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也正在于此。作者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秦可卿作为“情”的化身,却不得不将它否定掉、毁灭掉,因为现实的人生经验告诉他,美好的感情与礼教分明的社会现实总是格格不入,这是整部小说的悲剧根源。
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香消玉殒了,是曹翁从头到尾塑造的唯一的一个重要人物。全书120回,她在第十三场里就退场了。本应该没有争议,可曹雪芹总是欲言又止,让人感到有隐情。是“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准矣”,就好像有什么隐情。刀斧是用来砍削东西的,这就是说,作者写这个人物,是用大刀大斧砍去很多真相,刀斧砍的是什么啊?又说“具菩萨之心”,“菩萨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慈悲之心,那么,显然是不忍心写出真相来。这倒让今天的《红楼梦》有了断臂维纳斯之美!激起了无数后人无穷无尽的兴趣!这又何尝不是红楼之幸!
这冰雪玲珑的秦可卿,是多年来我心头最大的纠结。在曹翁笔下,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温柔平和。妩媚有似宝钗,脱尘又如黛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可人儿,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她和贾珍有染,关系暧昧,这是很多读者都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每每读到那些,我心情总会很不好,我觉得这是对可卿的一种极大羞辱,是对美的践踏。所以,从情感上,我情愿相信刘老师的分析。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男男女女都是“一颗富贵心,一双体面眼“。那象秦可卿这样身世不清楚,又在宦囊羞涩的小官吏家长大,她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上篇已经写过,在这个封建大家族塔尖上的人物贾母眼里,“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那秦可卿在公婆眼里呢?已经有城里邻居给我留言,“难道你没读懂吗?秦氏和她公公贾珍有乱伦之恋!”当然贾珍会对她“好”了。表面上看,是的。书中第七回,通过一个老仆人焦大之口骂出来,“爬灰的爬灰”!爬灰的意思是公公与儿媳妇私通。不仅当时在车里的贾宝玉和王熙风听到了,贾蓉也听到了,尤氏(贾珍夫人,秦可卿婆婆)当然听见了,周围的仆妇都听见了。所以贾珍“爬灰”,在宁国府不是秘密。知道自己丈夫与儿媳妇私通,正常女人会是什么态度和反应呢?至少她会不愉快,很厌恶吧?所以到第十回,写到秦可卿生病的时候,尤氏对秦的反应,按正常逻辑思维,应该是:本来就是野种,又在小官吏家长大,竟和公公有染。得病活该。。。而且书中隐约交代秦是月经不调,不是怀孕。如果怀孕,尤氏看在子嗣的份上转怒为喜还很有可能。对秦可卿的病,尤氏说什么呢?她嘱咐秦:“你且不必拘礼,你早晚不必照例上来。“意思是不必给长辈请安。还说,”你就好生养养吧。。。。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还有更古怪的。她对儿子贾蓉说,”你不许累掯她。“”累掯“是北方话,意思是,不许为难她,招惹她。下面的话更离奇,“倘若她有个好歹,你再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这话太怪异了吧?一个身世不清不楚,还与公公不干不净,怎会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不和逻辑。除非秦可卿的身世并不象表面上的那样,而是血统高于贾家。贾家已经是世袭贵族,高于贾家那就是皇族了。
除了焦大的醉骂“爬灰”,我们从书中是找不出任何一点秦可卿跟贾珍通奸的理由,无论是何种版本。任何一个正常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一定的动机和欲望。秦可卿和贾珍通奸的动机是什么呢?有什么样子的原因使秦可卿就随了贾珍那老色鬼呢? 她的性格真的太多曲折、太多矛盾,太多疑点了。我真的是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这样的偏离。动机是为性?为爱?为权?为利?还是为名?除此我想没别的了。也许人的生存的确是艰难的,人性的确是复杂的,就假定秦可卿和贾珍是有些暧昧关系,那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是因为爱吧,显然有点牵强,爱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无论对于怎样的女子来说,爱都不是可以轻易付出的。而秦可卿在作者的笔下,又是一个品貌皆极品的女子,有才有貌有气质,而且是一个极精致的人。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女子。而贾珍呢,他只是承祖上的恩泽,袭了爵,无才无德,擅长吃喝嫖赌的下品男人吧,像他这样的男人,别说他是秦可卿的公公,就算不是,秦可卿也一定不会爱上他。难道贾珍真的像林如海口中所描述“谦恭厚道,非膏粱轻薄之仕宦”?所以我很迷茫。
如果真的是“淫丧”,为什么曹翁把它安排在“天香楼”呢?对“天香”的解释是“桂子云中落,天香云外飘”。曹翁怎会把一个淫妇的死安排在这样一个冷艳高贵之所?据说曹翁在脂砚斋的建议下,删掉了第十三回大概4,5页之多的内容。究竟是描写秦可卿和贾珍的咸湿情节,还是有关可卿出身的政治背景,只有那位千古难觅,“更向荒唐演大荒“的大家知晓了。
