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影坛大侠的无私分享,让我又看了一遍《北京纽约》。写纽约的好片子,百看不厌。正因为对纽约太熟悉了,出来一个画面就想是在哪里拍的,什么角度,反而忽略了电影展示的主题。看看自己的前篇影评,是很肤浅。可是,肤浅的的人,过着肤浅的的生活,当然写不出深刻骇俗的评论呀。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作为一个亲历了北京,纽约这两座伟大都市所发生的两件大事的见证人(一件在清丽的初夏,另一件在婉约的初秋),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感慨吧,也许?
“走吧,走吧,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当张艾嘉的这首《爱的代价》从推展《北京·纽约》故事的画面里流转出来的时候,你一下就能嗅出刘烨扮演的蓝一周身扩撒出的那股浓烈又熟悉的孤寂味道。
“还记得少年时的梦吗
象朵永远不凋零的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
这滋味,独自漂泊过的人,都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吧?李晓雨,在她的处女电影作品《北京纽约》里,以2008年为截断面,升腾的北京欢天喜地办奥运,衰退的纽约凄凄惨惨饮次贷壶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演绎了一段三个人之间,在两个城市里,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抉择故事。
茉莉夹在两个男人之间,一边是北京的蓝一,一边是纽约的乔。退回去,还是留在原地?每一次抉择,都有可能会面对痛苦的改变。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一块遥远陌生而富足的土地,他们相信那里有无数的好机会。茉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向往这里的中国人。而纽约,便是这个叫做美利坚合众国,代表财富和自由国度的象征。那北京呢?对我们这样在中国出生成长的人来说,北京是故土的符号,是家乡的代名词。无论她的天空是穹顶也好,两会蓝也罢,我们对她的挚爱是脑残式的,因为上幼儿园学的第一支歌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看来洗脑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茉莉的选择,是两难的的选择。不单单是选男人,而是从两个国度,两种文化,两个城市中,进行二选一。可以说,茉莉的故事是美国梦破碎的的寓言故事。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可又谈何容易?在纽约地铁地下通道里,比如42街,那些小提琴手的悠扬琴声,我听来(外行),如同天籁。公司里好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做临时工的俊男美女,又有多少是来纽约圆他们的百老汇之梦!在百老汇休演期间,也要吃饭,也要生存。为此,他们甘之如饴。所以,纽约的月亮圆不圆,还真是见仁见智。
也许,单纯来纽约追求物质的富足,更容易圆梦吧?我想到了1993年6月“金色冒险号”(Golden Venture)纽约皇后区搁浅,震惊全美的中国人偷渡事件。在海上漂泊数月,没有淡水,没有食物。常常为抢一杯水,就出一条人命。到了纽约,船搁浅了。偷渡者们看到纽约,纷纷兴奋地跳入海中,却不知6月的纽约,海水冰冷,不少人甚至被冻死。为了所谓的美国梦,用年轻的生命(外加两万美金的船票)换一张纽约这个大赌场的入场卷,太不值了吧?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金色冒险号”的幸存者还奔波在求索绿卡的道路上。也就意味着仍生活在社会底层。
再说说蓝一。某种层面上,他是对爱情至死不渝。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的错过最爱茉莉,这可以说是造化弄人,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他从小家境决定了他是一个往上攀爬的人,但到最后收获的成功没有最爱的人一起分享,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他最终放下一切寻找茉莉,却又遭遇误解,让人唏嘘,又让人遗憾。
当你找到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人,发现你还是深深的爱着她,那种爱,既是亲情,友情,也是爱情,最欣慰的是这种感情是一辈子的,最可怕的是这种感情远远超于一切。这是蓝一的悲剧。也许,最后的天人永隔是茉莉和蓝一最好的结局。
再欣赏赞美一把杜可风的摄影艺术。纽约的夜晚,时而炫目,如蓝一高调堂皇地来了。时而缤纷轻柔,如茉莉在街角,轻柔地哼唱着维生的歌。最终沉寂冰凉,如蓝一在纽约街头消逝的生命。
~图片皆来自网络。写于201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