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芬兰唐夫的博客  
随云随雾,日落日出。  
我的名片
芬兰唐夫
注册日期: 2013-08-21
访问总量: 564,44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而今,他这样走了!(略改)
· 闲聊---借得天皇转地皇—初探
· 吃在狱中
· 评王东岳先生
· 中国看守所角落:吃在獄中
· 被燒烤的圣母
· 为张扣扣而歌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横穿南美】
· 唐夫生涯南美之行:偷渡巴西
【相关政论】
· 评复旦大学女教师(或教授)的课
· 这个网络资料也可以看看
· 男女关系初探
· 中共毛治下的饿死人的真实数据是
· 观感于珠穆朗玛峰的攀登之道
· 这位敢置生死于度外的高院法官王
· 对台湾选举的联想
· 说说“九一八”前因后果
· 习近平还在不在人间呢?
· 我是这样看待郭文贵
【大话天下】
· 闲聊---借得天皇转地皇—初探
· 评王东岳先生
· 重读“大东亚战争全史”
· ZT:从一篇电影说起
· 看“天皇”影片而叹息二战结局
· 与日本友人谈中日之战
· 唐夫跟帖张老上传的龙应台之文
· 吓!每天500万吨黄豆,刘鹤疯了
· 观感于珠穆朗玛峰的攀登之道
· 嗨嗨!华为开始率先反习了
【漫话芬兰】
· 回归的芬兰人
· 今日游岛
· 随笔五一在芬兰
【散文散写】
· 闲聊---借得天皇转地皇—初探
· 易北河畔捞抡思
· 易北河畔碎语思
· 漫话暹粒吴哥窟
· 北雁南飞也是云
· 与同学论及人生三观
· 回校长推荐视频聊陈果之课
· 朱婷为什么要去土耳其
· 找老伴的说法
· 从最近发生的夜半哀鸣说起
【生涯记述】
· 而今,他这样走了!(略改)
· 吃在狱中
· 中国看守所角落:吃在獄中
· 中国看守所角落 第三章 批 斗
· 唐夫生涯回忆录:中国看守所角落
· 唐夫生涯回忆录:中国看守所角落
· 唐夫生涯回忆录:锉刀功夫
· 唐夫生涯回忆录:中国看守所角落
· 唐夫生涯回忆录:中国看守所角落
· 我的舅舅(续完)
【小语诗歌】
· 被燒烤的圣母
· 为张扣扣而歌
· 清明悼张志新
· 看孟宏伟的机关算尽
· 唾独裁者句
· 悼李锐老先生仙逝
· 近日感作57言
· 寄语中秋
· 唐夫诗选:等你之等
· 唐夫: 扫墓
【随笔描写】
· 闲聊---借得天皇转地皇—初探
· 后续上篇龙应台文
· 唐夫跟帖张老上传的龙应台之文
· 吓!每天500万吨黄豆,刘鹤疯了
· 说说意淫在照片里的误区
· 、
· 新年心语
· 批阅陈独秀之艳作:乳房赋
· 回忆上世纪中叶景象:老虎灶
· 说说“九一八”前因后果
存档目录
10/01/2021 - 10/31/2021
06/01/2020 - 06/30/2020
01/01/2020 - 01/31/2020
07/01/2019 - 07/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唐夫跟帖张老上传的龙应台之文
   

龙应台的文笔总是凝重,深层,令人回肠荡气。

唐夫

读到这些张老转贴之文,令人很遗憾台湾民进党人的短视,而今天的国民党人的气节荡然无存。难道这应该归罪于小岛的狭窄视野耶?

与此同时,让我回想到而今我所生活在的这个北欧弹丸小国的芬兰,在与苏军战争中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之前我写一些相关文字,放在什么位置,也忘记了,那就趁兴之所以,再写一遍吧。

我现在的邻居约瑟老人,他单身独居在公寓,我们相识也差不多十几年了。老人乐善好施,也待人慷慨而且厚道,与我帮助不小。他和我的聊天中回忆,在芬苏战争年代才五六岁吧。这位而今白发苍苍的八十老人,花白的胡渣,矮矮的个头,攫乐的精神。也时常和我聊天说到他小时候的故事。而他的故乡在芬苏边境,曾经的鏖战之地,而今已经被苏联侵占,不再是芬兰人的领土。他的家园也同样倒霉的被苏联侵占之后,给予了俄罗斯人居住。他说他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俄罗斯故土旅游,去看了看那些家园。我想那一定是多么的百感交集,明明是自己祖祖辈辈都生活的地方,却成了连国籍都不存在的“陌生地”了。

