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东九的博客  
原本伤感的季节 让我渲染的更加伤感 拥有了无可挑剔的温柔 为什么总觉得不够  
https://blog.creaders.net/u/81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东九
注册日期: 2014-01-20
访问总量: 844,96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为鼓励青年与父母“分居”,西班
· 听听美国小伙的心里话
· 饭后吃个梨,体内没垃圾!
· 六种败夫的女人
· 原来女人就是这样慢慢被哄成小三
· 13款精美的创意书架
· 窍门丨有效去除异味的生活小窍门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读物推荐】
· 男女双修到底是什么意思???
· 清院十二月令画轴(组图)
· ⑩把信带给加西亚(1998.1)
· ⑨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3.11)
· ⑧向中国人脱帽(1992.12)
· ⑦手表
· ⑥一碗清汤荞麦面(1989.11)
· ⑤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 ④母亲的账单(1983.10)
· ③如能再活一辈子(1982.01)
【励志】
· 小故事检验你是千里马,还是一头
· 他真正想要什么?
· “便捷”还是“诱惑”?
· “给我”还是“拿去”?
· 有些事,明知已经过去了
· 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
· 强大的自力更生
· 时间就是一堆大便
· 成功人士告诉你如何走向成功
· 阿里巴巴值那么多钱么?
【人之初】
· 小孩和大人的区别
· 男人不可以不“成功”
· 开路
· 生命尽是如此的奇迹(图)
· 三十而立,立什么?
· 【智慧人生】我们改变不了事实,
· 【智慧人生】人生是一种平衡
· 人心换不到人心
· 差点看哭了,这一生,原来这么短
· 妈妈,其实我想说……
【笑一笑】
· 原来女人就是这样慢慢被哄成小三
· 【段子】因为这个男神竟然离开我
· 笑话---孩子问爸爸:咱家怎么这
· 接上
· 油价笑话大集合,看完竟然笑哭了
· 【两性笑话】3
· 【两性笑话2】
· 秘经典两性笑话
· 【笑话】99%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 各种牛比搞笑图片集锦
【走走停停】
· 为鼓励青年与父母“分居”,西班
· 听听美国小伙的心里话
· 【FIFA数名高官突遭美国逮捕!】
· 创造整个社会了
· 盘点十大圣地丨边走边吃,用味觉
· 刘铁男的“痛哭忏悔”能否警醒更
· 习总罕见连推孔子透何讯号?
· 印度教徒铁钩穿皮磨练意志
· 威猛的藏獒(图)
· 几种非常使用的绳子打结法(图)
【爱有天意】
· 饭后吃个梨,体内没垃圾!
· 一个人"输"了,两个人才能赢。
· #鸡汤#【告别平庸】
· 婚姻中的5个第一次
· 一个女人离婚之前的心里话,很感
· 男女一见钟情时生理反应全程
· 《珍惜时间》——有梦想的人必读
· 令人心酸至极的100个微瞬间(九
· 令人心酸至极的100个微瞬间(八
· 令人心酸至极的100个微瞬间(七
【假如有杆秤】
· 漂亮女人难度5大桃花劫
· 女人必读:第一次上床须知
· 大纪元证实坊间流传李洪志偷情传
· 处女座
· 辩护人:触痛韩国人的历史伤口
· 辩护人:触痛韩国人的历史伤口
【杂货铺子】
· 六种败夫的女人
· 窍门丨有效去除异味的生活小窍门
· 三伏天,狗狗解暑有妙招
· 一个茶几,逼格瞬间提升七七四十
· 以后可以不用买床了,就这么装修
· 历史上真正的“盗墓”四大门派!
· 【人性】盗墓
· 朱镕基之子博鳌出声,或成王岐山
· “一带一路”将给中国世界和百姓
· 一饭千金
【义不容辞】
· 13款精美的创意书架
· 【笑话】哎呀我去,史上最全东北
· 悟到
· 搭讪高手
· 【幸福公式】
· 我的面试经历
·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 沙漠中的一对朋友
· 中国四大名著开篇诗词全解析
· 三伏天:要喝古方“三豆汤”
存档目录
10/01/2021 - 10/31/2021
01/01/2021 - 01/31/2021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考古奇才郝笛 21岁身家过亿(这货是穿越者吧,一定是的)
   考古奇才郝笛 21岁身家过亿 200111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定着几百甚至上千万元额度的大宗文物交易。

八九岁时赚了17万元

在考古鉴宝界,郝笛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10岁以前,郝笛一直住在沈阳道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5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了。

郝笛自小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安静,而且智商奇高,父亲需用计算器计算的百位数加减法,他张口就能说出结果,给他买的玩具他看都不看一眼。

