟读玩味《左传》,理解圣人的真意.进而与文章的本意达成一种默契,才能很好地向未来后世讲明孔子著《春秋》的苦心.可以说,圣人为天下后世遗留下《春秋》,能让千年后的人读它时发出群盲摸象的感叹.与微言中窥见大意.也应该说,统治中国的原则必须依据古来洗炼又洗炼的儒老二道.其中《春秋》一书又是其精华.

冀察政权当时,我应北京市长秦德纯的要请,每星期四为市政府官员讲解《春秋正议》.开课头一回,我就给学员们强调了这一点.读《春秋》和讲解《左传》不可分离开来,也不能偏废一方.我现在把研究和解释《春秋正议》作为终身事业。着手这个事业已经六年了.六年来废寝忘食,不仅仅拘泥于当前时势的推移,更是为了做件积德千年的事情.亲自执笔写作和查阅资料,《春秋》的十二公之中,已经完稿了五,六人.去年六月上梓付印的不过是全卷的六分之一.我常常思考,中日两国国交的调和,根本上必须依据《春秋正议》的思想来进行处理.若能成就此事,我就死而无怨了.至今我为解释《春秋》倾注浑身精力,有个理由,我向来认为搞中日友好应该像处兄弟关系一样.我发现两国关系必须始终用周礼来指导.坚信这是天意是神的感召.

听说日本皇室现在还保存着由五千象形字写就的老子的《道德经》.并把它作为神秘的神道的根本原理.奉为敬神崇祖的规范和追远慎终的精髓.在我看来,叫神道也好老道也好.称王道也罢皇道也罢,都没有什么两样.确信其不外乎是纯一无杂,天地自然的大道.在日本的士大夫中,跟我一样认真理解中日关系,领会两国间应始终以礼结好的人也很多.然而知而不行等于没用.我尽力讲明《春秋》,就是为了让两国的子孙后代彰显《春秋》的思想原理.

我在书中作为例子引用了日俄战争前后的日本有识者的言行.我对今天日本的政治家智囊们的优先警告是,进入大陆也好,统治管理中国也好,没有明确的根本原理,没有名分大义绝对行不通.至少要知道把握四亿中国民众心理的水准.简单的方法是,看一看中国历代兴亡的概图。这很重要.能大概明白中国人的国民性以及人心趋向. 不说模糊不清的上古时代,周汉有史以来,此起彼伏,五胡十六国变乱,春秋战国纷争.我认为这些对中国一般百姓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关键不要忘记引导世界潮流的天地自然大道.这个大道在《春秋》里已讲明.西洋人评论中国是睡狮.其实中国即不是狮也不是虎.而可以用龙来形容它,是个藏着几多神秘的思想国家.不明白这个道理,别谈中国的事.我知道关键道理在春秋左传中.古代中国的国法是文治,非礼治不行.龙代表文,虎代表武.不以文武两道统治不了中国.为什么《春秋》里战争的记事很多,就是这个道理.治国的要诀是战争和结盟.对比今天的时势,也没有什么不同.古来称《左传》为兵法之府,不是没有道理的.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严格地说二千四百八十六年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现在的国际联盟.而且各国也交换全权大使和公使,通过使者进行文书应酬和礼物往来.当年我在洛阳当直鲁豫巡阅使,也就是在日本的大正九年到十三年的五,六年间。中国当时的统治形势跟春秋战国时期几乎完全一样.

总之,《春秋正议》是孔子对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间历史的叙述,是意在警戒后世的著作.孟子评价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以春秋时代列国分裂割据的历史故事,给天下后世以军事,外交,经济等的实物教育.这就是孔子的企图所在.像我这样倾注毕生精力,希望讲明《春秋》的真意的人.可以说是孔子忠实的承传者了.熟读玩味本书,能体会到津津有味,生动朝气的书中人物形象.这里为当今忙碌的人,特别讲解说第一卷第一二三页,鲁隐公[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中的一节,并译出日文.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春秋当时的形势毕竟跟今天中,日,满的情况极其相似.看者若翻开该书用心去读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体会和感悟的.()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于北京东城什锦花园吴宅)

 

春秋正义的原文.

