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是30年前,剛來美國求學,英語基礎是考托福時死記硬背的幾個單詞,於生活及習慣用語,不甚了了。3個月後即被老闆派往索羅門群島做氣象現場實驗,飛行觀測熱帶海洋風暴的內部結構。系裡秘書很快為我辦好了12月15日12:00AM飛往悉尼(Sydney)的航班,我掃了一眼拿到的機票,隨即電請朋友15日上午9點來開車送我。是日,朋友準時到達,並提前2小時送我到機場。一經檢票,卻被告知:你的飛機今天凌晨已經飛走了,需要改簽機票。我一下子懵在當場,半天方才明白。原來英語習俗,12:00AM 是指凌晨,中午12點則以12:00PM表示。好在沒有改簽費,當時就辦妥了次日的航班。
之後的飛行,還算順利,經由悉尼轉飛布里斯班(Brisbane) ,再從那裡飛抵終點站索羅門群島的首府瓜達爾卡納爾(Guadalcanal)。行前辦理了澳大利亞簽證,索羅門的不需要,但須在規定時日到達布里斯班的海關,那裡有試驗基地組委會的專人接待。待我終於趕到布里斯班的機場海關時,組委會人員已經撒離。雖經解釋再三,出示了所有我認為有價值的文件,仍然被海關拒絕,堅持簽證要求,並指明當地索羅門總領館地址。當年沒有手機,無法電話或發郵求助,只得打的去領館。當時還以為索羅門簽證當天可辦,或可趕乘隔天的航班。接待我的索羅門領事,有着熱帶太平洋島國人的黝黑膚色,態度和善,認真聽取了我的陳情與要求,說一周后來聽信。我反覆強調當時的處境:人地兩生,隨行僅有200美金。領事表示, 這是做背景調查(background check) 所必需的時間。無奈之下,在領館外叫了另一輛出租車,告知司機,拉我去當地最便宜的旅館。結果,我被拉到了一家位於郊區的青年旅社(Home Stead)。一問價,最便宜的床位是4人一間的,設有兩個雙層床,租金8美元一晚。於囊中羞澀的我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棲身之所。隔天前台告知,將安排3個女孩入住,問是否介意。當時心想,她們不介意,我介意什麼呢?立即回復"沒問題!"。很快意識到,心不介意,嘴不介意,而眼睛是介意的。第二天,住進了3個白人女孩。時值南半球夏季,她們穿着非常"清涼"。在國內轉動自如的眼睛全然不習慣她們的"暴露";室內換衣,也不知遮避,轉身背對了之;每每與之對話,眼睛更是無所適從。早起道聲"Good morning “, 就逃也似地跑出客房。之後的一周,成天無所事事。早晨徒步40分鐘到城區閒逛,每次觀賞不同的街區,看不同風格的庭院與建築,很羨慕那時澳洲人生活的那份安逸。吃飯去中餐館解決,為了省錢,一天只吃中、晚兩餐。晚上九點後回房,還須敲門問聲"我能進來嗎?"。一俟進屋,目不斜視,直衝床位,面壁側臥,雖整夜不敢翻身,恐惹偷窺之嫌。消遣時間之外,還必須精打細算地度日。吃飯喝飲料只揀最便宜的,將每天的開銷控制在15美元之內。即便如此,最終登上飛往索羅門的航班時,囊中僅餘不足40美元。若不能按時拿到簽證,便得流落街頭了。
總算熬到約定的簽證日期,領事一見我就愉快地說"你的簽證沒有問題,我確認你是一個科學研究者"。我好奇問道"如何得知?",他說讀過我發表在國內的學術論文(中文版附英文摘要),不能不服領館人員的調查能力。交談得知,他們居然做了全套核查,包括檢索了我在國內的簡歷與論文,同時去電學校調查,與試驗基地組委會核實。
事後方知,滯留期間,我在布里斯班四處遊蕩時,系裡與組委會正忙於四處查詢我的下落。他們甚至逐一電話聯繫了各個澳大利亞海關,詢問是否有中國學生被拘留,直到索羅門領事館發文核實情況,才知道人在布里斯班。因為不知確切下落,只能等待我自己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