秦可卿死了,她的丈夫贾蓉没有任何表示,而做公爹的“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还宣布秦可卿一死,他这个长房里“绝灭无人”了。按照封建伦理,宁国府顶梁柱是长孙贾蓉,贾蓉还好好儿的,死了媳妇可以马上再娶个新的,怎么会绝灭无人?贾珍说“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果按刘老师的推论,秦可卿乃康熙的废太子胤礽之女,就说得通了。贾家藏匿秦可卿,视她为政治投资的“绩优股”。一旦胤礽的嫡长子弘皙继承大统,那贾家就是开国功臣!那么贾家就立大功了。你在废太子一家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毅然决然地去藏匿人家的骨血,让其免于跟父母一起被圈禁,贾家一定会更加飞黄腾达。可不料把公主养到20岁却死掉了,岂不是没有了政治前程?这才是长房“绝灭无人”的真正含义吧。
《红楼梦》第十回,下半部,“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写的是,秦可卿突然病了,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后来就来了一个张友士。《红楼梦》的人名都是采取谐音、暗谕的命名方式,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名字就谐一个意思,有的时候是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谐一个意思,“张友士”显然他谐的是“有事”这两个字的音。那么这个姓张的,他有什么事呢?第十回回目当中写的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是在第十回正文里面又明明告诉你,他的身份,公开身份不是太医,他有事,他就忽然以这个太医的身份跑到贾府里来了,到宁国府来了。他有事,他有什么事?他论病细穷源,论的什么病?穷的什么源。
秦可卿是皇族当中不得意的那一个支脉的成员。她是一个身份上具有某种阴谋色彩的人物,她在皇族和贾家之间具有某种红娘的作用,具有某种媒介的作用;她得病,她突然焦虑和抑郁,并不是因为贾家的人对她不好,而是因为某个她自己的家族方面传来某些关于家族命运的重要消息,很可能是一个胜负未定,且不祥的信息。
太医,只有皇帝他才能够设太医院,那里面的大夫才能够叫太医对不对?在现实生活当中,擅立内务府七司,设置了一个系列和皇帝完全一样的宫廷般的机构的不是别人,就是弘皙。这个人就是废太子的儿子,他当然也可以设立一个机构,给自己看病,就叫太医院。因此,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曹雪芹就构思出了这么一个角色,这位张友士就应该是来自于这个系统的一个人物。
以太医身份出现的张友士,在给秦可卿号了脉看完病后,还开列了一个长长的药方。这个药方子曹雪芹在来回调整文本的时候,其他的药方子都删除了,始终没有把它删除,究竟这个药方子有没有深意?它究竟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他有一个惯常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谐音,还有所谓拆字法,来进行隐喻。
药方里面的头几味药有“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刘老师认为,实际上这个药方,应该是秦可卿真实的背景家族,跟她,跟宁国府进行秘密联络时,亮出的一个密语单子。贾蓉在他看完病以后就问他,我们这个病人能不能好,张友士说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这看似都是一些黑话密语。
对这个药方的谐音解读,刘老师的思路有些牵强,但不无道理。这个药方的头一句如果要用谐音的方式来解释的话,人参、白术,应该代表着她的父母;如果父母不在了,那就代表她的兄嫂;人参,这个参,可以理解成天上的星星,人已经化为星辰了,高高在上,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是象征长辈;白术,作为一味中药,术的读音应该是zhu(第二声),但是曹雪芹的吴语发音,“术”zhu(第二声)和“宿”的发音很接近,因此“白术”作为黑话,也可以理解成“白宿”,“宿”也有星辰的意思,白昼的星辰。
如果说理解头两味药的谐音转义比较费劲,那么,如果把第三味药的两个字拆开,与前后两味药连成句子,那意思就很直白了,它是这样的: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 意思就是她的父母说,也即命令她,在关键时刻,在她生长的熟悉的地方,结束她的生命。为什么?在皇族的权力斗争当中,她的家庭做出了一个很恐怖的决定,让她牺牲自己,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所以她后来淫丧天香楼,画梁春尽落香尘。她的病,原来是政治病,她的死,原来是政治原因。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秦可卿的原型应该是一个不幸的公主。她的家族如果登上皇位,她就是正儿八经的公主。而她的家族经过几次向皇位的冲击以后,都没有得逞,因此给她传递了一个很糟糕的信息,就是在必要时候让她顾全大局,自尽而死,以为缓兵之计。这就是秦可卿这个角色在小说里面,她的尴尬处境。
尽管刘老师的推论缺乏依据,不能让我完全信服。本人也不是从事清史研究的。可带着不同的探寻思路重读这部“前无来者”的巨著,还是满心愉悦的。
秦可卿的判词,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书如同好茶,要细品。(写于2015年1月)
又:这篇粗文是我把旧博客里的两篇合并一起了。搬家真是个体力活。哪位朋友有博客搬家软件,可以一锅端?叩谢!再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