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早年提出泛性理论并以之做为对精神疾病的研究与诊断的时候,始终没有觉得不妥;只是他的学生们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如果事事都以性困扰和性冲突作为精神疾病的诱因,显然走得太远,过于极端。60年代,人们对于基因的研究和群体选择理论的探讨,意识到个体之间的竞争表述不大完美,实际自然选择摧毁与表彰的并非是一个个体,而是个体所载的基因。个体只是基因的载体,母鸡只是鸡蛋产生更多鸡蛋的工具。这种基因思想的突破,是近代人类认识世界并发掘天人关系的一个革命性突破。 大自然筛选的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只有存有最多适合自然选择基因的个体,才能够 生存并繁衍后代。这种思想,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诠释了中国玄学思想中的人生目标,个体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如果你的基因优良,你就会在你所传承的物种中留下最多你的后代。留下最多你的后代的最快速方法,就是尽量地多多实行性交,在自己无法抚育后代的情形下,最好是能找到替代父母,行使杜鹃鸟的策略,在别个鸟巢中,偷梁换柱。 这种革命性的基因思想,为我们解释了各个物种所形成的社会的多姿多彩的光明与黑暗现象。让我们从新认识了泛性论的更广泛的意义。我把佛洛依德的泛性论描述为一个球体模型。性动力是这个球的球心。由球心向外以变量r为半径地向外扩张,是我们的日常生活。r值在增大时候的第一关口是生存;第二个关口是性成熟。第三个关口是性炫耀;性炫耀再向外发展就是我们现在极端发达的科学,艺术和人类思想。炫耀的目的是使性获得一个出口,产生相互吸引的的性力量,进而满足更多的性需求。但是人类道德的演化和发达,又使得性行为可以升华为另外一种新的人类精神力量。这种观点和想法颇类似于如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而人类精神的奇异点是性。物理宇宙的奇异点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