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日月光华的博客
  阅读历史、思考当下、遥望未来
我的名片
日月光华
注册日期: 2022-03-08
访问总量: 1,457,9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版权所有,凡转载、使用本博主自创内容,请注明出处。
感谢读者垂爱,感谢批评指正。敬请引用《日月光华》博
最新发布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四十)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九)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八)
· 中国“献忠事件”一年汇编
· 易中天《中國邏輯》(一)網上箴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六)
· 大選落幕後, 民主黨、共和黨何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名词解释】
· 我為什麼厭惡極左、極右?
· 名詞解釋:奴性飽和度
· 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洗腦?
· 名詞解釋:中國當代《學術義和團
· 「人礦」是啥?「礦主」是誰?
· 何為權力合法
· 成語新解:《拭目以待》
· 文明與文化的關係
· 什麼是文明正義?
· 什麼是人性正義?
【热点】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四十)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九)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八)
· 中国“献忠事件”一年汇编
· 易中天《中國邏輯》(一)網上箴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六)
· 大選落幕後, 民主黨、共和黨何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五)
· 网传:《1043名国家安全领导人呼
· 解讀「華川粉」(三)「華川粉」
【思】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三十五)
·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擦
· 《哈耶克名言警句特辑》——網上
· 反駁型人格
· 何為善良?
· 劉仲敬 「阿姨」現象思考
·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 人類個體如何存在於歷史?
· 網上箴言警句摘錄(續二十三)
· 我為什麼厭惡極左、極右?
【想】
· 中美如何比較才算客觀、中肯?
· 現代文明與現代人價值信念
· 不同文明層級的演化遞進
· 文明與宗教信仰的關係
· 俄乌战争背景下 关于人类文明的
· 俄烏戰爭與中華民族命運走向(修
· 《新三個世界理论探索》(下)
· 文明與文化的關係
· 什麼是文明正義?
· 什麼是人性正義?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新三個世界理论探索》(下)
   

         新三個世界理論探索(下)

      —— 現代文明源於人性正義與文明正義

              

            作者:日月光華

         

   本篇核心概念:人性。正義。人性正義。文明正義。

  

   在《我的新三個世界理論》(中篇),探討了當代人類文明的三個形態、特徵、核心價值以及他們發展的次第順序,同時分辨了現代文明不等同於西方文化,指出現代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歸宿。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依然處在前現代傳統社會階段,因此當務之急是升級文明而不是窮兵黷武。文中提出文明生成發育的核心要件:是人類尊嚴、位格在文明史進程重要地位,是衡量文明高低的標準。本篇將闡述的是:為什麼衡量、評價人類文明演化進步的標準是人的尊嚴、位格發育程度?為什麼人性正義與文明正義是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進程的核心要件、是文明賴以存續的兩大法則?

 

   一,為什麼人的位格、尊嚴是文明的核心要件?

  人類所有的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都屬於文明史研究範疇。不同視角敘述文明,歷史時空場域不一,衡量文明發展的標準(物質與精神)也各不相同。物質創造是指物化客觀存在及其生產技術;精神創造是指含括文字、語言、思維模式、心智模式、道德倫理、社會組織形式、經濟分配模式、文化藝術娛樂、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等等。

  但,既然文明史僅屬於人類,則當首先需從人的定義出發。首先界定人的內涵外延;其次,以人的位格確立、尊嚴獲得為起始。如果這個前提成立,那麼人類文明演化史就是人性不斷豐滿完善、人的尊嚴、位格不斷提升確立的歷史。所以,無論「文明」的概念內涵有多麼含混、有多大的歧義,但有三個不言自明最基本的共識是:

  1,文明只屬於人類。是文明劃分了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邊界清晰邊界。人才是文明的核心和最終目的,而絕不是手段。因此,所有成全「人」的工具(觀念、價值觀、思維模式)、技術手段(自然科學與物理技術)都是文明的輔助構件。

  2、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演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文明雖有倒退與返祖現象,但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證明:文明一直在進步、發展、豐富、強大進程中。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其標誌性事件無不與人的尊嚴與位格的提升完善相關聯。

  3,人類文明的發展演化不是直線推進,而是進步與倒退迂迴曲折的艱難博弈歷程;是不同族群通過交往甚至戰爭方式,相互之間不斷地進行技術、文化、觀念的交流、碰撞、借鑑、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其核心指標從來不變:人的完善與升華。

 

  二,那麼何謂人性正義與文明正義?

