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Gapfiller的博客  
綱民、島民、無聊人  
https://blog.creaders.net/u/44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Gap
注册日期: 2010-10-15
访问总量: 44,2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开天辟地之“二”
· 开天辟地之“一”
· 奥克兰的雨
· 求道与求神
· 俺为啥要批判于丹
· 思维的智慧----&#
· 都是为了救世----&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生活】
· 奥克兰的雨
· 激情果
· 草莓與蒲公英------讀《為什么中
· 网络,鱼与灵感
· 新西蘭人的DNA
【文學藝術】
· 奥克兰的雨
· 网络,鱼与灵感
【時事】
· 俺为啥要批判于丹
· 孔子塑像與“學而優則仕”
· 草莓與蒲公英------讀《為什么中
· 掛上了儒頭,就能賣出來儒肉嗎?
【宗教信仰】
· 开天辟地之“二”
· 开天辟地之“一”
· 求道与求神
· 思维的智慧----&#
· 都是为了救世----&
· 宗教与民族性格------东方的道与
· 道德同源----东方的道与西方的神
· 我對法輪功目前反世俗政權的看法
· 祷告
· 你們總是會有窮人同在,但你們不
【文化】
· 开天辟地之“二”
· 开天辟地之“一”
· 求道与求神
· 俺为啥要批判于丹
· 思维的智慧----&#
· 都是为了救世----&
· 宗教与民族性格------东方的道与
· 道德同源----东方的道与西方的神
· 孔子塑像與“學而優則仕”
· 草莓與蒲公英------讀《為什么中
【民主政治】
· 我對法輪功目前反世俗政權的看法
· 為劉曉波殖民言論一辯
存档目录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0/01/2010 - 10/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也谈道与德与法(2)
   

道与德与法之二

写于2007/10/24 22:50:25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与后来衍化成社会礼教,社会价值规范的“道德”以及西方的伦理道德不同。但是,衍化后的“道德”当然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的一部分。
“道德”二字在内涵与外延上的衍变,实际上是中华文化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道德经》的原诣教义,派生出的只是道家的玄理和虚无观,而南北朝自西天印度传来的佛教讲的又是出家的空理。道与佛都只是修身养性之术,只有儒家在“道”与“德”之宗下推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勇和的方法论。以至于后来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都是试图将学以致用。儒家讲的是格物致知,而后诚意正心修身其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儒家思想兼修身与治世之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几乎历代都推崇儒术的原因。
关于道德经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理解,我认为,理解时更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是:道德仁义礼的先后顺序,高低层次的关系,这是字面意义。
其二是:道德仁义的互为因果,客观必然的关系。
换言之,失道,失德,失仁,失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之因,而后德,后仁,后义,后礼则是必由之路和必达之果。

分析到此,不能不想到《圣经》创世纪中的失落园,东西方风格迥异的文化源头,竟然有如此惊人的雷同,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道德经三十八章》中后面还有一句话:“夫礼者,信之薄,而乱之首。”意为:“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而这与《圣经》中夏娃吃智慧禁果后有道德罪感的故事多么地相似!
 
话题回到儒家为何要将原“道”原“德”礼教化。
孔子孟子们不是不知老子教道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但孔孟及其孝子贤孙们讲究的是教化世人,也就是说,将己经忠信不足,相互倾轧,日渐堕落的世人重新引向“道”与“德”的方向。
这点,又与基督教的传教理念何其相似!

作为儒家先贤,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行”与“果”的不完全对称关系,他们当然清楚:在仁义礼智信的施行中,并不能十分园满的达成“普道”“普德”的结果,但却是相对有效的治世之方。这一点,限于时间关系,就不做引证了。
 

现代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火力是集中在其禁锢人的个性发展的礼教上面,尤其是宋明理学之后,儒教将封建礼数讲过了头。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动力不够,这与西方宗教改革前的状态极其相似。
 

社会发展变化了,儒家思想当然必需革新,但自辛亥革命以来,先贤们在苦中追求的各种主义和救世处方,至今又有哪一个能真正取代儒家思想呢?所以,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并非应该全盘否定,而是结合西方的民主、科学与基督,对儒家思想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再纵观西方现代社会,基督教虽然己退出国教的舞台,但仍是西方道德价值甚至于法律的基础。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