听他讲述的回忆中,让我感觉惊奇的事,在战争芬苏冬季战争的时候,苏联部队被芬兰部队出奇制胜的战果予以击溃和抓捕了大量的战俘。如果是芬兰军人被苏军抓捕,那就用最简单的办法后来的波兰军人命运,被押进森林里杀掉而已,免得麻烦。杀俘虏在中国古代的记叙中也时常这样对待战俘。像黄巢的部队,就干脆还把人宰杀当军粮。别说俘虏,就是作战地区的老百姓也被弄成盐卤的尸体,装载随军运输的木头车辆上堆积,作为军粮吃得干干净净。更有将军把妻小杀来慰军斗志分食,这种事也有发生并记载。而芬兰政府对这些抓来的大批俘虏,是化整为零的分别安排在芬兰居民家中,融为一体,一块生活吃住。直到战后送还苏联。这恐怕是我知道的对待战俘的空前绝后唯的国家和人民,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的确如此。此外,芬兰军人战死疆场的遗体处置,也极其厚道,从战场收集运送到后方,由教会出面组织人力,并安排修建大大的烘房供暖,让遗体回软,便于清洗和整容安葬。这就是芬兰人的做法。让我们中国人来想,简直是天方夜谭之事,完全无法理解。

曾经我阅读芬兰战争的书籍中,一幅战地照片也令我惊异。那是冬季战争里对遗体的掩埋。遍地苏军的遗体中,有位士兵临死的时候还半伸着九十度举起一只手,已经被冻僵。当我再看下去的照片是被芬兰军人装入棺木之后,手的位置是在棺木盖板上挖了一个洞口依然伸出当初的手势。这明明是芬兰军人不愿意损坏遗体,硬压下去便于安葬装棺,那会让遗体手臂骨头必然断裂。其实已经是毫无知觉的受伤了,芬兰军人也不愿意这样对待敌人。可见人家的文明和我们的文明就不一样。

在芬兰我也碰到过一个中国公派的芬兰留学生,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认识之后有几次往来,在一次无意中的闲聊,他说到他的家庭出生和他的父亲,是原来的新四军(战士或者干部我没有问)人员,据他听到他父亲在家里述说战争年代经历的故事,在战场上如果没有粮食吃了,就顺便砍下遗体的人腿来烧汤炖吃。他说来倒是轻松愉快似的,我听得暗暗毛骨悚然。可见中国军人与芬兰军人之间的差距,说霄壤之别,都不够的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泱泱大国的文明,和一个北欧北极不过才几百年文化形成的小国寡民之间的道德情操,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呢?

我惶惶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几乎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的整体现象。只要我们多读几页我们的历史,就是屡见不鲜的恶心事出现。于是,中共几十年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一方面是他们的罪行,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孽根文化的延续。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读到龙应台的文章,我想起来这些小事,忍不住就在页面下来。算是与张老对很多问题的共鸣而跟帖吧。


下面是张老贴文:

