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原的博客  
思维的原点  
我的名片
思原
注册日期: 2011-04-30
访问总量: 71,23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我当了一次热门电视剧“林肯律师
· 下乡轶事(六):与天斗其乐无穷
· 下乡轶事(五):勇担重任 天下
· 下乡轶事(四):一个县知青的爱
· 下乡轶事(三):地主一家人
· 下乡轶事(二):阁楼有鬼怕不怕
· 下乡轶事(一):山腰上的沙墱岩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重庆老三届回忆录】
· 下乡轶事(六):与天斗其乐无穷
· 下乡轶事(五):勇担重任 天下
· 下乡轶事(四):一个县知青的爱
· 下乡轶事(三):地主一家人
· 下乡轶事(二):阁楼有鬼怕不怕
· 下乡轶事(一):山腰上的沙墱岩
· 体育老师的另一面——我第一次感
· 一切未知——55年前插队落户帷幕
· 女知青下乡十三载——重庆老三届
· 一个知青混混下乡的8年——重庆
【健康生活】
【回忆随感】
·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世界之窗】
· 我当了一次热门电视剧“林肯律师
存档目录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1/01/2024 - 01/31/202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我追寻的读书之梦——重庆老三届回忆录
   


123.jpg

作者简介 肖星跃 祖籍湖南湘乡;1947 年 2 月 6 日出生于贵州都匀。重庆三中(南开中学)高 66 级 6 班同学。1969 年 10 月到永川来仪公社插队落户;1971 年 5 月招工到重庆第四建筑公司;1982 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工程系学习,1984 年毕业回到重庆四建公司,大专学历;2007 年退休。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 年),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爱好集邮、摄影、阅读。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人生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一,泥水匠——天鹅之变

1971 年 5 月 20 日,我招工到重庆第四建筑公司。说起也喜剧,建筑公司招工是打的交通局招牌,不明说是建筑公司。据说有知青回城一到建筑工地,见势不对拒绝下车,甚至立马要求重回农村。

到公司后,我分配到四建公司 401 工区三连,工种:砖工。在建筑业,有水工、电工、钢筋工、木工、砖工、石工、砼工等工种。这些工种中,最好的是水电工,最差的是砖工、石工、砼工。砖工要学徒三年,学徒工资第一年月工资 18.50 元,第二年月工资 20.50 元,三年出徒,月工资 31.50 元。一同分到砖工小组里的师兄弟有十一个人。我文化最高,重庆三中,名牌中学高中毕业;24 岁了,岁数最长。其他都是初中生。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本是文化贫瘠之地,是下苦力的地方;当时,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特别强调政治宣传。连队组织工人政治学习,读报纸、学文件,领导都要我代劳。施工现场写标语,也安排我去做,我成了“香饽饽”。

1971 年 8 月,建工局举办“新闻通讯报道”学习班,工区选派我去参加。我接到这个通知,没有高兴,反而是“惶然而感到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学习班结束后,我回到工地做宣传干事,负责连队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当时在建筑业是很时髦的,是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设立的岗位。

建筑业原有的干部,工人,大多文化水平很低。知青这一批工人,年轻又有文化,是建筑业的新鲜血液。

三连指导员(书记),连长,对我很好。我的工作很轻松,出黑板报、工地写标语、组织工人政治学习、读报纸、学文件。坐在办公室里,脱离了日晒风吹雨打,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新工地,不住大工棚,我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经常和领导干部打交道,消息灵通,有机会调换一个好工作,然后找一个好老婆。很多人削尖了脑壳都想搞宣传。

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惶恐不安。“我的思想经常处于一种十分矛盾之中,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这里,领导见我是个高中生吧,做事又比较勤勉,因此总叫我做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我总是推辞”“于是有一些人认为我清高孤傲”,“有一些人认为我不懂窍”。

清高孤傲也好,不懂窍也罢,但,谁解其中味?