   (一) 什麼是人性?

   1,中西關於人性的解讀

    維基自由百科的解釋:「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包括思想、感覺和能動性……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包含所有正義性的人類價值觀。以人為本,也包括對「人」個體的尊重,無論國家功能機器還是社會資源對於「人」的不可凌駕性,不走極端路線。通常所說的「人性」,也指同情心與同理心,是隸屬於人性這一定義中的分支。但人性中的不受歡迎的性質,應該也屬於人性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詞條認為:「人性的本質就日常用語上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是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廣義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其中包括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屬性。無論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還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屬性,由於它們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那麼這種屬性也就不可能是後 天的結果,只能是人類天性,屬於無條件反射。」

   百度百科對人性是這樣解釋的:「人性的本質就日常用語上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是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廣義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其中包括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屬性。無論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還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屬性,由於它們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那麼這種屬性也就不可能是後 天的結果,只能是人類天性,屬於無條件反射」。

 

 

   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有多種不同見解,概括起來五種。第一種,善惡兼具的習得派。以孔子為代表。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認為人性先天相近,後 天習得修為不同造成人的差異巨大。與此類似的是先秦世碩、漢代楊雄的主張:人性既善又惡。楊雄認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接近孔子人性論的還有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他主張人性無善無惡:「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 此外,明清之際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論也可以歸類於此。王夫之認為人性絕非在「初生之頃」就定型,一成不易,而是隨着環境和教養的不同,「性屢移而異」,「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認為人性是可以培養和不斷完善的。第二種,是性善論。以孟子為代表。孟子力倡人性善論,人性之所以是善,是因為人生來就具有天賦的「善端」,具有先天的道德萌芽,認為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義禮智四個善端,這是與生俱來的,是人生固有的,「善端」代表人的善,人心有善端,就表現為人性之善,所以人性是善的。第三種,性惡論。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 。楊朱主張「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極端自私自利主張也可以歸類於此。第四種,性自然說——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莊子。道家認為人性即人的自然性。自然性最明顯的特點是原生性道家主張人性「素樸」論。莊子認為人天生本性上是無知無欲的,這與佛教對人性的認知很接近:自性清淨,人人具有佛性。因迷而貪嗔痴,覺悟即見佛。第五種,人性無善無惡。第五種,人性善惡先天差異論。以北宋的司馬光為代表。認為人生來在人性善惡上就先天不平等,無論聖人還是愚人善惡都是兼而有之,只是有些在善性上會占優勢,有些人在惡性上會占優勢。

 

    西方基督教文化主張人的原罪說(奧古斯都、路德、加爾文)可歸類為人性惡論。(當然,並非所有西方基督教分支都認可原罪說,如果作為基督教源頭的猶太教也籠統歸類於基督教體系的化,部分猶太教原教旨者也不認可原罪說)。

   所謂原罪,或稱原罪論,是部分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神學家提倡的神學理論, 「基督教認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先天的來自其祖先——亞當與夏娃。他們違背與上帝的約定,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這種悖逆帶來了罪,也帶來了罪惡感和羞恥感。基督教原罪的觀點主要由北非神學家奧古斯丁根據聖經內容建立起來,主張人受到亞當犯罪的影響,生來帶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擔世人罪孽的耶穌基督,才能從罪中被拯救出來。」

   原罪説從某種意義上說與中國儒家的荀子為主流的人性惡論者的主張有類似之處。然而無論主張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亦或無善無惡、白紙一張,從邏輯上說不通。說人性是惡,那善何由出?說人性屬善,那惡何由出?經不起邏輯推敲的。主張人性無善無惡,善惡純屬後天習得,這也經不起事實推敲:所有靈長類動物幾乎都有血緣親情,親愛哺育子女乃動物本能非後天習得。人類也不例外,且人類兼有同情憐憫弱者的天然情懷。那麼人性是啥狀態?自私貪婪是人性惡還是人的生物基因的自我保護機制?人性的貪婪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是推動社會變革、社會進步的力量。如何說是惡?如果非得在人性在善惡善問題上強行兩分,那麼人性是善惡兼具,互為存在條件。文明或野蠻則完全是歷史文化陶冶及後天環境習得和鍛造。

