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质丰富,对于常规食品,想吃什么花不了几个大钱,就可满足馋虫的诱惑, 因而当下的年轻人可能很难体会“吃饭只是填肚子”的滋味。我们成长的年代, 食品匮乏,只有过年过节也许才有机会打牙祭。到了我们八十年代上大学期间, 凭本凭票的事没了,一切见好,市场出现了少有的繁荣, 然而学校的饭堂仍是大食堂的做派, 记得菜价 1毛到4毛不等, 有小地方了来的同学愣是靠每月18元的助学金念完了四年大学, 了不起。 咱所在的大学东南西北几个食堂,学生被指定只能去其中之一,不可乱窜,大师傅做什么吃什么,没有太多的选择。那些年留下的印象就是吃饱,好不好真不敢说。 那时上课最怕老师上午最后一节课拖堂,他们没完没了地讲,下面一片肚子咕咕声, 好不容易下课了, 同学就百米冲刺到食堂,剩下什么吃什么, 要是太晚了,带肉的菜基本没了, 剩下一大锅素炒土豆丝加些馒头。有时上午最后一堂没课, 幸福了, 不过最好吃也就是偶尔赶上的红烧排骨。记得早餐就更简单了, 馒头稀饭咸菜,油饼印象是到了三四年级才偶尔见过, 与现在的鸡蛋牛奶之类的营养早餐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也不知那是为什么食堂的做稀饭都放碱,为了白还是为了稠?? 有时不小心滴在同学那一片蓝的着装上, 竟是小白点,各个如此, 大家也不 care, 时代的特色 -:) 大学四年吃饭就只是个饱,跟美味佳肴一点都不沾边,同学们各个如此,也没什么抱怨的,好在那会我们扛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刻苦学习,无心于它,有口吃的就可继续攻读了-:)所以食堂就是生活的驿站,我们学校的食堂搞得比较邪乎,咱在的四年没有凳子,本来就没有什么对胃口的,吃饭基本都是囫囵吞枣,近来听说有几个同学胃不好,不知是否是当时埋下的杀手-:) 刚入大学时,中学同学互相串校,见识过不少大学食堂,当时各大学情况用差不多,也有个别不错。就在那几年,学生与食堂的纠纷相当多,有小有大,有为排队插队吵架的,有与打饭师傅争执动手的,有来食堂迟吃不上饭状告学校的........ 记得有学校学生由食堂事件”而罢课,示威游行,再自由啊民主啊的思潮介入,酿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 紧跟着就有人下台,不亦乐乎...... 大学食堂有其特出的一面,除了吃饭,也是搞活动搞娱乐之地,虽然味道四溢,脚底打滑,不少“牵手”就是在大学食堂开的舞会约定的。到咱毕业后上研究生期间,教委由于怕学潮再起,就责成各大学进行改革食堂,什么承包责任制,纷纷出台,自此学生火食大大改善,学生可以串食堂,有小炒,也有夜宵伺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