经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第一卷一百二十页)

秋季八月庚辰日,鲁隐公和戎国君主在唐这个地方会见并签约结盟.唐在今天山东省州府鲁台县东十二里处. 隋唐时这地方叫高平方与县.

《左传》说,戎国来鲁国求会盟, [盟于唐]就是在唐这个地方和戎国签订友好条约的意思.左丘明对孔子创作的《春秋》进行解释,所成书物称作《左传》. 当时戎国的君主观察自国周围的形势,认识到国力不足.于是主动提出要跟强邻鲁国修好.到了八月终于在唐这个地方会盟,戎鲁两国签定了和平条约.

《胡传》(宋胡安国的著作),《春秋》原文里特地把庚辰日记录下来.这是谨慎对待外交事务的证据.之前,鲁国已经在郎(鲁国领土内)这个地方筑起哨楼,窥视邻国戎国的要塞.进而征伐夷国,又和邾紀国缔结亲善.一心一意不断地发展其国力.戎国暗自感到恐怖,曾在潜这个地方与鲁国会合,言辞卑微地向鲁国请求修好.当时鲁隐公怀有他心.跟大臣们商量后,没有及时答应戎国.大臣中的激进派领袖无骇和庈父等打算借此机会攻取邻国极国以扩大势力.极国是戎国的同盟国,中外人民杂居之地.同时也是戎国与鲁国间的挡风墙.如果极国被鲁国吞并,邻国戎国和夷国就失去了可倚赖的背后屏障,形成四周添堵的不利环境.戎国预见到这些,未雨绸缪事前向鲁国提出修好请求.当时鲁国的激进派领袖无骇和庈父等人正在策划出兵吞并戎夷两国.而对形势深思熟虑的重臣元老,众仲和臧氏等人向隐公谏言说:”此时同邻国交恶积仇,与国家不利.而且邻接的齐国,郑国也相当富强.对我国虎视眈眈,一当有机会必来进犯.观察四周的形势,鲁国不容有丝毫的油断.轻率而野心勃勃地挑起战争, 屠杀人民,必导致邻国叛离.远国乘机进攻的局面.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鲁国应该从长计议.先致力国家和人民的修德立威.在不久的将来,像戎夷二国这样的邻国,不用战争自然归于鲁国的势力范围.”英明的鲁隐公完全领悟元老们的建议并予以采纳.他特别以先君的名义和戎国重叙旧谊. 接着, 在唐这个地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两国修好. 《左传》中也提到了和戎国重修旧好这一点.

在众仲和臧氏等重臣阐述见解的同时,鲁隐公考虑到自己作为国君的德威还没完全树立起来.他去请求周室天子的命令决断. 拒绝了邻国的不合理的要求, 也不采用激进派的计划. 把和戎国议和与否的事推到了周室天子那里. 这样,即不招戎国的怨恨,又不怕他欺骗鲁国.用力把国内治理得和平稳定, 树立国君的德威. 这里也劝戒后世必须这么治国. 本来戎国和鲁国不是同一种族,其人心必然不一致. 假如以武力把它吞并, 能得一时之利.但能否持久还是值得顾虑的问题.因此,在《春秋》原文里,特地把签约的日期记录下来. 以示对于外交事务的谨慎态度.这真是劝戒天下后世含蓄的记录.

以上是对《左传》的讲解.如果更进一步解说的话, 当时鲁国的激进派领袖无骇和庈父等已经攻入极国. 戎国人感到很恐怖, 来鲁国请求和平交涉. 而作为国君的鲁隐公没有当场答应这个请求.幸运的是众仲和臧氏两位重臣竭力主张和平, 终于在唐签订了和平条约. 这个会盟虽不及晋悼公派魏峰同戎国达成了和睦协定的手腕.其巧妙的外交手段是可以和齐桓公派管平定戎国的活动相匹敌的.

