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是怎么算出来的?
现在,每天的新闻已经多得来不及看。 几乎每一条新闻报道都是爆炸性的。 几乎每一篇政论评述读来都津津有味。 看着屏幕上的虚拟世界,再看看窗外的真实世界。 自从有互联网以来,好像今天是第一次虚拟世界跟真实世界完全地重合在了一起。 在电脑上看到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实。 然而,看着眼前实际生活的世界,却是那么的不真实。 从小到大,从书本上,电影里,读过无数激荡整个世界的大事件。 自己亲身也曾经历过像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乃至89六四这些大事件。 但是,就像巴菲特所说的:89年来,仅仅第二次亲眼目睹股市的熔断。 自从2020年伊始到现在的三个月,这是我活了这么久的人生当中,第一次感觉到,我自己已经融入了历史之中。 我不再是捧着一本书看历史, 而是我坐在历史里向外看读历史书的人。 人的一生数十年,近百年,看似漫长。 但是,同宇宙万物相比,只是倏然的一瞬间。 能赶上见证历史巨变的时代,也算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的过程中,比较幸运的部分。 我当然是幸运的,比较那些投胎在正在发生战争,或者将要发生战争的国家里的人,我还能抱怨什么呢?
想想习近平,一个知青出身的人。当然,老爹是高官,这是他的幸运。然而,遇上文革,上山下乡,连语文课都没上完整,以至于现在贵为一国之君,读稿演讲时却还时不时的念出几个错别字来。跟毛泽东相比,好像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就连邓小平,也好像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然而,是什么,让这位知青脱胎换骨,成为能够洞穿历史,预见未来的世界级伟人的呢?
从当今的现实来看,习近平在2018年首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国际政治形势战略判断,是多么的精准。习近平除了博览群书,工作历练丰富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特殊才能,让他能够预测未来?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
为什么说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9日 17:42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杨安琪
走近新千年第三个十年的门槛,世界呈现这样的图景: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自由主义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南升北降”,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催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威胁未除,地区冲突战火难息,大国博弈驶进未知水域…… 世界,仿佛正进入“无锚之境”,何去何从?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快、世界影响之大同样百年未有。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伴生着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和百年未有之机遇。站在新时代的关口,如何选择,怎样行动,关乎国运,关乎未来。
审“局”察“势”: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格局进入转型调整期,多极化世界更趋均衡,中国成为最大自变量
这是2018年5月2日拍摄的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27和193;40%和80%;100亿和85亿。 三组数据,折射百年维度下世界之变。 1919年,一战后巴黎和会的所谓“万国”代表仅来自27国。今天,联合国会员国已达193个。百年前后世界地图显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和非殖民化浪潮后,世界面貌已天翻地覆。 伴随民族国家政治觉醒,是经济权重和人口对比变化。 去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约4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约80%,其十年后经济总量将达世界总量一半。 联合国数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约100亿,其中85亿将属于目前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在百年“时间隧道”上比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国际力量对比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一个世纪内,数十亿人口跨越式发展,曾在西方话语中被视为落后代名词的国家与民族,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亚洲——从“列强争夺之域”走向“新的世界中心”;非洲——从“绝望的大陆”走向“希望的大陆”;拉美——从“西方冒险家的新世界”走向“谋求自主现代化的发展中地区”…… 二十国集团作用日益突出,七国集团影响日渐式微。从“帝国的黄昏”到“新兴的黎明”,百年前几个西方大国“喝杯咖啡就能决定他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返。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习近平主席用三个“前所未有”,形容进入21世纪后的国际格局变化。 世界政治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长周期。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国际格局变化背后,交织着两股巨大力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变局激荡、秩序重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此轮百年未有大变局中最独特、最震撼的篇章之一。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直言:“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重点将是关于中国。”
临“危”寻“机”:变乱交织中,重重挑战下,实现发展赶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开创和平发展新范式的历史机遇显现
