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 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第五,劳逸结合:“不妄作劳”——工作不过度。 体力劳动过度伤身(骨),脑力劳动或思虑过度伤神。劳逸结合,动静兼施,不可偏废。过度劳倦,便会引起疾病,“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于安逸,同样对健康不利,身体不活动,会导致经络气血瘀滞不畅,久而久之生命力就会随之减弱。 第二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病从何来?一是环境致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加上“疫”(传染病)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外部原因。二是情志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人怎样才能不得病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一是对“虚邪贼风”等四时不正之气要避之有时,即避免外邪侵扰。二是恬淡虚无,人要淡去名利、声色等欲望。欲望少了,烦恼自然就少了,烦恼少了心里就会平静,心平则气和,真气自然就会与你形影不离,百病不生。 上述两段话是《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怎样才能不得病,怎样才能长命百岁、尽享天年。它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异曲同工,并且更加详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习性造病,人一定要掌控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坏习惯改掉了,你的病就去了一半。人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你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否把养生之道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