在 1972 年 5 月 28 日的日记中,我写道:“工作一年了,我学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学,我不知我究竟是该干什么?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应当深入群众,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对于我的将来,我已经设想到了,应当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我不断地向指导员、连长,向工区打报告,要求回到砖工小组去上班。我没有更多的解释,我的爱面子的弱点早已在此前形成,我不愿提及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我没有抱怨,我总是自谦说自己不行。

终于,工区有了回应 ,同意了我的要求,1972 年 12 月 24 日,我回到了砖工小组上班。在当天写的日记中,我写道:“我已经下小组了,我感到高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该作什么样的用场”我辞去了宣传工作,回到了砖工小组上班,一切回到零点。“下小组了,从技术上说,我比不上别人。但是我有信心去追上他们。尊重师傅,虚心向同志们学习,不缺勤,遵守劳动纪律”

我回到砖工小组上班,当时 401 工区正在南岸上新街一带施工工程项目,弹子石食品厂、麻纺厂、龙门浩金属工艺厂、上新街三十九中、制药六厂、八厂、水泥厂,都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和汗水。

1973 年 8 月 3 日,我在日记中记述:“今天开始制药八厂上班,自下小组后,已亲手参加了三栋房子的建设,这是建第四栋了。半年多我的技术已接近了其他的同志,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熟悉。在小组里上班,虽然比以前要艰苦一些,晒太阳、流汗水,但是我心里高兴。不再有以前那种烦躁,惶惑不安的心情,和同志的关系也随和,不感到孤单,我热爱的我工作”。

8 月 16 日,日记:“这个星期又是夜班。我们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晚上要 2 点多才能回来,用冷水擦一下就倒在床上了。白天基本上不能睡觉,低矮油毛毡的房屋很热,而周围很嘈杂,我的睡眠一向也不好。如果是白天上班,要顶着太阳干 6 个多小时,汗水湿透全身衣服。繁重的工作,而又无一个较好的休息环境,小组一些同志生病了,有些咬着牙关在顶。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看上去很瘦,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并无异样的感觉,大概是我们从小就烂贱的缘故吧”。

50 年前,建筑业处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底层,是最受人看不起的职业。

体力劳动,露天作业,低矮的工棚,风吹日晒雨淋;生活不固定、工作流动;机械化程度低,干苦力活,一身臭汗。79 地。难怪建筑公司招工,不敢打公司招牌。

我们是企业第一批最纯正的工人。我们这批知青到了企业,人人都希望往上走,往外走。

工区主任是一个好老头,但他喜欢烟酒。那时,烟酒是奇俏的商品。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总有一些人,能弄到烟酒去孝敬主任。一群人,围着主任献殷勤,这个敬酒,那个递烟,不亦乐乎!这些献殷勤的人,各有所图,或为职务升迁,或为工作调动,或为工种调整……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砖工小组里,人人都想离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组建砖工小组时,小组有 11 人,到 1975 年,砖工小组只剩下 6 人。

我很迷茫,但我没有自弃。我逆潮流而动,辞去令人羡慕的宣传工作回砖工小组上班。人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小子有病吧!”说实话,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感到失落……

有什么办法呢?我要求回到砖工小组上班,不是我思想好,要到基层锻炼。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当泥水匠工人是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心里踏实;宣传工作如在云端,好看但心里总不踏实……

我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一个每月十八块五毛钱工资的学徒工;孤身一人在重庆,清高、孤傲、还不懂窍。我游走在单位的边缘,我的人生说不上是悲痛欲绝,但至少也是心灰意懒。

人总要活着,得有点阿 Q 精神“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建筑业“砖工”的是学名,都喊泥水匠。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工种。

有秦砖汉瓦的时候,就已有了泥水匠。

砖工是师傅,给砖工打杂的是平工。每天,平工提前上班把砖、灰准备好,砖工师傅就出场了。那个砖工师傅在那个位置操作,是有讲究的,凡是做墙角、做砖柱是技术好的师傅去操作。其余的人只能砌板墙。两个大师傅占大角,一根线两头一挂,中间每人占一档,跟着砖线砌墙。