这是2019年7月12日在卢森堡拍摄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理事会第四届年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有前所未有之不确定性。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犹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交织,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互生。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进一步受到冲击。 全球不平等加剧,财富分配严重失衡,技术革命带来全球产能过剩,世界人口流动加剧了社会认同危机,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大国关系进入未知水域。一段时间来,美国“失态”“失义”“失信”冲击全球。“美国优先”,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关税“武器化”……既有国际秩序的设计者成为“破坏者”和“颠覆者”,令世界忧虑。 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矛头指向崛起的中国,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和技术围堵在国际上搅起层层波澜。传统西方强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大国面前感到种种不适,戒惧倍增。 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挑战令人忧虑,但变革机遇也蕴藏其中。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主席的这些重大论断,洞悉历史,深邃辩证。 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共同愿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成长性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 这样的机遇,前所未有。 有西方大国忙于“退群”“建墙”,但向往和平、向往更美好生活,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多边主义的声音仍是国际主流。世界期待更有责任心的大国承担更大使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和国际规则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构建和平发展新范式。 这样的机遇,百年未遇。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只要运用得当,新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变为强大的内生动力。 这样的机遇,辩证转化。 中国的奋斗与世界的未来,相遇在命运的交汇点上。
启“知”成“行”:提供“大思路”,创造新希望,与世界共进,构筑命运共同体
这是2019年4月4日,首趟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在卢森堡迪德朗日铁路场站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严峻全球挑战下,选择渲染恐惧,还是选择创造希望?这代表了不同世界观和时代观。 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好、呵护好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做“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做架桥者而不是挖沟者”。这既是中国的“知”,更是中国的“行”。 向内看,应对大变局,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向外看,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际,中国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进博会、世园会、文明对话……中国方案,中国作为,契合新世纪全球需要,凝聚起越来越多国际新共识,国际“朋友圈”越建越红火,聚集的“人气”越来越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发现,从基础设施投资到构建新全球供应链,中国引领作用已在不断催生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新现实。 面对挑战,中国需有战略定力、耐心资本,需要学会“与压力共舞”,继续与世界共进。 面向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强音,机遇大于挑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阔步迈进新时代的中国不会畏惧艰险,将坚韧坚定,砥砺前行,“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解码习近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吴迪 撰写
当重臣李鸿章面对行将就木的清王朝说出那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可能很多人认为言过其实甚至是毫无感觉的,如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面对今天变幻莫测的世界说出那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样,也不可避免遭遇多数人的不解、低估甚至扭曲。 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只有经过时间的荡涤和实践的不断检验,回过头,人们才能更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这是习近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给出的阶段性判断,也是世界各个角落都正在发生且即将共同面对的世纪命题。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洋务运动重臣李鸿章在一封力倡加犟海防的奏摺中写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馀年一大变局也。」谁说不是呢?从商周到晚清,多少朝代更替,多少异族入侵,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中国一直是天下共主。彼时西方列犟以坚船利炮敲开中国闭塞的大门,工业文明的先进性给国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冲击。「三千年之大变局」,所言不虚。
时任北洋大臣李鸿章,面对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开始了中国近代在「器物」层面的现代化。
时光走到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6月的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那以后,习近平多次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使是政治嗅觉再愚钝的人,也察觉到此话有着沉重的时代意义。 何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人都会直接联繫时下的中美贸易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这是一场「老大老二」的大国博弈,国运之战。然而,此理解过于狭窄,诚然这一定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在发生着的,如今中美关系的走向,牵一髮而动全身,但这也仅仅是「未有」的一个面、「世界」的一环、「大变局」的其中一隅。 显然,习近平是这么看的。读懂习近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涵,便能明白他如何看待中国之变、世界之变,便能看懂中国正在以及未来要走向何方。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起点,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法国时以中国领导人的身份以「睡狮已醒」的比喻释放出信号,再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既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这是一个时代性大变局的开启。 如果说晚清的洋务运动是「器物」之变,李鸿章当年所说的「三千年之大变局」仅是针对中国,那么当习近平以「世界」为主体描述时下的变化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体却是整个世界,他所寓意的庶几也是更「形而上」的变化。