 

  2,我對人性的解讀——

   人性是人的動物性(本能)-人性(善惡兼具)-神性(自我超越),三者合一。

  (1)人的動物本能:

人類有兩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A,天賦本能:自由意志、想象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長效記憶與經驗儲存能力、思考追問求索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快樂與悲傷的能力。

  B,生存本能:一是追求安全、活着的本能;二是食慾、性慾與繁衍生息的本能;三是社會意識本能:趨利避害、貪婪、嫉妒、好逸惡勞、權力欲、占有欲。

 

 (2)人性善惡兼具

  A,人性善:利他性、平等性。同情、憐憫、互助、利他、對人的位格尊重。勉強歸納為一個字:善。

  具體表現為對血緣親情的保護維繫、對同類的同情、憐憫、關愛;對小共同體的認同需求(家族、社群)、樂於協同合作、有文化歸屬感,具備信仰(包括宗教信仰)認同與社會榮譽感。

   

  B,人性惡:是自私利己欲望的過度表達。表現為貪婪、嫉妒的強烈占有欲,缺乏同理心,實施妨礙他人及社會安全和諧的言論、行為。勉強用一個通俗的詞指代:「惡」。

  (3)人的神性稟賦

   源於人性中的自我超越性——一是超越自我:實現理想抱負、超凡入聖的渴望,包括渴望擁有超世俗神力——即接近基督上帝、佛祖、安拉以及各種超凡入聖的神仙神祗。二是追尋社會超越——超越族群、時代、文化的烏托邦理想國或世外桃源、追尋人類大同社會夢想。

   人性無論利己利他。就其本質而言,只要不超過某個「度」,利己也是利他、利他也即是利己,最終目的是有利於種屬的傳承和文明的遷播。

 

   3,人性解放五部曲

在人類文明史上,人的自由解放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巫術蒙昧中解放(原始—文明過度)。

第二階段:從宗教神權中解放(中世紀)。

第三階段:從帝王淫威中解放(前現代)。

第四階段:從工業機械枷鎖中解放。(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始,發達國家經歷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從製度與文化的桎梏中解放。(二十世紀下半頁至今—向全球文明一體化過度。美國、西方經歷第五階段。)        

 

]](二)什麼是正義?

 

   關於正義,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正義或公平正義(英語:justice;德語:Gerechtigkeit)是關於適當安排社會內的東西和人民的概念,此概念是哲學、法學和神學歷史上不斷思考和辯論的話題。公平正義的研討可大略分為兩類,分配正義著重在人群間適當分配好的東西——如財富、權力、報酬、尊敬。例如平等主義就是一種分配正義理論,認為對財富的適當分配方式是平等分配。應報正義著重對惡行的適當回應。例如說同態報復法就是一種應報正義理論,認為適當的懲罰是等同所受到的不正當損害:「以命還命、以眼還眼、以毒攻毒、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在現代,人權的概念被認為和公平正義息息相關,捍衛弱勢人權更被認為是公平正義的伸張。」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中的是非、善惡作出的肯定判斷。作為道德範疇,與「公正」同義,主要指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

 

   當今,有關正義的論述,最著名的莫過於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這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哲學與倫理學著作。該書中,羅爾斯嘗試用社會契約的衍生方式來解決分配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的問題,由此產生的理論被稱為"justice as fairness"(以公平體現的正義,或公平即正義),理論導出了他的正義兩原則:自由原則和平等原則。其中平等原則詳細表述爲機會均等原則和差別原則。其中羅爾斯的邏輯起點是「無知之幕」。(在原初立場中,立約者將被蒙上一層無知之幕,個人將不會知道自己的身分,性別,興趣,個性,嗜好,而僅有基本的正義觀念。在無知之幕的約束下,每個人為了確保自身的權益不會受到侵害,將會選擇制定 一個能保障各種不同人的契約。於是,在理性的選擇下,人們會訂立具有正義觀的契約,而這個契約將能保障所有人的權益)。」