占大角的绝对是技术高手。20 米高的墙角,误差不能超过 5mm。每块砖横平竖直,接缝 8mm。那时外墙不做装饰,都是清水墙,不能有一点瑕疵。一壁墙做下来,像绣的花一样。技术一般的师傅就只能跟着线砌板墙。

平工是打杂的,为砖工准备砖和灰浆。平工一般不是正式工人,都是根据工程需要从居委会招的临时工,男女老少都有,还有智障者。平工中鱼龙混杂。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各行各业清理阶级队伍,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人被清理失去了工作,回到街道。建筑公司招临时工,这些人又到建筑业谋生活。这些人就有原单位的精英,文化素质很好,有老中医、有钢琴家、有老师、有摘帽右派;招工时,也会招来一些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多是因家庭出身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工作,流落在街道,到建筑工地去上班还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人当平工,文化素质高,懂得节省自己的劳动力。这一挡墙,这一层楼需要多少砖,都是计算好了的,工完场清,不会多一块砖、多一桶灰。哪像现在,墙砌完了,砖、灰满地余留,还要派工人再收拾一遍。

平工中不乏漂亮的女性。工区就有几个女性,她们号称“五朵金花”、“多面手”。工作急时,她们砌砖;不忙时她们又成了平工。有漂亮女性的地方,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工作中,她们和砖工师傅们打情骂俏,搂搂抱抱,也是建筑工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发生这么一件事。在修建某厂时,下班后,一个砖工师傅和一个平工大姐在这个厂的围墙外僻静处打情骂俏。谁知在围墙内,有这个厂的师徒俩在围墙边吸烟休息。师徒俩听见墙外的嗲声笑语,爬上围墙看热闹。这一看,春心荡漾,两师徒翻墙过去,将砖工师傅捆起来,扔在萝卜地里,把这个平工大姐强奸了。这件事闹得很大,后来破案后,两师徒均被判刑。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我们这批知青初到工地时,看见年轻师傅们和这些漂亮的女工打情骂俏,搂搂抱抱,既觉得怪异,又感到兴奋。天长日久,见怪不怪,入乡随俗,一些师兄弟也参与其中。

我生就木讷,不善言辞。生活的坎坷,让我矜持。当他们在嬉戏的时候,我就去翻看施工员放在现场的施工图纸。施工员,在我心目中是最神圣的。每天,他们拿着图纸,扛着仪器到施工现场,分墨放线,安排生产,指挥工人施工作业,一步一步地将图纸变成了高楼大厦。在我眼里,才是建筑工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工地休息间隙,我拿施工图纸和现场上的实物对照:这是门窗的表示方法,这是墙的表示方法;这是建筑图,这是结构图,这是大样图……。

我学会了看图纸,工地的施工员,也喜欢叫我给他们当下手。我是砖工小组班长,有时施工员偷懒不到现场,干脆就叫我处理一些施工的技术问题。

但我不满足看图纸,我还需要问一个为什么。工区那些施工员,大多是行伍出身,有实践经验,但要说理论上,他们也讲不清子丑寅卯。在三中读书时,我就喜欢问一个为什么,喜欢从书中寻找答案。于是,我常到书店去,买建筑施工书籍来看,我需要掌握施工中的应知应会,需要进一步在施工理论上有所提高。

游走在单位的边缘,冥冥之中,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要沉沦堕落,要学技术。

 

2,重庆建工学院

1966 年,我高中毕业。同学们体检、填报志愿、准备参加高考。然而时间定格在 1966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声称以往的招生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教育框框”必须“彻底改革”,高考被暂停。《通知》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这一推迟就是 11 年。