上学以后,郝笛常常深夜才回家,问他,就说去看朋友了。什么朋友能玩到这么晚?家人把电话打过去,朋友竟是位70多岁的老人,那时他的身边都是这样的朋友。

沈阳道上的老人们后来说,6岁起,郝笛就已是文物市场上频繁的买家了。7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

10岁那年爷爷去世了。晚上,郝笛静静走进来,跪在灵堂前,4个多小时后,郝文敏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跪在那儿,一推,孩子已僵住了。当医生的妈妈赶过来,看到儿子的腿都紫了,揉了3个多小时,孩子的腿才会动。丧事办完后,郝文敏觉得应该跟儿子好好谈谈,郝笛哇的一声哭出来:是我害死了爷爷,他不该死那么早,他把你给他的医药费全拿给我买文物了……”郝文敏大吃一惊,那时他的生意很顺,每个月都给患糖尿病的父亲三五千甚至上万元钱。到那时,郝笛购买文物已花去40多万元,其中还有他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郝笛对父亲讲起八九岁时,一处工地挖出一批碎瓷片,他一包包背回家,攒了4麻袋。之后一片片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懂行,谁也骗不了他,一共卖了17万元。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大多是那时他从文物市场淘来的。

10年来,每到爷爷忌日那天,郝笛都水米不进,以此作为对给他帮助最多的爷爷的纪念。

司马南: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

天津老作家、收藏家王鹏就住在郝笛家楼上。他清楚记得,郝笛7岁那年,自己的老师——一位钱币收藏大家闻讯找到郝笛,随身带来几本收藏册,3000多枚古币,3分多钟,郝笛合上钱册,7枚不对,仿的。老先生惊得目瞪口呆,那7枚一般学者拿放大镜都鉴定不准的仿品是他故意夹进去试探郝笛的。那时,郝笛已是名震京津的古钱币研究神童了。

郝文敏最初见识到儿子的厉害时儿子还不到9岁。那年在洛阳博物馆,他不经意跟身边一个馆员说起自己是郝笛的父亲,呼啦围过来几位研究员,一个副馆长还不住叮嘱他:好好培养,你儿子可了不得。有一年,郝文敏带着儿子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小郝笛边看边说:这个年代不对,那个工艺写错了。郝文敏直拦孩子别乱讲,旁边一位老者说:他说得对,我能和他聊聊吗?边聊,老人还不住地记录,后来,有人告诉郝文敏,那位老人就是文物名家、末代皇叔溥佐先生。

11岁时,曾有人问郝笛凭什么给人家鉴定文物的真伪?郝笛说:很简单,老的东西都有神韵,像围棋的黑白子一样分明。”“什么是韵?”“一种感觉,很微观,说不出来,肯定不是唯物的东西,上千年了能没有神韵吗?满座失声。

上初中时,郝笛常常逃课,躲在家中或图书馆研究考古和历史书籍,《二十五史》、《铜元详考》、《中国古币》……一学期下来,郝笛在学校的考勤只有几个星期。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

是真的吗?最先赶来求证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足足数了一天一夜,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10多副……

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天津一位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坐在沙发里的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山东电视台导演许凡和他打赌,把他带进山东博物馆库房,随便指出一件,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几十分钟。

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16岁的郝笛,从高古玉到瓷器到盔甲到陶器,郝笛讲得专家时而连连点头时而轻轻摇头:这个,我们还没有涉足过……”临了,司马南拉着郝笛的手说: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理解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老话。

西北列车上的刀光剑影

专家说: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很早,郝笛就已是全球数十家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客座专家了,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海外收藏界,从京津到西北到江南,郝笛被当做大师一样尊崇和膜拜,一件文物只要郝笛看过了,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真伪和价值。

在武昌一个农家的炕头,郝笛匍匐在一件件古器具旁,嘴里不住叨念着:对,对,都对。然后用手一指墙角、地当中几个盆碗:这个,这个,不对,仿的,还有那个,修补过……”卖家直喊冤:你得给我证明,这可不是我仿的,否则,我在圈里还怎么吃饭啊。”“都是早仿的,你也没这个本事。临了,郝笛看一眼两家:结了,你们谁给钱?郝笛是卖家托了几层关系请来的,但他绝不会因为谁的面子偏袒谁。我付钱,但我绝不可能给你3%买家开口了:我会付给你5%那笔交易的最终额度是700多万,那一年,郝笛14岁。如今,从港台到内地一大批企业家、演艺界大腕等文物买家,都以能请到郝笛做鉴定作为是否收购的标准,他的结论往往决定着6位甚至7位数的大宗交易。郝笛一到,我马上打款,价钱不是问题。买卖两家都清楚,郝笛现在的酬金是成交价的10%