   羅爾斯的正義第一原則(自由原則):「每個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權利,去享有最廣泛的基本自由權;而其所享有的基本自由權與其他每個人所享有的同類自由權相容。」

  「羅爾斯所説的公民的基本自由權包括選舉與被選舉的政治自由、集會與言論自由、良知的自由、個人財產的自由及免於恣意逮捕的自由。但他又説,未被列入其中的自由權(例如,擁有某些種類的財産譬如生産資料,以及自由放任主義所理解的契約自由)不是基本自由權,因此(這些未列舉的自由)不在第一原則的考慮中。

  第二原則(平等原則)

  應該調整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使得社會中處於最劣勢的成員受益最大,並與公平救濟原則(just savings principle)相容。(差別原則)各項職位及地位必須在公平的機會平等下,對所有人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第二原則(即平等原則)確保社會中所有人的可選項都具有實質意義,並同時確保分配公正。例如,由第一原則保障的政治話語權和集會自由對走投無路的窮人和邊緣化的人來講鮮有實質價值。」

   此外,羅爾斯主張,每個人可供選擇的機會不應由倫理上的任意因素 (如家庭出身)、以及先天資質(如運動天賦)來決定。」「其實羅爾斯談論的主要集中在社會分配領域的公平正義,正如他在書中所說:「對我們來說,正義的基本主題就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說得更準確些,就是主要的社會體制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確定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利益分配的方式。」

 

   當然羅爾斯的正義論也招致很多批評。有隻強調結果平等、絕對平均主義和集體主義非自由市場的嫌疑。 無論怎樣,羅爾斯的正義主要探討都是個體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

   其實關於正義,現代學者和羅爾斯一樣集中探討的大多是個人與社會公平、經濟分配製度意義上的「分配正義」以及對惡的懲罰的「應報正義」——這兩者屬於個體與社會關係範疇,解釋了個人如何被他人、被社會公平合理對待和懲罰,我稱之為「被動正義」。然而現代學人卻忽略了正義的另一維度:即人性道德、行為上的正當、合理與善(愛、慈悲、同情、憐憫、利他)——即個人可以主動作為的正義言行,可稱之為「主動正義」。我認為「主動正義」才是正義的核心內涵,是「被動正義」的合理來源,也是最早引起東西方古典哲學家、先賢聖哲們關注的內涵。失卻這一維度的內涵——「主動正義」,「分配正義」與「應報正義」無從談起。在人類文明生成發育演化進步過程中,人性的主動正義在其中發揮的強力的正向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西方歷史上對正義,特別是主動正義對文明生成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作用都有深刻的洞悉與闡述,留下了不少彪炳千秋、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箴言哲語。

 

  正義的英文justice,是政治思想史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範疇。其原始涵義就是「做應當做的事情」,「得到應當得到的事物」。柏拉圖說,正義就是「智慧和美德」,而不義則是「無知和邪惡」。至少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時代起,正義就被西方所有進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視為個人道德的最高準則和良政善治的基本屬性,也是評價一個社會政治進步的基本標準。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正義就是把善給朋友,惡給敵人的技藝」(柏拉圖《理想國》)。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正義是社會的秩序。」「國民以正義為準則。由正義衍生的禮法,可憑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恰正是建立社會秩序的基礎。」(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古希臘柏拉圖:「正義就是平等。」(柏拉圖:《高爾吉亞》)。

  古希臘普魯塔克:「正義是第一美德。如果沒有正義做後盾,勇氣又有何種益?如果人人都正義在握,勇氣也就沒用了。」(普魯塔克《阿格西勞斯傳》)。

  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用人類正義的尺度來作為衡量正義乃是使每個人獲得他的權利的一個固定的和永恆的力量。」 (烏爾比安:《法學彙纂》)。

  中世紀神學阿奎那:「如果一個自由人的社會是在為公眾謀幸福的統治者的治理之下,這種政治就是正義的,是適合於自由人的。」「最優秀的德性似乎應該是正義,它無論是比夜晚的星星還是比早晨的星星都更加燦爛輝煌。」(阿奎那《神學大全》)。

   德國著名近代哲學家康德:「如果沒有正義和公道,人生在世就不會有任何價值。」(康德《法科學》)。

   法國啟蒙時代哲學家盧梭:「在一切美德中,正義是最有助於人類的共同福利的。」 「正義和善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善是一種無究無盡的力量和一切有感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自愛之心的必然結果。」(盧梭《愛彌兒》)。