假如那时鲁隐公轻率地采纳无骇和庈父等激进派狂暴的提议,突然乘机吞并了戎夷二国的话, 会惹出非常麻烦的事端.这两国与周室原是兄弟之国 .如果鲁国吞并戎国, 戎国的君臣受武力压制而一时蛰伏于草莽, 但是 其中必有贤能达识之人跑到诸侯各国去控诉鲁国的行径.鲁国要以长蛇封豕之势残虐地吞并列国了.它先吞并我戎国. 其他邻国早晚也要遭到它毒牙的伤害.因此在鲁国还没统治成功之前,戎国愿把自己的领土分割给君等各国.戎国就是灭亡也比亡于鲁国强. 你们各国只要好好地治理分割的土地,戎国人愿意世世代代服从你们各国. 听了这样的许诺,邻国中宋,卫两国与鲁国有亲戚旧好的关系,可能不为其甜言蜜语所动. 但是,一向胸怀雄飞大志的郑莊公和一向对鲁国的强大怀猜忌之心的齐僖公就难说了.他们到时候很可能听戎国人的游说, 奋起与鲁国争夺领土. 这危险的形势如同猎鹿.齐郑两国起来追赶,戎夷两国待机,前后夹击鲁国.只有宋卫两国因为是亲戚关系,危急时可能会冒险援助鲁国.已有先例, 结果是宋,卫两国要与鲁国利益均分,把手伸向鲁国的领土. 这样看来,比如说鲁国和戎国在唐这个地方会盟结好的结果,要把已经占领的极国还给戎国而造成损失.但那只是新领土.鲁国的旧领土还是原来的样子.宗庙,祠堂和土地人民依然安定. 一句话,用小部分的损失,保住了大部分.

和现在东亚的形势对比, 戎国和极国的关系好似东北三省之于中国的关系.过去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取得朝鲜,相当于鲁国在郎这个地方构筑前线阵地. 以惩罚台湾生藩保护漂流者之名而割取台湾则相当于纪国讨伐夷国.这样局势平定之后,明治三十一年当时的宰相伊藤博文来中国,与各方交际,进行中日亲善的努力, 如同鲁国和戎国在潜这个地方的会盟.接着辛未年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突发的满洲事变,相当于鲁国出兵征伐极国的样子.接下来当时日本的一部分人士在中国北方酝酿事变,唆使宋哲元,殷汝耕企图把中国北方塗上日本灰色的活动,可以说是学习了鲁国激进派领袖无骇和庈父等人的作法。所幸当时日本的牧野内府,齐藤首相和内田外相等有远见的重臣都在位。现在东亚和平被破坏,可能导致世界战争的爆发。这样动摇日本国家根基的日子可能会来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制止对中国北方行使暴力,维持和平局面。这与鲁国众仲和臧氏等贤能的政治家在位力主和平是同样的。

《易经》的亢卦说,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这是再危险不过的事情了。今天的日本人要是能玩味这个道理的话,中国已经默认放弃东三省。处在这样的位置下,应该彻底做好中日亲善工作。放在春秋来讲,如同鲁国和戎国的和睦相处。如同《左传》所谓的两国重修旧好。

如果这样,定能打下东亚保持永久和平的基础,无限地发展中日两国的福利事业。不这样的话,则早晚有一天苏联和美国会结盟,欺骗和利用向来容易听他人煽动中国民族,合伙侵略中国。这个形势如观火一样明明白白。到了那个地步,中日两国开始醒悟,但干什么都已经太晚,后悔来不及了。《春秋》原文里特记了[公及]。鲁隐公是个显明的人,善于辨别进退,存亡和得失,能明白治国的根本观念。这里不仅是赞美隐公,同时也是后世治理国家的法则,寓意很深的记述。

有人要非难我的言论说,岂有妄自压中国,容忍日本的进攻之理。我回答,不是这样的。这里仅仅是个比喻而已。的确,无论如何中日两国不可互忘旧好。当今之时,双方应该彻底觉醒,断不能学鹬蚌相争之愚,而让渔翁(白人)得利。

(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