1977 年,恢复大学招生考试,我听到这个消息异常兴奋!我参加了这一年的大学招生考试。

考试之后,我忐忑不安。我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不抱什么希望。一天,公司办公室主任告诉我,有学校到公司来政审了。后来,我又听我父亲告诉我,有人到他单位搞我的政审。我很高兴,但也很迷惘。大学开学了,我没有得到录取通知书。一切似在意料之中,大学与我无缘……

这一年,我三十岁了,我已当爸爸了。当了爸爸我心里很高兴,但又困惑、迷茫……。古语:三十而立。三十岁了,我“立”了什么呢? ——居无定所,随工地漂泊;在风雨中、在炎热的太阳下挣口饭吃;浑浑噩噩,看不到前途、希望、在城市社会底层苦苦挣扎!

……

年底,我从砖工班调到工区预算组。编预算就是算图纸,套定额,确定工程造价。这是一个真正的坐办公室的技术活!

没能上大学,我很难过。但六年施工现场辗转流离的泥水匠生活结束了,坐办公室,干技术活,也算是一种补偿吧,我的心很快安定下来。

六年泥水匠工作经历,会识图,又略懂施工知识。三中高中三年,给了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极强的自学能力。我很快就掌握了预算的基础知识,能够独当一面。

预算工作一年多,我不安分了。预算中,少算一根梁,无伤大雅;但施工中,如果少一根梁,工程就是质量问题。编了一年半的预算后,1979 年,我离开工区,到施工队去承担技术内业工作。

从工人到坐办公室,干真正的技术活——预算造价(预算造价就是在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我应当满足了。现在我又折腾要到基层施工队去搞内业,搞施工,让人很不理解。但是,我有我的看法,只懂预算的技术员和只会施工的技术员,只能算半个工程技术人员。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懂施工还要懂预算,会做会算。我现在懂预算了,但不懂施工,知识是有缺陷的。我要到基层去!

我技术内业工作第一个项目就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大楼。现在的三峡博物馆右侧,曾是旧重庆国民政府旧址。人们通常把它称为蒋介石陪都总统府。这是一栋三层楼的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1979 年拆除修建重庆市政府大楼。政府大楼是六层框架——砖石混合结构,重庆建工学院设计。原技术队长即将退休,由我负责施工队技术内业,包揽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内业计划、组织施工全部工作。

大楼 79 年开工,81 年竣工,是当时市重点工程。后这栋楼改为市人大办公楼,大约 2010 年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办公大楼。

时间到了 1982 年,我已是施工队技术队长,负责的工地是两路口罗斯福图书馆工程(就是现在的重庆市少儿图书馆)。这是一个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队,我已独当一面,图纸会审、施工计划,施工管理,多项职能于一身;每天和施工员、工人在一起,一步一步将图纸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现在我已是这凝固音乐的一个指挥者!

就在我的人生道路似乎将沿着这条轨迹延伸的时候,新的情况发生了。

82 年,大约是五月的一天,我到公司去,在公司碰见公司组织科李干事。李干事对我说,“愿不愿意去读大学?”我说,“愿意”,李干事又说,重庆建工学院有一个大专招生名额,不是推荐,是要考试。他告诉我要考语文、数学、建筑力学。

我一听,很是激动,我知道,读大学,人人都想去。公司上有过多次推荐上大学,根本就没有我的份。这个名额要考试,尤其是要考建筑力学,使靠关系的人望而却步!我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我也没有学过建筑力学!

但是,我更知道,这个机会对我是多么重要!我马上报名了这个招生名额。

考试是由四川省建委组织,考点在成都,考试日期是 6 月。当时重庆还隶属四川省。时间太重要了,我只有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因非推荐,公司不给学习假,我还得上班!