龍應台/以記憶還給記憶,以尊嚴還給尊嚴(上)
文/龍應台 2019年02月12日 
圖/龍應台攝影

老戰士陷入沉思,想了一會兒,眼色迷茫起來,幽幽說,
「沒有戰後啊,孩子,70年都沒等到戰後啊。」
——為「1949」70周年作
金門島
2018是金門823砲戰的60周年。
1958年8月23日那一天,共軍對只有153平方公里大小的金門島發動猛烈砲擊,兩個多小時內射了5萬7千發,到次年的1月7日暫歇,已經發射了40萬枚砲彈。此後持續20年的「單打雙不打」,很多砲彈落在田裡,落在農舍的屋頂上,落在學校的操場上,落在孩子不敢去的海灘上。死在碉堡外的將士和操場上炸斷了腿的孩子,沒有確實的統計數字。
60周年的紀念,殉難戰士的遺孀和家屬,都到了金門,但是這一天,總統沒有到場。副總統沒有到場,倒是第二天他被人發現壓低了帽子和家人觀光旅遊,就在金門島。政府高層首長,除了派出國防部長之外,沒有一個人出席。國防部長主持的祭典上,官員進入了忠烈祠,遺孀和家屬被安排站立在大門外。
如此冷淡的原因,執政黨的副祕書長在電視的政論節目裡不小心說了出來:「823是共產黨在跟國民黨打仗,不是跟民進黨打仗,台灣士兵是為國民黨而犧牲,都是因為國民黨在中國節節敗退來到台灣,這值得紀念嗎?」
西敏寺
1916年,一個英國隨軍牧師在法國戰場埋葬了一個陣亡士兵。滿地荊棘裡,他看見眼前這個歪斜的、粗糙的十字架,上面寫著:「英國無名士兵」。
年輕的他站在十字架前,非常難過,心想:到底要怎樣才能讓這個沒姓沒名的人的親人得到一點安慰?
維也納的一戰將士墓園。(圖/龍應台攝影)
一個想法突然冒出來:讓戰死者的遺體,越過海峽,回到家鄉的土地。
他寫信給西敏寺的住持。收到信的住持,不但認同,還很快說服了喬治國王。
戰後的1920年11月8日,命哌x中的一具戰士棺木,被覆上國旗,附上一把喬治國王親自挑選的劍,劍旁有盾,上面寫著:「英國戰士,1914——1918為國王和祖國而犧牲」。
六匹馬拖著的棺木,緩緩離開教堂。前往碼頭的一里路上,遠近教堂的鐘,同一時刻噹噹響起,法國士兵吹起了致敬英雄的小喇叭,一千個法國學童肅立在路邊行安靜的注目禮。
棺木上了一艘驅逐艦,由六艘軍艦護航,緩緩駛過英吉利海峽,11月10日,到了英國的國土。上岸前,碼頭上先響起19響禮砲。成千上萬的人,站在碼頭上,一片肅靜。
離開了碼頭,棺木上了火車,晚上8點32分,抵達倫敦維多利亞車站的八號月台。到今天,每年的11月10日,在第8、9月台之間,都有紀念儀式。
11月11日的上午,禮砲響起,無名戰士的棺木由六匹黑馬引導,迤邐穿過倫敦的大街,國王親自走在棺木後面。道路兩旁站滿了人群,穿著黑衣,手裡拿著鮮花,眼裡含著淚水,守候在早冬的寒風裡,目送這一個沒有名字、沒有聲音的士兵經過--面容悲淒的女人心中想的是:正因為不知他是誰的兒子,說不定他,就是我的摯愛?
維也納的一戰將士墓園。(圖/龍應台攝影)
11點整,棺木抵達西敏寺,那是英國埋葬歷代國君和鴻儒聖人的地方。
陪伴無名戰士進入崇高西敏寺的,有一百個男人,是得到過最高國家榮譽的軍人。有一百個女人,是在戰爭中不但死了丈夫還失去了所有的兒子的女人。
無名戰士的碑文,是這麼說的:
石頭下安息的,是英國的戰士
不知姓名,不知軍階
從法國迎回,與國之菁英並肩
葬於1920年11月11停戰日
見證者為喬治國王陛下、
全體政府首長、3軍領袖、全國國民……
故鄉之土
住在德國時,時不時會有陌生人來按門鈴,往往是某種宗教的熱切信仰者,或是女童軍來賣餅乾。有一次,是一群中學生,來要捐款,一時聽不懂他們的捐款目的,於是「慈祥」謝絕,但是留下了資料。關上門,開始細讀資料,才知道,我錯了,應該支持他們的。
募款的組織叫做「國民協會」。
1918年,一戰結束。窮兵黷武的德國,有數百萬的年輕士兵死在異鄉。凡爾賽條約恩准德國處理他們流落萬里之外的子弟骸骨,但是被打垮的政府幾乎癱瘓,民間團體於是挺身而出,成立了國民協會,向民間募款,負責全方位尋找當年被徵召入伍、死在異鄉又不知所向的兒子們。
1919的國民絕對沒想到在一戰之後還有更可怕的二戰;這個國民協會在一波一波的國家災難中,責任一次比一次沈重。到今天,它有100多萬人持續捐款,8、9千個義工,5、6百個全職員工,帶著專家,尋找一戰和二戰歷史戰場,研判可能的百人塚、千人墳的位置。在地耆老的回憶,是最重要的資訊,譬如,「我記得在那邊有個野戰醫院……」,醫院附近一定有無數的白骨。可是白骨所在之處,可能滄海已成桑田,如何協調挖掘骸骨?即使挖出了骸骨,又如何鑑定骸骨身分?鑑定出身分,又如何找到骸骨的家人?
一百年之中,國家滅了,國家興了;政體瓦解了,政體形成了;政治人物和政治體制,來來去去起起落落,但是國民協會尋覓戰士骸骨的工作,100年來不曾間歇。今天的國民協會,已經在46個國家的土地上,設置了832個軍人公墓,安頓了240萬魂魄流離的骸骨。
可是,德軍最大的傷亡,發生在蘇聯和東歐--單單在東歐戰場,就有3百萬德國士兵陣亡。長達40年的冷戰期間,東歐和蘇聯是進不去的禁區,一直到蘇聯解體、東歐變天之後,國民協會才開始進入「重災區」去尋找骨骸。1991年之後,國民協會在東歐找到了911萬具骨骸,設置了331個二戰陣亡軍人的公墓,188個一戰陣亡軍人的公墓。
法國總統馬克宏2018年在法國凡爾登附近的一戰將士墓園參加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紀念儀式。(圖/美聯社)
距離一戰100年,距離二戰70多年,有記憶的耆老已經凋零殆盡,在快馬加鞭尋覓失鄉子弟的歷史任務裡,協會平均一年找到4萬個無名士兵的骨骸,一戰、二戰都包含在內,然後一個一個去確認身分,一個一個去尋找親人。那找不到親人的,在異鄉的同袍公墓裡安葬,讓孤魂不再飄游。那找到親人的,就把骨骸帶回當年出發的鄉土,以國禮奉回。
➤➤➤繼續閱讀:龍應台/以記憶還給記憶,以尊嚴還給尊嚴(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