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年的春节。 闻道网上争论春节的称谓,应当是中国新年,农历新年,甚或是韩国新年?处于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与民族,认同相同的传统历法,自然会举行相同的节日庆祝活动。至于节日的称谓,应视其活动的文化内容而定。比如,韩国人在整个春节期间,必都穿著其独特的民族服装。尤其是妇女,即便忙于厨事,也须盛装在身。不可能要求韩国人衣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宣称庆祝中国新年。再者,韩国的节日食谱与中国的大相径庭;韩人与华人春节期间祭拜祖先也非同日:韩人选择在初一,华人则通常在除夕祭拜(小年夜至少大年夜期间均可)。相比之下,越南人过春节的习俗与华人雷同,区别在于细节。比如,春节必吃粽子。因而,他们也就不特别强调"越南新年"。 实际上,农历新年称谓之争,是关于文化习俗的坚持与认同。如今年轻一代的国人对过年的认识,大都限于吃吃喝喝,对其在文化习俗上的含意,不甚了了,也鲜有意愿去追究的。 记得小时候在上海过春节,父亲很讲究仪式感,特别在意文化习俗的说道。年前,他会带领全家打扫卫生,所谓"除旧迎新"。此外,按照父亲的说道,初一与初二忌讳扫地、丢垃圾,因为正月前几日,是聚财积福之时,随意倒垃圾,或将好运丢弃;还会取出一套平日不用的茶色玻璃盘,仔细清洗擦亮,以备盛放糖果、糕点之用;还必要拿出祖上遗下的"福禄寿"三星青花高足碗来盛菜,希翼小儿得福,大人得禄,老者得寿。 如同中国古董瓷器上的图案,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脉相承的过年食物及其搭配,也多寓意吉祥。 上海人的年夜饭,遵循"头头是道":头道是冷盘,正道即为正餐,未道有甜食。毎道的每种菜肴也多有讲道。 头道冷盘,多是些佑酒小菜,如熏鱼,白斩鸡,海蜇皮, 皮蛋等,年年必备的是"四喜烤麸",以烤麸为主材,伴以金针、木耳、香菇与花生米,愽个"抬头见喜"的好彩头。 年夜正餐,种类多少,按各家喜好与能力有所取舍,有些则是年夜饭桌上的"钉子户",不可或缺。比如,一盘整条的糖醋黄鱼,取意"年年有鱼"。规定除夕夜只能吃取魚身部分,头尾留待新年,有名唤作"有头有尾";又比如,上海人年夜饭桌上的大菜"八宝鸭",寓意来年"盆满钵满"。传统做法是往鸭肚里填满糯米、火腿、鸡丁、冬菇、冬笋等8样不同食材,颇似西方感恩节烤火鸡的做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易凑齐八宝,或直接往里填糯米,加些香菇,花生米等制成简易版,只求图个"盆满钵满";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全家福砂锅,或曰三鲜汤。食材包括蛋饺,鱼元,肉丸、冬笋、肉皮、百叶包、鹌鹑蛋等,凝聚成味的何止三鲜。其中,金黄色的蛋饺,外形酷似圆鼓鼓的金元宝,配以玉白的鱼元,寓意"金玉满堂(汤)"。随后几日,汤锅里可以继续添加蛋饺与鱼元等,期望"天天(添)招财进宝"。 饭后甜点,通常始以酒酿圆子,由实心的糯米粉小圆子和酒酿同煮,酒酿甜润,圆子软糯。寄意新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年夜饭的压轴戏当数猪油八宝饭。据传,八宝饭的历史悠久,当年周武王为犒赏打败殷商的八位功臣,在庆典上,命御厨用八种珍品制成,因而得名。传统的八宝饭,是将糯米饭蒸熟,然后拌入糖和猪油,配上莲子、红枣、金橘脯、桂圆肉、蜜樱桃、蜜冬瓜、薏仁米、瓜子仁等果料,再撒上红、绿梅丝制作而成。每一种食料都被赋予了吉祥之意。如莲子,按民俗传说,是由和合二仙转化而来,他们一个拈荷,一个捧盒,象征婚姻和谐;薏仁米传为仙鹤转化而来,象征长寿、高雅、纯洁;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等有"甜甜蜜蜜"之意;瓜子仁有如鼓板,象征生活平安无灾;红梅丝与龙门同色,含祝福进取之意;绿梅丝也有长寿之意。“八宝饭”好似一只“聚宝盆”,所有福气与祥瑞尽在其中。若凑不足八宝,也可仅以红豆沙,嵌上红枣与小块的猪板油制成。蒸熟后的猪板油块晶莹剔透,入口之味,至今犹思。 这些个年食的寓意,父亲总是年复一年地唠叨,沉积出我记忆中的年味。当年事已高的父母忙不动过年的张罗了,便改去餐馆吃年夜饭。餐馆的食物品种自然丰富一些,选择余地也大。但是食材及其配制已经与时俱进,有些年食的经典之作也被"移风易俗"掉了。一场年夜饭毕,只剩口中鲜味,没有了年味,父亲也不再说道了。 按照父亲的仪程,春节期间的行止安排也是一定的。 大年初一,继续在家团圆,但不许睡懒觉。父亲率先早起,将桂花糖年糕切成薄片,放入油锅煎至金黄盛盘,为全家备好色香味俱全的早餐。象征着新年"花开甜蜜、早日高升"。 初二通常去走亲戚。 初三及其后,居家待客。期间,一定要摆放的是:糖果,寓意"甜甜蜜蜜";瓜子,"多子多孙多福";花生(又名长生果),"长生不老","生生不息";还有时鲜水果,如橙子,取意"称心如意";苹果,"平安团圆"。或者还会有,香榧子,表达"爱情美满,早生贵子";松子,寄托"长寿、幸运",又意"送子",待客送人,老少皆宜;核桃,取其谐音"阖家团圆"等。一定要用的盛物器皿必是那套茶色玻璃盘。父亲的待客仪式年年坚持,直到他走的那年春节。 除了仪式,父亲年年操办春节,是为了维持全家年年团聚的气氛。一家人围坐桌旁,赏食、笑谈,图的是个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上大学后,在外连续学习、工作了8年,年年春节必赶回家过年,图的就是这个气氛。定居美国后,没有了过年的氛围,又没有时间操弄,届时只比平日多添了几个菜。加之,孩子在美国长大,自小接受西式教育,于中国文化无甚兴趣。长此以往,过年的意识也就渐渐淡了。 如今回味,过年的味道最是文化习俗的味道,只有文化色彩的,才能传承千年;过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缺失了家的味道,也就没有了过年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