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魁著《道德经全解》问答摘录(1)
3、现今面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与破坏应该怎么办?
答: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都须要改变。
比如,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耐用程度,放缓生产节奏,调整消费周期,使其符合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然本能需求,让人类的社会关系与生活方式符合自然运化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的生命运化法则(包括身心活动规律与健康成长规律)的同一性。这是世界各国在二十一世纪所应该追求的发展方向。
比如,一方面要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完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将铁路网与江河运输网合并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规范这套交通运输体系的保障机制,使其成为国家交通的主体运输体系;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力投入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以及燃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综合性污染。
另一方面可以推广、普及智慧教育文化,发展智慧科学文化,以智慧科技为基础,发展原生态绿色农业,重新规划大、中、小型水库,发展原生态水产业和水利设施及灌溉网络,以此来解决缺水、用水难的问题;发展农副产品的手工加工产业,消化、吸收富余的各类人才与劳动人口;发展针对全民的社会性义务教育,包括各项技能的培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谐社会关系,化解因各种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引起的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社会矛盾、人际关系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等,从而有利于建立起符合发展智慧文明社会的新型社会关系与符合“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道混然如一”这“四达”①【①详见后文“明白四达能无知”的释义。】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放下眼前不符合道、自然、社会、人之同一性与统一体关系的短期利益,调整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反思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以来倍受蹂躏的屈辱历史,放弃闭关自守的思想。
中国面对世界打开自己国门的目的,不就是要振兴中华,不就是要解决强权外交和军事干预等疑难问题吗?在痛定思痛之后,构建符合“四达”特性的和谐社会,放手一搏,才有可能契合中美关系的博弈变化特征,符合阴阳互易、否极泰来的社会发展要求,才有可能符合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要求。
(待续)
【注】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著《道德经全解》第三卷《第二十三讲》(Liu Zhankui, Dao De Jing: A Complete Commentary,Book 3, ISBN: 978-1927072127), Awakening Light Press, 2013 年9月版。有著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