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道冲不盈的博客  
天上一流星,人间一过客。  
我的名片
道冲不盈
来自: 多伦多
注册日期: 2013-09-12
访问总量: 212,07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刘战魁著《道德经全解》第九卷出
· 刘战魁著《道德经全解》第八卷简
· 刘战魁讲评禅宗德山宣鉴大师开悟
· 刘战魁解密围棋中的上古智慧和象
· 气、混元气和混元气场
· 为什么说只有道冲之阴阳五行之象
· 为什么说宇宙自然并不诞生于“大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金刚经全解》】
· 刘战魁讲评禅宗德山宣鉴大师开悟
【枫情集】
【《薄伽梵歌全解》】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6)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5)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4)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3)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2)
·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1)
【《道德经全解》】
· 刘战魁著《道德经全解》第九卷出
· 刘战魁著《道德经全解》第八卷简
· 刘战魁解密围棋中的上古智慧和象
· 气、混元气和混元气场
· 为什么说只有道冲之阴阳五行之象
· 为什么说宇宙自然并不诞生于“大
· 现代科学能解答关于宇宙自然的所
· 西方为何无法建立起系统的智慧文
· 中国的古智慧文明文化是怎样发展
· 刘战魁简说东、西方智慧文明发展
【《东方智慧文化丛书》】
· 道莅天下、道化无方
· 怎样获得自由、幸福、健康、和谐
· 超越宗教的智慧
存档目录
09/01/2016 - 09/30/2016
01/01/2016 - 01/31/2016
06/01/2015 - 06/30/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刘战魁讲评禅宗德山宣鉴大师开悟公案
   

刘战魁讲评禅宗德山宣鉴大师开悟公案


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我们再回忆一下《金刚经》中提到的四个四句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现)诸相非相,即见(现)如来。”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以色见(现)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现)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从古至今住在《金刚经》所讲之理上的人多不多?那可是太多了。

凡是对禅宗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德山棒”,德山宣鉴禅师善于用棒打的方式接引人。可是在德山禅师没有觉悟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很执著的人。他执著于什么?他就是执著于自己认识的 《金刚经》之理,执著于经中的文字。德山禅师俗姓周,很小的时候就出了家,尤其精研《金刚经》,在四川一带专讲《金刚经》,所以人送绰号“周金刚”。

当时禅宗才刚刚兴起来,那些知识分子出身的讲僧,根本就看不起大肆弘扬顿法的禅师们,说那些大字不识的南蛮子,懂什么佛法?这周金刚也不例外。因为他从小就接触佛学,熟读各大经 典,到三十岁的时候已是声名显赫,以为《金刚经》讲遍天下无对手,认为自己已经得真谛了,对《金刚经》的认识是最根本的了。他不能容忍南方的魔子们“糟蹋佛法”,于是他就发愤要 到江南去破这些人的“愚障”。

我们说当时的周金刚也是够执著的了,你去也就去了吧,他还非要挑上一担《青龙疏钞》。《青龙疏钞》是什么内容?它是德山禅师自己编写的讲解、注释《金刚经》的文集。

周金刚挑着经书,走在通往澧州的路上。在路边,他看见一个老婆婆卖点心——卖油饼,就把担子放下,想买饼充饥。老婆婆指着担子问:“你挑的是什么?”周金刚回答说:“《青龙疏钞 》。”婆婆又问:“讲的什么经?”周金刚回答说:“《金刚经》。”婆婆说:“我有一问,你如果能答上来,我就把油饼布施给你做点心。你如果答不上来,就到别处去买东西吃吧。”周 金刚说:“只管问。”他心里想:我讲了这么多年的《金刚经》,还能被你一个老婆婆问倒了吗?这老婆婆就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和尚你 想‘点’哪个‘心’?”

结果满腹经纶的周金刚却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什么也说不上来。老婆婆见状,就指引他去参拜龙潭崇信禅师。

周金刚被老婆婆给问倒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服,但还是有所悟的。所以到了龙潭禅师的寺院里,刚进堂门,就故意很大声地问:“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说我向往龙 潭很久了,今天我来了,怎么既看不见潭,龙也不现?

这其实是开始打禅机了。你说“即心是佛”顿悟法门,那个大觉悟者呢?顿现的是什么“心”?“潭又不见,龙又不现”,“即心是佛”,什么心?什么佛?