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每年寒暑假,郝文敏都得带着儿子去淘宝、鉴宝。

一是一二是二,文物不说假话,郝笛也从不说假话,郝笛是鉴宝界有名的铁包公,这使他在圈子里既让人爱又遭人恨。

去年初,应一位大人物的邀请,郝文敏陪同儿子乘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凌晨2点多,一个光头大汉轻轻拍醒了郝文敏,郝文敏心头一紧。光头带着他走进卧铺席,里面坐着4个面露凶光的黑大汉。

一个年龄稍长些的家伙开口了:我们哥几个已经被郝笛逼得快吃不上饭了,前面几次就算了,这次务必请他抬抬手,不然,你们的雇主也可能把我们做了,这个是我们的一点意思。黑大个指指地上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我试试吧,你也知道郝笛的脾气。郝文敏回去推醒了儿子,不一会他又返回了卧铺,来去四个回合,郝笛说了,坚决不行。如果郝笛答应,这次交易的7位数利润可以全部给他,留我们哥几个的性命,也留你们一家5口的性命,让郝笛掂量着办吧。”4个黑大汉怒目相对,硬座车厢里,几个打手也站起身,腰间露出明晃晃的刀子。我不去了,这批货我不去看了。到下一站,郝笛和父亲下车返回了天津,宁可不看也不说假话,这是郝笛最大的一次让步。

针鼻大的电锯痕

五大道一对下岗夫妻背着一包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展转找到郝笛,孩子要上大学了,学费得10万元,接连找了几个买家,最高的给5万,少的5000元。郝笛很快把东西分成三堆:这件值35万元,那两堆不值钱,每堆值5万。郝笛又给了他们3个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了。夫妻俩千恩万谢,郝笛一分钱不收:你们不是收藏家,也不是文物贩。事后,郝文敏埋怨儿子:你怎么不花10万自己买下来,没看出来吗,他们其实就想要10万元钱。郝笛说:这种钱我永远不会挣。

21岁的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他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不久前,苏北山区一位农民给他寄来几张照片,他在自家院里打井时挖出了一个小铜盒。郝笛看了兴奋不已,接连说了几个珍贵,太珍贵了。原来那是只有记载没见实物的秦朝衡器。他拨通那位农民的电话:你的东西太珍贵了,实在难以做价,再别给别人看了,那会很危险的。你去找某博物馆的吴馆长,说我看过了,他能给你300万。

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位专家也因此和他成了朋友,常常电邮些照片给他,让他帮助做鉴定。去年夏,这位专家领着大陆几位考古专家来找郝笛,这次他带来了一件高古玉方樽,他们都已看过了,只想让郝笛点下头。郝笛端详了一会,用他惯常的老练语气说:没错,玉是高古玉,仿的,也不是现在仿的,是在民国时期,你拿去拍卖,别人也能当真的买。百密一疏,形制和纹饰我先不说,最明显的内壁上有一处电锯痕。几人拿放大镜一瞧,果然有一处针鼻大小的电锯痕。

有关郝笛鉴宝的传奇在文物界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他亲眼见过,一个被罩住的青铜鼎只露出针鼻大的小眼,郝笛竟能鉴出它的真伪。

秦皇祖父下人墓出土的殉葬炉灶,汉代的陶罐……两室一厅的郝笛家每面墙壁都摆着满满当当的博古架,地上堆满了铜镜、高古玉,墙上钉满青铜戈、剑……郝文敏说,郝笛的收藏共有一万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15万件,这里仅是他收藏的1/10。太丰富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郝笛说他的东西中很多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如果现在不收藏保存起来,后人再想研究它时恐怕就找不到实物了。

桌上的铁盆里留着一个吃剩的包子,这天爸爸花2元钱给他买了顿午饭,郝笛刚吃过,现在刚睡了会,昨晚他在那台旧电脑前忙着写他的《中国古币大全》,又只睡了6个小时;卧室兼书房里只有一张长沙发,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少年没睡过床了;多年来,郝笛简朴得近乎悭吝,父亲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鞋,他花3元钱在地摊上买回两只形号不同的旅游鞋,左脚44码,右脚43码,那双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校服穿到拉不上拉链,对于生活,郝笛只有一个要求——越简单越好……指着桌上的6枚古钱,郝笛说那是他刚从一个日本汉学家手中收购来了,花了360万元人民币。坐在那堆古文物中,郝笛常常把弄着其中的一件,甚至一整天坐着不动,不说一句话。有些日韩的汉学家来拜访,每次和他们谈完话,郝笛都会沉闷好几天:他们对中国古币的研究很多地方超过了我们……”

谁也说不清,在这个外人看来还是个大孩子的心里,有着怎样丰富的世界。有人说,对文物他生来就有种使命感;有人说,他生下来就已是个5000岁的老人。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