   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愛爾維修:「一個人一切行動都以公益為目標的時候,就是正義的。」(愛爾維修《精神論》)。

   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用一雙乾淨的手和一顆純潔的心去戰鬥,用自己的生命去發揚神聖的正義,這真是優美的事情。」 (羅曼羅蘭《超越混戰》)。

 

   中國古代聖賢對正義在文明中地位作用的關注和表達也不遑多讓——

    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

    荀子:「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荀況《荀子》)。

   墨子:「萬事莫貴於義。」(《墨子》)。

   列子:「人而無義,唯食而已。」 (《列子》)。

    左丘明:「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淮南子:「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則小;身之重也,比之義則輕。」(《淮南子.泰族訓》)。

    董仲舒:「以仁安人,以義正我。」(《春秋繁露》)。

 

   東西方古典時代的聖賢哲人對正義的解讀,大多屬於主動正義範疇。也即是強調人類個體主動擔負社會良知正義的道義擔當,認為這不僅是天經地義的職責,也是推動歷史進步、文明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

 

   北大教授俞可平在2018年政府管理學院畢業典禮致辭:《像追求陽光一樣去追求正義》:「正義本質上是一個應然的概念。對於個人而言,正義就是每個人出於自身良知而產生的『應該做什麼』和『應該得到什麼』的道德命令。對於社會而言,正義就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公平地獲得其應該獲得的事物。對於個人來說,正義是最大的『天理』;對於社會來說,正義是最高的『道義』。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天道』,西方傳統思想中的『自然法』,都是人類正義的不同表述。正義是所有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最終的合法性來源,是評判個人和群體善惡的最高標準。」  

   「我們之所以要追求正義,是因為正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動力,它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指明了根本方向。漢密爾頓說:『正義是政府的目的。正義是人類文明社會的目的』。我們之所以要追求正義,是因為正義為人類評價自身的善惡提供了終極的道德標準。無論是自然正義還是社會正義,它們都是人類行為合法性的最終來源。正是因為存在着終極的正義標準,歷史才可以最終判斷個人的善惡,以及社會或政府的好壞。毫無疑問,從歷史的長河看,基於理性和良知的人性,壓倒性地戰勝了人類身上原本存在的獸性。儘管就某個局部或某個時期來說,社會進步的進程可能會暫時中斷,甚至出現某種倒退,但是,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以及就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長遠發展趨勢來看,人類趨向更加正義的進步過程是不可逆轉的。」

 

   主動正義與被動正義都是正義的組成部分,而主動正義在我看了則是正義的內核。社會的公平正義端賴個體內在主動正義的激發、覺醒和護持。 

 

  (三) 什麼是人性正義?

  

   所有人性中的正向價值都屬於人性正義的範疇。包括人的天賦本能、生存本能、人性善、人的自我超越性即神性。

  

   人作為一個獨立鮮活的生命體,他天賦具有活着與生存的權利,這就是天賦人權的來源。作為一個健康的個體,人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由意志,自由是人的天賦權利重要組成部分——這自由包括人之思想與行動的自由,想象、創造(價值文化藝術)享樂的自由。人具有靈魂的精神存在,具有無窮的慾望,除了繁衍生息的生存欲之外;它還有求知、創造、享樂、協作、利他、行善的人性慾;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超凡入聖的神性慾。

  人類是群居動物,社會是人共同織造享有的網絡,每一個人是網絡上的一個紐結。由於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自由的個體,都具有同等的權利,所以人人平等是不言自明的最佳人際關係公約數。每一個個體的自由、權利乃是以他人的自由和權利為邊界,也以社會的風俗習慣規則契約為邊界。公平公正公道公義是健康社會的底色,應報正義、原始正義、民間正義是社會存續發展的基石。

    人性正義就是肯定人天賦的自由意志、獨立精神,肯定公平正義與應報正義是人的基本社會權利。肯定人的生存欲、人性慾、神性慾,三者都是人個體的基本人權。

 

    1,人性正義的內涵是:

