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艺术大致分三个时代,拜占庭艺术时代、罗马式艺术时代,和哥特式艺术时代。罗马式艺术大致是在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它综合了前前后后多种艺术风格,如近东艺术、古罗马艺术以及拜占庭艺术等,而非古代罗马艺术的复苏或翻版。一般来说,它被认为是哥特式的前身,后者是从13世纪到15世纪,随后被文艺复兴运动取而代之。
罗马式风格突出反映在基督教教堂建筑中,以呈现上帝荣光。它强调所有的建筑细部在统一的格局之下,风格相当严谨。这些特征包括圆形的拱顶、厚实的石壁、粗大的角柱、窄小的窗户以及清晰的水平线条等。
罗马式艺术中教堂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延续了古罗马时期的风格,但大量使用石材,诸多高墙塔楼。而古罗马时期建筑还是砖块为主。比萨建筑群是这一建筑艺术的代表。它气势恢宏,始建于公元1063年,到1272年才最终建成。三座建筑分别是洗礼堂(前)、大教堂(中)和钟楼(后),再加上墓地。
从佛罗伦萨乘坐绿皮火车,向西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比萨。古城濒临地中海的,是佛罗伦萨的重要出海口。我一次是半夜坐火车过来,没怎么停留;另一次则是从圣基米亚诺半途搭乘大巴过来,越过遍布葡萄园、橄榄园的Tuscany中部,花了近两个小时到达。比萨大教堂建筑群就建筑而言,最有特色的是其外部的装饰。主立面中的小圆柱加一排排的连拱,是一种独特而井然有序的结构。 城楼。比萨古城城墙保存完好。从这个城门进入,就到了建筑群。
洗礼堂。在大教堂正门前侧,五十米开外。比萨大教堂建筑群就建筑而言,最有特色的是其外部的装饰,如园立柱加连拱。洗礼堂外壁四周的小圆柱加一排排的连拱,是一种独特、对称、典雅而井然有序的结构。
大教堂。主立面四层小圆柱加一排排的连拱,雅致、对称。
钟楼,也就是斜塔。 比萨建筑群中最驰名的当然是比萨斜塔。此塔高55米,是1173年动工建造,但一直要到14世纪的下半叶,人们才能看到它的奇特身影。整个钟楼圆形,典雅的入口正面是层层敞开的拱廊,也可见小圆柱加一排排的连拱。已倾斜了四米多的钟楼应该不是设计者有意让其倾斜的。攀登到294级台阶时,感受到人被拖往一侧奇特感觉,心跳也每分钟骤然加快到每分钟150次。十六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塔上所做的著名实验,应该只是传说而已。
仔细看看,钟楼斜得还真有些狠。尽管建筑学家们言之确凿,按现在的速度继续斜下去不倒,起码还要两百年。他们对过去几十年的防范措施很有信心。如果信任建筑学家的话,那么爬上去倒也没那么可怕。
不过绝大多数游客爬钟塔的兴致不高,倒是一个个兴味盎然,装模作样、作力推斜塔于不倒之姿。
墓地。游人可以进去参观历代主教和名人的长眠之地。伽利略没有葬在比萨。他受美第奇家族“器重”,帮他在比萨大学谋教职、在美第奇宫殿给其公子做“家教”,传世名著也是在佛罗伦萨完成。他应该是葬在佛罗伦萨圣心教堂,跟马基雅维利他们葬在一起。 比萨音乐学院就在建筑群外缘。学子们匆匆而出,向城区散去。黄昏已近,到了闭门打烊、我们也该打道回府的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