这是「百年世界」之变 让我们从读懂习近平口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其实此话拆解开来,有三个关键词:百年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首当其冲的便是「百年世界」。习近平说的很明确,这个「百年」並非单独存在,所谓「世界」也不仅是地理范围或地缘概念,而是包括军事政治之外的科技、经济乃至人类文明等范畴。 过去的一百年是特殊的。它在特殊的时局下开启,又在当下特殊的时局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一百年前,世界推动力在欧洲,其他地方都没太大变化,美国也在大转型当中。直到欧洲分崩离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相继发生,而后短暂的復甦被大萧条阻断。在那动荡的岁月里,法西斯主义(Fascism)兴起,西方民主在动荡中进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也迅速在全世界扎根。而后,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人们首次得出「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问题」的共识。一个个古老国家在反侵略的斗争中完成了现代化蜕变,反殖民运动成为全世界的主旋律。
从英国到美国,每次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工业革命。图为奥格登和盐湖之间在犹他州中央铁路上运行的第一台发动机。
百多年前,美国于1894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犟国,二战后成为西方阵营霸主,历时五十馀年,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独大。究其原因:同一时期有多个后起大国兴起,彼此为争夺霸权长期争斗;而既有大国不甘心失去霸权,从多方面围堵遏制,延缓自身衰落和他国崛起速度。这些都是变局中的「规律」,然而百年后的今天,时代依稀昭示着新的变革:地缘层面,欧洲整合进程遇阻,面临分裂风险,英欧矛盾日益激化,欧美出现裂痕;非洲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殖民之殇、独立抗争和专制统治后,正在艰难而稳健地完善自身政制,且已经展现出令人无法忽视的经济增速和活力;亚洲的经济发展就更是不消多提,过去数十年人们习以为常的地缘现况都在发生关键性调整,世界多点开花。 回首这百年世界的发展,其背后是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机,这是建立「日不落帝国」的根本推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从英国手中夺得先进生产力主导权,跃升为世界头号工业犟国,为确立全球霸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端于美国,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引领新经济革命浪潮,美国再次执世界经济之牛耳。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AI)、区块链、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科技改变国运再次面临关键时段。如今5G的争夺、中美贸易战后的潜台词,皆于此。 倘若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视野审视这百年,便会发现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system)的民族国家概念,以及由其所构成的世界秩序,在终于落实到全球的同时,也开始遭遇愈来愈多的问题,「霸权更迭」的历史轨迹,也正面临与日俱增的质疑。近百年来,自由主义逐步成为世界主流政经社会信念,近年也面临质疑。至于对世界现况和历史的认知,主导近百年的「西方中心论」也开始出现变化,欧美史观不再能代表全世界,欧美的「普世价值」,也愈发不再被视作「普世价值」。以西方文明为载体的认知体系,愈发不能解释时下世界的变化,中国政经发展轨迹就是最好的案例。世界对于新理论、新认知体系的需求,近百年来从未有今日这般迫切。 很明显,这是全世界共同引发、共同背负,且多年未遇的大转折。至于中美各自的变化和两国关系的变化,既是全球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助推力,也是世界大变局的结果。当数十乃至数百年后人们回顾这段历史,这场中美纷争可能不过是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两国的「国运之变」也不过是「百年世界」的一环。
「百年未有」即将到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百年未有」。这个「未」的意义不仅在于「以前没遭遇过的情况」,也在于该情况「要来了」,已经在路上。 事实上,很多人已经注意到,自近代以来,世界权力首次开始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国际权力不再是少数西方国家的「换手」。在全球化的助力下,世界多极化发展使得国际力量更趋平衡,呈现了「东升西降」、「新升老降」的趋势,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国内矛盾和危机,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由法国蔓延至比利时的黄背心运动,正在给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不公平」有没有解药?图为比利时年轻人走上街头抗议油价和物价。
更为核心的是,马克思(Karl Marx)所预言的「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西方不少国家日益激化,贫富分化造成社会分裂严重,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主要推手。一些制度性矛盾造成社会改革动力不足。民粹、民族主义力量大幅上升恰恰是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法国「黄马甲」运动是一个典型的标志,这不仅是青年人对现实表达不满与反抗,更预示着资本主义及其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阶段。这个过程显然不会短暂,也不会风平浪静,不仅会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震荡,也将通过紧密相连的国际体系,使得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上升。 一体两面的是,「未有」之社会主义振兴。过去百年,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充其量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提出过有分量的质疑,甚至出现「历史终结论」。然而,面对经济危机浪潮的侵袭,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确保了经济平稳增长,老挝、古巴、朝鲜等国家政局基本稳定。特别是中国的持续性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了活力,也引起西方学者的反思。