   (1)愛、慈悲、憐憫。

   (2)自由(言論自由、遷徙自由、信仰自由)。

   (3)平等(信仰平等、宗教平等、種族平等、男女平等、機會平等)。

   4)尊重(尊重一切生命)。

   5)權利、責任、擔當(個人權利與社會責任)。

 

   人類任何一個體生命、種族都是人類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每一個人的人格尊嚴即人的位格是一樣的,沒有任何高低之別。人,首先是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而存在,這是人的最本質存在。在這個前提下,個體才是從屬於哪種信仰(含宗教)的信徒;才是哪個國家的公民;哪個民族的一員;歸屬於哪種職業身份與文化身份的個體。對任何個體生命的侮辱、踐踏都是對人類整體位格的侮辱與踐踏。

 

  人人有追求生存、自由、平等、獲得尊嚴和幸福生活的權利;人人有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人人都擁有不可褫奪的私有財產權。每一個人必須有尊嚴地活著;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 種族 、信仰、 財富、 社會地位如何不同,都必須被平等且有尊嚴的善待;每一個人都有維護作為人的位格而抗爭的權利;弱勢群體必需得到人道尊嚴的善待。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威脅、傷害他人的自由、尊嚴和權利。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是以他人的自由和權利為邊界的。

   對正義的伸張。包括對反人類反人性反文明言行的批判懲罰。

   人是文明的目的,不是達到任何其他目的的手段。

 

  2,人性正義是普世價值——

  (1)肯定人的基本權利:個體生存權與族群生存權、個體與族權合理的發展權以及實現幸福夢想的權利。

   (2)人類任何一個體生命、種族都是人類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每一個人的人格尊嚴即人的位格是一樣的,沒有任何高低之別。人,首先是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而存在,這是人的最本質存在。在這個前提下,個體才是從屬於哪種信仰(含宗教)的信徒;才是哪個國家的公民;哪個民族的一員;歸屬於哪種職業身份與文化身份的個體。對任何個體生命的侮辱、踐踏都是對人類整體位格的侮辱與踐踏。

   (3)人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尊嚴和幸福的權利;人人有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每一個人必須有尊嚴地活著;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 種族 、信仰、 財富、 地位如何不同,都是人類平等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有維護作為人的位格而抗爭的權利;弱勢群體必需得到人道的善待。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威脅、傷害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是以他人的自由和權利為邊界的。

  (4)慈悲、善良、憐憫、利他乃人性正義的核心內涵。侵害、毀滅他人及其他族群的性命、信仰、文化、社會皆為人性正義的反面。

 

   總之,人性正義就是肯定人的合理正當的權利——生存生理需求權利人的基於利他、合作、同情、憐憫的社會需求;超越現實功利的精神需求-文化多樣性、藝術創造、娛樂、信仰。肯定人之為人的自由屬性;人之為人的位格上的平等屬性;人之為人的神聖性尊嚴屬性。

 

(四)什麼是文明正義?

 

   文明正義即是為了保護和完善人性正義而建立起來的一套製度秩序和與之相應、互為強化的價值信念和製度設置。所有違背人性正義的言行都是反文明、非正義的,都是與文明正義的理念背道而馳的。以普世價值為核心建立的現代民主憲政製度,是迄今為止維護和完善人性正義的最不壞、且最有效的製度體係。文明正義包括對支持張揚文明正義的獎勵,對破壞文明正義的觀念行為的懲罰。就是人類的位格(自由平等權利尊嚴)被憲法法律確認、成為該社會道德良知普遍認可的核心價值,並由此惠及其他生靈。   

  1,文明正義的核心要件: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憲政、公平、正義、尊嚴是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

 