图书馆工地,没有人能替代我的工作。我白天上班,抽早、晚时间学习考试课程。晚上我看书到 11 时才睡觉,早上 3 点又起床开始看书,早上 7 点,我都准时出现在工地,安排当天的施工生产作业,并在现场巡查,力求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筑力学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学科。读书时我们学过简单的力学原理,但没有学过建筑力学。“是那个虫,就钻那个木”我还是泥水匠时,就开始学习建筑施工的基础知识了。冥冥中“不要沉沦堕落,要学技术”的意识支撑着我!

一个月挑灯苦读,我成功了!我被重庆建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录取。皇天不负苦心人。

拿到建工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我哭了!想到了当年高中毕业与大学失之交臂;77 年恢复大学招生我却与大学无缘;公司有上大学推荐名额,而我是边缘人…… 我哭了,我真切感觉到,在我的人生路上,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这时,图书馆工程将竣工,这是当时市建委重点工程。我走了,“桃子”就是别人的了。还有传言,工区马上要分房子了。我 1976 年结婚无房,老婆带着儿子借住在岳母家;我住工地。我离开,分房就会悬了。

朋友们劝我放弃读书。

我拒绝了这两个诱惑,没有犹豫,我要读书!我要读大学!

1982 年 9 月 1 日, 我走进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这一年我 35 岁。

建筑管理工程系是建工学院新设立的一个系。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普遍是重技术,轻管理。改革开放,也促使建筑业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建工学院顺应历史潮流开办了建筑管理工程系这门学科,开始招收本科班。在招本科班的同时,也开办专科班,专科班招收建筑企业在职的干部。

1982 年我到建工学院读书时,我已有了 6 年的泥水匠工人经历,4 年的施工管理实践。大学两年的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我的眼界。

行为科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施工进度,利用网络计划控制进度,找出关键工作、关键线路,选出最优方案;成本控制,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PDCA 循环;全新的管理理念,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大学两年,我所学到的知识,集中表现在我的毕业论文《系统论与施工管理》中。

传统的施工管理,是手工、师徒作坊式的管理,它依赖于工程负责人的经验能力,普遍的情况是工期长,消耗高,浪费大,技术上不求上进。

“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在现代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在建筑生产领域有广泛的需要”。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统一。不应当把它们剖裂开来,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处理施工管理中,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的关系。施工管理中,任何决策要兼顾成本、质量、安全、进度,以期获得最大效益。

这句话好说,但实施起来,真不是那么一回事,所谓“用兵之道,存乎一心”。

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大学让我推开了一扇窗,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领略到知识海洋之浩瀚。

在三中、在建院,我读的是“有字之书”。但我人生走过的路,“文化大革命”的波折,农村落户当农民;招工在城市社会底层;从工人到坐办公室,干技术活(预算造价),然后自己又折腾到基层去搞内业、当施工员。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丰富了我的阅历和感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自信!心灵之书,让我走向远方 !

 

3,工程师

1984 年 6 月,我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毕业,回到四建公司出任 401 工区技术主任,主管工区施工技术工作。

1986  年,我调任公司技术科任副科长,主管公司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而编制的具体施工工艺。按工程项目,较小的由各工区自行编制,报公司审批;大型项目由公司技术科编制施工方案。技术科副科长主管施工方案,是一个苦差事。为他人作嫁衣裳,既无油水且责任重大。

1987  年,重庆建工系统开始评技术职称,我自报评工程师。公司组织科有人反对。他们说我连技术员都不是,应当先评技术员再助理工程师,然后才能报工程师。我不同意组织科这种说法。我说我现任施工技术科副科长,主管施工方案,就是干的优秀工程师才能胜任的工作,应当评工程师。如果要先评技术员,我不参加评职称了!