龙潭和尚在屏风后面,探出身子说:“子亲到龙潭。”

这龙潭和尚他待在屏风后面,有人进来找他,是看不到他本人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以“空”破“色”。一般来的人都是慕名来拜访,或是像德山这样闻其名而不相信、不服气, 特意来试探的。

那么来找他的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念头,但是第一步都是想见龙潭这个人。不过他在屏风后面待着,你一进屋先扑个空。这是他接引人的一个方便法,跟人们预想的情况——一进门 就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预想不一样,你的“疑”就起了,起了疑才有破点。这样一是破你对他这个人之色的执著;二是破你先入为主的概念之执,破来的时候头脑中占据了你的 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他行的这种方便法,是以空室来喻空性。

德山的机锋已经抛出来了。龙潭和尚一探身说了句:“子亲到龙潭。”就是说,你已经亲身来到了龙潭。这里也是打禅机,意思是“自身即龙潭”,你这个起心动念之处即龙潭。你一起疑, 一闪念,那一点是什么?你还往哪找?这是直指人心的方便法,其用意的根本点落在破相上,破你的人我执。

德山听后即悟,就恭礼而退,以空映空。大家想一想,德山禅师为什么恭礼而退?这就像高手过招,根本不用兵器一样。两个人只这么一来一往,龙潭破了他的机锋。那时的德山也算得上是 有一定修为基础的人,他一听就知道龙潭比他有本事。

但他心里还不透,没有明透,就又来请教。到了晚上,德山禅师来到龙潭和尚的禅房里,垂手站立,一直这样侍立到深夜。这两个人在那儿对着,都不出声。

他们两人这样无声相对,有什么意义?可能有人会以为,一般主人都会考验来访人的耐心和诚心,尤其是在师徒这样的关系中最常见这样的方式,所以龙潭也是开始不理德山。

可是我们看德山和龙潭,他们践证佛法都是有一定修为的,还用得着这样吗?其实这里是在印证功夫,印证“住无所住”的禅定功夫。入定禅修是每个修证佛法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同 时也是最重要、最考验人的功夫内容。要知道定慧等持,定慧不二。所以这两个人展现的是功夫的内容,属于功夫智慧方面的内容。

然后龙潭和尚说:“为什么不下去?”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刚才做的是禅定功夫,是表“法”的。他这一问,是说你还有法执,还有法相的概念,这就是在点化他:你怎么还住在这个“法 ”的境界中?大家要知道龙潭在这里干什么?这是在破德山的法我执。

德山就向龙潭施礼而别,掀帘走了。德山也明白龙潭的意思是在破法、破法我执,所以就施礼离开,德山这是以无应有。他看见外面很黑,就返身回来说:“门外黑。”

德山难道是回来汇报天太黑了的吗?“黑”,就是迷的状态,他回来是请教身处在迷的状态中应该如何应对。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不能明了如何放下有为法而呈现清 净心,也知道自己在这个回合中还做不到无为行。这就是脚跟还没落地,未现根本。所以在这样的迷的状态下,做不到清净无为地处事应物,念一定是散的、杂的,他把握不住,也就是不能 真正做到“善护念”。这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所以他说“门外黑”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告诉龙潭和尚:我的见地还不透,没完全明了。

龙潭和尚就点了一个灯笼递给德山,德山刚要接,龙潭和尚“噗!”一下就把灯给吹灭了,结果德山禅师因此当下顿悟!

我们看看龙潭这一点、一吹是怎么回事。

龙潭点灯的象征性寓意,表现的是启智明慧的禅机,通过直指人心的方便法来破人的无知无明。你认为有个“黑”,那就破你这个“黑”。龙潭点灯是以“明”破“暗”、以“智”破“迷” 。

德山一想要接灯,就显露出来了什么?贪!贪这个“明”,贪这个以明破暗的“法”,贪智慧,贪见证觉悟智慧的那一念。这说明你还有对法的执著,对见证觉悟智慧的执著。德山此时此刻 的状态,是“见思惑”还未破干净。

龙潭和尚把灯这么一吹,全黑了。你不是对觉悟、对见证觉悟智慧之法还有贪执吗?还想找到那么一个方法祛除黑暗、祛除无知无明的迷惑吗?我就把你这个贪的东西给破掉。你不是还有个 以明破暗、去迷得智的见解吗?那好,就把这个你认为是去暗启智的“明”——这个灯光,给你熄了。到这里就是破你对于“法”的执著,破法我执;还要破见,破你形成的那一套“明与暗 ”、“迷与智”的固有、僵化、狭隘的思维参照模式。熄灯的这一下,德山从有为法境界一下转化成无为行了,当下呈现顿悟境界。

这一下破得干干净净!你想有个落念的地方,不给你。就一片黑暗,你还能执著什么?德山当下进入,当下顿现了清净无为的境界,豁然大悟。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下龙潭和尚所用的方式、下手法,是不是与《金刚经》的智慧性内涵所表达的相符合?