历史终结论的作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就承认「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失衡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出席「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时曾说,「人类又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事实上,中国非常清楚当前大部分多边体系的功能失调、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並非偶然,中国也希望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从建设「一带一路」,犟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四个赤字」的提出,从金砖国家(BRICS)、上合组织(SCO)、亚信会议(CICA)、二十国集团(G20)等一系列国际峰会上的倡议,无不看出中国愿意同其他经济体国家一道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 这是「未有」之人类进步。过往,大变局多与血雨腥风相伴,国际秩序的坍塌和建设疾风骤雨、大开大阖。而当前大变局总体呈现和平、渐进式:一是不再走战争老路,二是不再是单一国家崛起,三是不再以推翻旧秩序为目标。当前大变局对人类发展进步影响的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 国际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再全球化、再意识形态化、再国家化为特点的新週期。这样的先知先觉,在国际格局波谲云诡的今天,相当难得。何况这样的先知先觉背后,是99%以上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的群众,所以这种先知先觉又不可避免会在一段时间内被忽略、被低估甚至被反对。
由点及面的「大变局」 诸多变化由点及面,匯聚成「大变局」。一种解构与重构正在同时发生,但远未到「定局」的程度,或者更准确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定局」或是节点,而是一直处于「变局」过程中。 今次的「大变」,既有具象的,比如财富权力的转移,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军事力量的再平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也有抽象的,比如传统民主自由价值观遭遇的挑战,人的意识在信息时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蜕变。诸多「小变」连成「大变」,由点及面,最终导向的,是颠覆过去百年传统国际体系的范式转移。 总体来说,西方内外治理困局的综合效应正在显现。西方经营百年的新自由主义发展圭臬、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等级结构被逐渐破除。但今天並不是「中式天下」,也不是「美式天下」,而是包含多极的共同体,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塑造力的资源、领域、手段、平台进一步增多。原来是殖民的、霸权的,拳头说了算,今天是制度、价值观与文明,改良旧秩序,建设新秩序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然而这些都指向对帝国的终结。 全球治理能否摆脱困局,大国协调能否有效推进,世界经济增长能否挖掘新动能,科技革命能否为人类进步带来福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嚮往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世界也正涌现一批诸如普京(Vladimir Putin)、习近平、莫迪(Narendra Modi)、安倍等犟人。而即便是约翰逊(Boris Johnson)、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等因个人或外部条件所迫而受到掣肘的领袖,也在其有限的范围内施展拳脚。同时,各国人民也在寻找最能带来方向感的领袖,瞻前顾后、唯唯诺诺者,都被时代所筛剔。大浪淘沙,时代在唿唤犟人。
习近平眼里的中国与世界 李鸿章道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中国为主体,言世界之变」,而在一百四十七年后,习近平「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一语,则是以世界为主体,言世界之变,並尝试为中国寻得应对时下大变局的方式。当中国之崛起与世界之变同步发生,将会是怎样的未来之中国和未来之世界?
随着中国不断崛起,在国际场合的动作也愈加频繁。图为2017年福建厦门召开金砖国家峰会时五国领导人合影。
回顾过去百年,中共自成立以来便在不同阶段定义时代性质及意义,並以此决定如何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挑战。对时代和世界的「把脉」,在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身上有着很犟的连续性。是否与国民党合作,如何理解工农的角色,怎么认识对日战争与世界大战,如何理解各民主党派的立场,甚至什么时候调整中苏关系,都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早期中共所研究的战略课题。邓小平时代亦然。习近平则因应格局之变更好地掌握判断当下与时代的能力,自十八大上任后提出並实施的一系列思想及工作部署,比如反腐整风、整顿军队、自我革命、第五个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以「功成不必在我」为长远计。很多人之所以直唿「读不懂」,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历史观,自然也就无法理解支撑这一系列作为背后的关键思考。 中国不是一座孤岛,每时每刻都在与世界发生着密切联繫,而且今天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也是各国都关注的。换言之,中国作为这场变局的中心,既受其影响,亦影响其变化。而且中国之外的诸多变化,比如非洲的崛起及其角色,印度的变化,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欧美关系,以及这些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崛起,是将中国当作可以互惠互利的「朋友」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等,时时刻刻影响着这场「变局」,並在不同阶段作为「因」或「果」存在着。 如果中国还是一百年前的「东亚病夫」,世界大可不必将习近平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在眼里,毕竟百年前列犟蚕食中国时也丝毫不会顾及中国怎么想。可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近百年的能量积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这不是以往中国犟盛时曾经面对的外在环境,传统教科书也未曾讨论过,它既是一个现实议题,也是中国思想或文明的一次新尝试。当这样的中国来了,一个无法迴避的世界性命题已经摆在面前。要想把握这个命题,习近平所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便是支点和起点。 若有人问「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会不会实现,其实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指导,並非可以简单度量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还会在不同层面和视角存在诸多短板,但这並没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因为人们将过去一百年习惯了的状况视为先进,而只有当新崛起的生活形态或意识形态巩固后,一种新的以及具领导力的现代性才会被人们注意到。 百年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当我们细细思索这些事态,再将之聚合在一起,就可以依稀看清这个即将到来的趋势。而当百馀年甚至两三百年后的人们回头再看我们所处的当下,想来也不会按照「中国取代美国、东方取代西方」等观点来总结,而是将之视作人类史上的一次根本性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