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蒋廷黼:历史学家,外交家 蒋廷黼,1895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1906年就读美国长老会在湘潭开办的益智学堂。1911年获美国教会资助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派克维尔中学,欧柏林学院,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并于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3年蒋廷黼回国,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1928年蒋廷黼出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在任期间,制定对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专家研究的宏大学术规划。为此,蒋氏一方面积极引进各路专家学者如陈寅恪,雷海宗(注1)等,另一方面又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想方设法减少课时数,以腾出时间研究学术。如青年学者吴晗就是在蒋氏的提携下,清华本科毕业留校助教三年后直接升任讲师职位(按正常程序是助教三年,教员三年,才升讲师)。 蒋廷黼作为历史学家专治近代史,特别是近代外交史。在清代档案文件《筹备夷务始末》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两卷。3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至今仍为台湾各大学历史系学生学习近代史的经典读本。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廷黼与胡适,丁文江等于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周刊,主张对日妥协,以赢得时间,作对日作战的长期准备。 1935年底,应蒋介石之邀请,蒋廷黼以非国民党员身份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负责咨询起草国民政府各类政策法规。 1936-1938年,蒋廷黼出任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 抗战期间,蒋廷黼曾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中国代表处主任兼行政院救济总署署长。因管理混乱,属下贪污腐败案发而遭正直人士和社会舆论指责。 1945年蒋廷黼出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1961年蒋廷黼改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选举中,蒋廷黼获胡适,傅斯年提名。可能因蒋氏自1936年即弃文从政后未能有新著出版或发表论文,学界影响式微,且受到救济总署腐败案的牵连,加之蒋氏性格刚愎自用,容易得罪人(注2),最终未能当选。后于1958年第二届院士选举中当选。 蒋廷黼原配夫人为唐玉瑞,两人于1923年从美国回国的邮轮上相识,一见终情,并在邮船船长的见证下当即结婚。抗战期间,蒋在任行政院救济总署署长时,通过打牌认识有夫之妇沈恩钦,发展为情人。后来唐玉瑞携子赴美治病,蒋氏公开与沈恩钦同居。蒋氏提出离婚,但唐玉瑞一直不肯答应。后来蒋氏在任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时与沈在美国结婚。唐玉瑞获知后,大吵大闹,甚至采取跟踪等手段,闹到蒋氏出席的会议场所。蒋廷黼不得不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达18年之久,身心疲惫,最后于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他身前想写出一部《中国近代史》长篇巨著的宏愿终成泡影。 注1:雷海宗,1902年出生于河北永清县,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留学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1927年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武汉大学历史系。 1932年雷海宗出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深得系主任蒋廷黼器重。抗战期间,继续执教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并任系主任。雷海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讲《西洋近古史》,《西洋文化史》,《中国商周史》,《中国秦汉史》和《史学方法》五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1943年,雷海宗拒绝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资助赴美讲学的机会,坚持留在西南联大从事教学工作。1948年底,雷海宗被列入抢救学人名单中,但他婉拒了梅贻琦要求一同南下的请求,坚持留在了大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雷氏因曾加入国民党和被视为蒋廷黼系人马而遭排斥,被调往南开大学,任历史系教授。1957年,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提出学术质疑被打成右派,被赶下讲台,劳动改造。1962年病逝,终年60岁。 注2:这一点可从蒋廷黼与傅斯年的关系中窥见,两人均为学界大腕,虽然同属一个阵营,但个人关系并不融洽。蒋氏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傅斯年为中央研究院太上总干事。 在1945年召开的全国高校复员工作会议上,傅斯年作为代表,多次发言为好友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出谋划策,被蒋氏当场讥讽为太上教育部长,两人差点闹翻。但1948年院士推选中,傅斯年不避前嫌,始终以学术为准,推举蒋氏为候选人,由此可见,傅氏的高风亮节和人格之崇高。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