我说的话很硬气。因为,公司可以任选一人当技术科长,但管理工程施工方案这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是尸位素餐的人事制度随便找人能胜任的。这一届公司班子组成前,管理施工方案的老工程师已到了退休年龄;不仅老了,他的知识也早已老化了。老一辈工程师面对的技术是“砖混结构”,而无法面对现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86 年,我们公司修建红旗河沟立交桥。红旗河沟立交桥,是一个弧线桥半径 960 米,弧长 126 米。有人问,半径 960 米,到哪里去找这个点?这个弧线又该怎么放?技术上争论不休。最后,公司领导派我负责施工方案。我编制了一个放线施工方案,调配了一个测量工程师,立交桥工程顺利进行。

红旗河沟立交桥是预应力箱梁结构,预应力张拉是一个施工难点。我们公司以前从未搞过预应力张拉,更别说张拉此类桥梁结构。按公司领导要求,我组建了预应力张拉队伍,引进预应力张拉技术,圆满地完成了立交桥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任务。

红旗河沟立交桥至今还是城市交通主干线的重要节点。

我没有找任何领导说情,组织科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88 年底我获得工程师职称。

2002 年,我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

2005 年,我获得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4,初学电脑

1995  年上半年,工程处财务室配了一台 386 台式电脑。只见会计员在键盘上敲了几下,一张财务单据就打出来了。我很稀奇,问怎样操作键盘?她说,要先学一套打字编码。后来知道她说的是王码。打字要学编码,我觉得好像要学一门“外语”?要会“外语”才能操作电脑,太难了!

但电脑的运用肯定是将来的方向。我在吴琪同学处买了一台 386 台式电脑,要儿子肖瑶学习电脑操作,并送他到电脑学校学习。

1996  年 8 月,庆江 314B 项目开工,我编写了项目施工方案,要儿子打印成电脑文档,肖瑶照办了。看着电脑打印文档,整齐漂亮,我很高兴。我用的打印稿,对施工方案作了修改,要儿子重新打印。没有激励机制,儿子面露难色说,等会吧。

一等几天。我很气愤,“为什么求别人呢?”我决定自学电脑打字!我们这一代人小学读书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普通话读音不准,拼音打字太困难。五笔字型我们这一代人应是强项,因为我们对汉字的“拆字”熟悉。如肖字,拆开是“小”和“月”,“小”、“月”,分别对应键盘字母键“I”和“E”,敲打字母键“I”和“E”,“肖”就打出来了。我决定学五笔输入法。

我买了《五笔字型词典》及五笔输入法的相关书籍开始练习打字。

还是老习惯,早上 5:00 起床,坐在电脑前,照着五笔字型字根表练习。

光学打字还不能编辑文档。用中文编辑文档要学习 WPS。工程项目管理经常要统计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要统计工程量,套定额计算造价,于是我又开始学习 CCED。

我学习电脑的劲头很高,到了痴迷的程度。我相信“人所固有的,我都不生疏”,“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998 年还没有建筑工程预算软件,我用 CCED 表格计算程序简化了手工预算中烦琐的乘法、加法计算。办理庆江 314B 工程决算,又快又准确。甲方办理结算的人员很是惊奇。

1998 年公司先代会,我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我的发言中总结到:

“讲到管理技术,我以为我们应当掌握计算机。”“中渝工程、庆江工程的各种信息都存放在计算机中,要调用、查阅相当方便。我记录的资料有时比财务、材料还要准确。你的资料准确,你的部下就不能糊弄你,你就有了管理的主动权。”

我用 CCED 表格计算程序建立了中渝 A-6、庆江 314B 等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台账,日清月结,避免了工程中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成本效益显著。2000 年,公司奖励了我 15 万元。

2002 年,我下岗了!

