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評論姜MM自殺是重度憂鬱,所以“不能以常人論”。(其實她是不是“重度憂鬱”,也是她自己在博客上寫的自己做過一個小測試而已。並沒有診斷。當然人能到自殺的份兒上那是相當憂鬱了。)聽上去把憂鬱症當作另類一擱了之,好像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似的。這個我相當不認同。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醫生,沒有credentials來分析討論這個事。我還是以自己做範本,希望能拋塊磚,能有有識之士幫大家科普一下最好。
我自己,是個相當敏感的人。商業環境,又是一個向來只講delivering results的環境。你個人的唧唧歪歪大家覺得是不應該過多關心的。(今天的MBA課程比之從前要加了很多人際關懷的內容,算是方向性的轉變。)敏感的人從商,通常都不是最好的搭配。所以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有所謂backup behaviors,這些表現都屬於口語中的depression,但和醫科的憂鬱症depression區別有多大,區別在哪裡,我個人覺得好像是一團糊塗。
我曾經去看心理醫生,還看了不少,MD,PhD,都有,差一點的還有MS,LCSW。自己動了壞心眼,想看看他們究竟怎麼整地。(老實不客氣的說,好的心理醫生真不多),我略略誇大一些表症,聰明點的就仔細問,然後明白我啥事兒沒有,就是要找人說話。笨一點的,學究點的,不負責任的,那你就adjustment disorders, depression, 遇上MD,大筆一揮,去吃prozac吧。我也試過吃prozac,想體驗下是不是會變得很高興,結果啥效果沒有。昨天看報紙,說新研究結果說大部分抗抑鬱藥都沒啥效果,我心下竊喜--就是麼。
但我不是要否認所有的精神疾病類藥;科學是要尊重的,何況我是外行。我有個朋友,極聰明的人,因為工作壓力大,被診為bipolar,要吃lithiem based的藥。我聽了第一個反應是,搞笑麼,你,bipolar?她一本正經地說,真的有用,不吃不行。我不是她,不知道究竟是生理有用還是心理有用,也不知道這個看上去一切正常從小長大知根知底的朋友,怎麼就突然bipolar了。
我想,是不是美國醫生的哲學就是我們都有精神類疾病,多少不同而已(諸位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試試,碰上庸醫,基本上都能定個depression),就好像我們都有細菌,有人就覺得多消毒總是好的。(其實天天滾泥巴也很健康麼。)照那樣說,我們一生中總要生點憂鬱症,大家就不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不過是烏鴉和豬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