开始是破什么?你是慕名来见人,给你个“空屋人不见”,破色。然后,你是带着一堆想法、念头来的,你还有佛、觉悟的概念,你还有向外找的那个驰求心。

他就让你返回到起心动念的那个根本处所去,破你的念,破你的相,破你的人我执。

再后来,你想有个“法”来破迷障、获得觉悟智慧,他就破你的法我执,破你的有为法;你产生了这样对迷与觉的分别见解,他就破你的这个“见”。

这跟佛祖世尊在《金刚经》里讲的破色、破相、破法、破见,是不是一回事?

到最后灯一灭,一片黑暗。是黑暗吗?其实是什么?呈现的是无分别的境界,什么分别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都给你破干净。这个时候是无明无暗,无内无外,呈现的其实就是虚 寂实相的境界。

龙潭这一系列的应对展现的是什么?就是智慧功夫,展现的是分别应化智。

德山一下子开悟了,倒身便拜。龙潭和尚说:“你得了什么了、见证到什么了就拜?”这是点他,试探他透了没有。就像《金刚经》中佛祖问“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 耶”是一样的。

德山禅师说:我从今以后,对所有觉悟者、觉悟法,哪怕是佛祖讲的经典,我都不会产生一点偏执之念。任何语言,包括各种方式方法等,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动摇的了,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 执著的了。这就说明他已经透彻了,脚跟落地立定了,不会再受外在任何因素的影响。这才是悟。

于是到了第二天,龙潭禅师上堂说:你们中间有个人,机锋尽断,雄辩若狂,一棒打不回头。怎么不回头?就是说他已经明心见性了,于内寂然不动,于外应变能透一切机关,能破一切见、 一切执,明彻圆通。不会再受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了,又能透破事物的本质。还说他“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为什么说孤峰顶上?这既是说彻悟的觉悟智慧境界,大觉悟的境界是净寂之光,同时也是展现一往无前、自立一峰的境界和气魄。我们以前讲过的“高高山顶立”的境界就是这样。而且他还 会“立吾道去在”,就是说他会弘扬我之道法。什么“我”?真心自性,是呈现觉悟智慧的根本处,即心是佛。所谓金刚智,就是能断一切烦恼,能生一切智慧!这也可以说是龙潭禅师在给 德山授记。

德山禅师随即就把他挑了一路的,可以说是自己费尽心血编著的《青龙疏钞》拿了出来,在法堂前,他举起了火炬说:我研究《金刚经》十好几年,自己觉得把藏涵其中的所有玄妙的思辨之 理都探究完了,其实就好像把一根毫毛放到虚无的太空里;我觉得自己已经把世间的最致密、精要的机关都破解了,其实就好像把一滴水投到大峡谷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德山禅师见证了实相般若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以前所学的那些知识、见解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以前自认为对于佛学是学富五车的,其实是自缚于文字概念上、形式与 现象上、自己片面偏执的见解上了,如认小池为江海。现在不再执著这些了,经文对他还有用吗?还有个什么固定的法吗?“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个时 候德山已经是“我无一切心”的境界了,所以将经典付之一炬。

那么我们再回来看看,《金刚经》是讲顿悟的,还是讲渐修的?其实二者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如果没有顿悟,渐修的过程和内容就无法达到质的转变;如果没有渐修,顿悟的当下也无法呈 现。所以说顿渐一如,主要是不住。“放下即是道,提起便是德”,有提起,有放下,全在于当下,于无为行的当下觉醒,这样还有顿渐之分吗?

那再看看《金刚经》,还有“三十二品”之分吗?

知见不生的结果不就是应化非真吗?这才是金刚般若的智慧性内涵。

【注】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东方智慧文化丛书》第三部《金刚经全解》下卷:Diamond Sutra: A Complete Commentary, Book 2 (Oriental Wisdom Series, Volume 3)  by Zhankui  Liu, ISBN: 978-0986967467, 2013年12月版。有著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