我是公司优秀的项目经理,我经手的工程,没有亏损,没有质量、安全事故,得到业主好评。却没有工程项目,下岗失业了,这真令人心酸,非常尴尬。我知道,这是我不会“处事”。但我也意识到,公司不给我工程项目做,对我来说,是一个走出去的好机会,“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模式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公司业务量下滑,效益不好,人心浮动。1992 年,一个朋友曾经要我到他的公司去管技术,给我 10 万股份,月薪 2000 元,当时我的工资仅 200 元左右。林冲,东京 80 万禁军枪棒教头,遭到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充军。一路上遭遇多次谋杀,最后火烧草料场,逼上梁山。我告诉朋友,公司培养了我,不能火烧草料场,我走不出去。我很犹豫,但最后我拒绝了。

时至2002年,现在的我失业了,我再没有能力养活我主持的公司第九项目部十多号员工,我报请公司拆销了我的第九项目部编制。我可以走出去了!走向社会,我打工都是在开发公司,任职总工程师或工程项目部经理。很快,我熟悉的国产软件 WPS、CCED 不敌微软软件。Word、Excel,盗版价格便宜盛行,功能超过国产软件。跟着潮流,我又开始学习微软办公系统软件。开发公司更多是与设计院打交道,我接触到 CAD。

AutoCAD 是一款绘图软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绘图方式,将设计、施工人员从手工绘图解放出来。

我拼命地开始学习 CAD。我不用单位的台式电脑。随时带有自己的手提电脑,为聘用我的公司工作。好像很不划算,旁人却不知道我有了更多自由。开发公司工作单纯,我买来 AutoCAD 技术书籍,工作间隙,就在自己的电脑上一笔一画地练习电脑绘图。

现在电脑已成了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用 Word 编辑施工文档;用 Excel 统计人工、材料、机械费用,计算工程量;用 Project 编制施工计划;用 AutoCAD 绘制工程图。

我学习电脑,更多带有实用主义。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关的,我就学;哪些无关的纯理论就不学。我打字的速度并不快,一切操作都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决不用电脑打游戏。

 

5,黄金十年

我 2007 年退休,退休工资 1400 元。生活的压力,迫使我重提电脑再行建筑江湖。南充、壁山、忠县,一晃十年。无论建筑公司,还是开发公司,我都有一种人生的自信。

建筑江湖,三教九流,膏丹丸散、鱼龙混杂,经常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立足建筑江湖,你没有后台、关系,你就得有真本事。我有泥水匠六年的工作经历、有基层施工管理(施工、预算)经验、有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素养;有高工职称,有一级建造师资格。

项目部的大学毕业年轻人,自诩“科班”出身。相较而言,我的施工管理经验、管理理论素养比他们强,电脑操作得心应手。这些年轻人始终不敢小觑我这个肖老头。十年中,很多与我同代的老工程师不会电脑,受项目部年轻人轻辱只能忍气吞声。

自学能力强,能用电脑工作。我与他们相比,退休后的风雨十年,是我人生的黄金十年。

自 24 岁从农村招工到建筑业,工人、预算员、内业技术员、施工员、施工队技术队长、工区技术主任、工区主任、公司技术副科长、栋号长、项目经理,回首走过的路,三十六年的学习磨砺,才有我退休后的黄金十年。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能看出我的脆弱。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上传者说明:

2021年12月,疫情中经常封城的重庆江北,某茶楼上,重庆40中、6中老三届同学商量“吃螃蟹”,发起编写《重庆市老三届回忆录选》。

2022年3月始,仍在疫情中,更多的老三届同学,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的十余所中学,踊跃参与了“重庆市老三届回忆录”选编。

他们的文章基调与中国老三届精神一脉相承,巴山蜀水的人文风貌,重庆豪爽的地方特色和感染力极强的韵味跃然纸上。

2023年5月,疫情解封后,《重庆市老三届回忆录选》正式出版。作为《中国老三届回忆录·重庆卷》,置身“中国老三届史”之下,犹如路面上镶嵌的一排碎石,花展中编织的一簇蔷薇,文明的火炬实现了接棒相传。历史需由参与者来书写,《老三届回忆录》就是参与者的亲笔记录,任何试图掩盖历史真相的龊劣行径,必在此昭然若揭。

173篇文章,篇篇皆真情。好文需分享,若束之高阁,实在可惜。作为回忆录的参与者,我将陆续转载其中的一些文章,预料共鸣者必多也!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