  2,現代文明是文明正義的邏輯必然

    現代文明是人類文明正義演化發展的結果,是人類維護人性正義最不壞的政治制度。

   人類為什麼要在地球上建設現代文明社會?因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和專制獨裁的傳統社會具有野蠻性、落後愚昧的價值觀,他們的存在,是對現代文明社會的威脅,是造成世界動蕩不安的根源,尤其是當他們其中一方具有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時,這類政權的野心與擴張性會通過野蠻暴力的方式爆發,他們的觀念依然停滯在對領土權力的貪婪覬覦之上,對周邊國家,尤其對現代文明社會,必然產生敵對性衝擊甚至是毀滅性破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入侵就是最新的典型案例。俄羅斯還對周邊國家進行長期的威脅恐嚇。與此類似,中共政權對民主台灣及印度、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威脅恐嚇是又一個典型案例。你發現有任何現代文明社會之間產生類似的情形嗎?沒有,一個也沒有。歐盟也罷,北美的美加也罷,澳大利亞新西蘭也罷,自二戰之後,聯合國成立,他們之間從未有過武力衝突。他們之間的矛盾都可以文明的方式,妥協的談判,合理的商量,最終和平解決爭端,握手言和,共生共榮,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所以,世界要和平,各國人民要安寧幸福,必須通過憲政民主法治實現現代文明。這是人類歷史數千年發展迄今最佳歸宿,也是人類歷史的宿命。

   對土地、領海領空的貪婪是前現代極權政府的一大嗜好。也就是他們依然停滯在物慾無窮的動物性階段。既沒有找到(或不願意)、也遠沒有升級到資本主義利用貿易、資本、金融獲得財富思維——利國利民的財富增值路徑。更不具備現代文明體國家對人性自由尊嚴的敬重;對人類基本道義、正義的持守;對社會公平正義法治的踐行。中世紀文明、前現代社會依然是一個相信叢林法則的野蠻社會,其思維方式依然是傳統落伍的非勝即敗的零和遊戲規則。他們信奉的是「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的原始法則、叢林信條。大航海時代開啟後,雖然資本主義追求財富,貪婪殘酷唯利是圖的本性、利益最大化的主觀欲望沒有多少改變,對人性和世界也帶來負面災難,但與中世紀政教合一神權社會、前現代傳統社會比較,資本主義客觀上造成的是雙贏結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人類潛能發揮最大化。在資本主義基礎上實現的現代文明社會則全面提升人類的位格和價值,實現了社會多階層的和諧多贏的歷史現實是無可辯駁的。選擇現代文明是文明正義的邏輯結果。

 

 

   人性正義與文明正義都是歷史性概念。其內涵與外延皆隨時代而變化。但演化趨勢朝向則是穩定的——肉體上擺脫畜牲的地位、精神上掙脫奴役的枷鎖,劃分人獸邊界、升華人性、靠近神性。具體即是個人在不同歷史階段不斷掙脫人性枷鎖與精神枷鎖,提升個人自由度,人格尊嚴不斷得到衛護、個人權利與財產不斷獲得公平待遇。與此同時,相應的國家社會制度層面、憲政法治不斷調適、完善各種制度性安排和文化風俗的適配人性完善的需要。任何逆轉都是非人性非文明非正義的。

 

  (五)文明與文明各子系統的關係(略)

      1,文明與文化的關係

      2,不同文明層級的演化遞進關係

      3,文明與國家的關係

      4,文明與信仰和宗教的關係

      5,文明與個體的關係

      6,文明層級的對抗不是意識形態的冷戰

      7,現代文明與現代人思維模式

      8,現代文明與現代人價值信念  

  

    根據上述理論,我把當今世界所有國家依據對人(個體生命尊嚴)的尊重程度,劃分為三個文明體世界。為了區別舊有三個世界理論,我把他稱為「新三個世界理論」。相對,也把世界上的所有人依據觀念(價值觀與思維方式)所處的文明層級劃分為三個世界文明觀。

   依照人類文明進程次第,按照國家對人性尊嚴尊重與維護的制度設置,按其落後與先進發展程度,劃分為:中世紀文明體、前現代文明體、現代文明體。

   相對應地,人的思維方式亦劃分為中世紀文明觀、前現代社會文明觀、現代社會文明觀。

   三個文明體內均存在三種不同文明觀(價值觀與思維方式)的人類,只是比例不同。中世紀文明體內具有現代文明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的人類最少,前現代文明體內稍多;現代文明體內最少。反之,亦同。

 

  回應本文開篇命題,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當務之急是擺脫前現代文明桎梏,融入憲政民主法治的現代文明社會,無論從政治制度、文化建構、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必須告別前現代舊傳統走向現代文明社會。只有這樣,中俄兩國人民才有希望走向文明富強、自由和平幸福的人類共同夢想。舍此別無他途。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