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胡娜换了 "马甲" 高调衣锦还乡,用几年速成的画技开办了一个作品展。这着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且备受各大网站关注,尤其这发生在四中全会刚结束的当口, 此举确是耐人寻味。且不论国内办画展门槛有多低, 但可以看出画展是小, 而这之中散发的 "正能量”也许才是真。
由胡娜让我们想起了范曾和马思聪的出走, 这里不妨先简单回放一下他们当年的“胜利大逃亡":
追求生命: 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原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是一个安分守己,小心谨慎,不肯冒险的人。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 实在熬不下去了, 于1966年年尾, 他在一些见义勇为的“小人物”帮助下成功的出走。
追求自由:1982年,正在美国参加联合会杯比赛的胡娜,从中国队的驻地悄然离开,后来她说 “我那时实在是太年轻,太单纯,也太不成熟", 但 "我看到了一团白光,那是上帝的身影,他正向我招手"。一年后,她向美国当局申请政治避难并获准。
追求私欲:1990年, 范曾以不忿当局六四屠城之借口,携情人离国去巴黎,并发表 [辞国声明] 批中共, 称要追逐心灵自由;后不堪国外生活,于1993年主动向政府献媚,再发表「归国声明」后获准返乡。
从上可以看出, 无论何种理由, 他们的的确确是在外逃。只是与其他叛国投敌不同的是, 他们是搞文艺或体育出身, 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自己追求自由, 生命, 私欲。因而由于中国大环境的改变及他们特殊的身份, 现在均可以堂而皇之的荣归故里 (除马思聪外)。那么对于那些架机而去或民运外逃的一干人马, 他们就没有这样的福分了。有意思的是, 自文革以来一向善于投机且目无师长的不倒翁范曾,最近还被邀请与“小平千方”他们共会, 探讨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
对出走的人网开一面,虽凸显了政府的开明,大度,包容, 但这多多少少与我们的传统道德相悖。 古人云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或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 "一走了之",那么对那些在任何困境下都坚守在这块的土地的人们,情何以堪。也许说, 在道义上我们可以鄙视或谴责他们, 但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又可以宽容和接纳他们。 当然我们也可不做道德上的评判, 但这种混淆如何有助构建已缺失的中国文化核心, 道德规范, 以及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