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在演義和傳說中一向是邪惡的代表,諸多前所未有、聳人聽聞的罪行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一一加諸於他身上。近代史學家對商紂王的滅亡和罪行進行了很多分析,基本認為商紂王的罪行多是周滅後人牽強附會強加上去的,如淮南子繆稱訓:“桀紂之謗,千古之積毀也。”近代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的《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指出商紂王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牧誓》中只有六點“聽信女人的話;不祭祀祖先;對祭祀大事不聞不問;不任用同宗兄弟;重用逃犯。 ”(其實在最可信的尚書武成中只有三條罪)戰國書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了二十三事,後來又陸續增加了一些,於是商紂就變成了自古未有的殘忍暴君了。既然商紂王不是暴君,沒有激起天怒人怨,但強大的殷商為何會亡於實力弱小的周之手了?在我看來,商紂王之亡是因為他嘗試將當時的分贓式專制體制轉為集權專制體制。 觀閱中外史可以看出,當時殷商王朝和十三世紀的英國王朝的形勢差不多,兩個王朝最下層的是奴隸和農奴,中層的是自由民,高層的是貴族和諸侯。殷商王朝下屬有多諸侯,十二世紀的英國王朝下屬有多個貴族,諸侯和貴族各自對屬於自己的底層奴隸進行專制,各個諸侯、貴族有自己的軍隊領地,諸侯平時向殷商王朝朝貢,英國的貴族們則向英國王朝交稅,諸侯和貴族同時也承擔跟隨出兵的義務。這種體制在歷史上很常見,上層相互之間是有一定製約,或者說有一定的民主,帝王和貴族、世家、諸侯之間可以進行議事,各個貴族、世家、諸侯享有自己的領地,在領地內行使自己的權力,帝王並不對貴族、世家、諸侯的權力進行過份的干預,但他們又對下層奴隸、農奴、民眾進行專制。 這種體制我稱之為分贓式專制,在這種體制內,上層象一個強盜團體,對下層進行剝削,剝削所得利益由上層進行分配,但在上層內部,卻不是絕對專制,相互之間有一定製衡或者說初步的民主。分贓式專制與集權專制是有區別的,集權專制是指絕對的集中權力到某一個人或一個極小的中央小團體上,其他的所有人都可以隨集權者的心意而擺布,一個人的決定可以絕對的動搖整個團體,任何人無法與之抗衡。 在這種分贓式專制體制中,帝王的權利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帝王為了實現他自己的大業,必須和各個貴族、諸侯、世家進行權力利益的交換。但在名義上,帝王又是最高統治者,貴族、諸侯、世家都是他的下屬。因人性欺軟避硬天性的展現,他們不甘心也不情願自己的權力受到一個比自己弱小的人的制約,歷史上不少帝王紛紛嘗試走集權之路。最著名的在十三世紀的英國,當時的約翰王試圖聚攏王權,削弱貴族權力,仿效法國進行一定的集權專制,因此遭到了貴族們一再的起兵反抗,最後他多次被貴族打敗,手中沒有一塊土地,被後人戲稱為無地王約翰(John Lackland)。 再來觀看商紂王的例子,便可以看到他和約翰王的舉動差不多。當時在商朝下屬不光有各個諸侯,而且殷商內部還有各個貴族,他們和商紂王爭權,有一定的對王權制約能力。為此,商紂王做出了和許多帝王一樣的舉動,就是意圖收攏權力,進行集權專制,因此他收用其他諸侯的逃奴,並將出色者任為大臣。但這一舉動嚴重觸動了各個諸侯的利益,如果商紂王一直這樣收用諸侯的逃奴,那各個諸侯那還有可用之人,奴隸不都跑到商紂王那裡去了。 同時商紂王任用逃奴打壓殷商內部貴族也引起了巨大的反抗,商紂王的弟弟微子就與周朝結盟,帶領一幫殷商內部貴族反對商紂王。商紂王為了集權,還主動出擊,四處征討不聽話的諸侯,伐有蘇,囚西伯昌,征東夷,這一切舉動,嚴重的傷害到了各個殷商貴族和諸侯們的利益。才使得周武王出兵伐殷商時,號稱有“八百諸侯”助陣,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誇大,但可想而知,出兵反對商紂王諸侯的眾多。 換個角度來想,商紂王再怎麼暴政,玩美女,殺比干,建炮烙,也只是在殷商內部暴政,與各路諸侯何關,沒有切身利益,各路諸侯何必跑來跟着周武王出兵征伐殷商了?這一切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商紂王和英國的無地王約翰(John Lackland)一樣,有一定程度的想聚攏王權,從分贓式專制轉變為集權專制!當然,商滅亡還有其它的原因存在,如周朝對奴隸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等,但這些都是次要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滅亡之後,接續的朝代都會吸取他滅亡的主要原因,並不再犯他的錯誤。西漢亡於外戚,東漢則用宦官打壓外戚;唐亡於武人亂政藩鎮割據,宋則重文輕武,杯酒釋兵權;宋亡於對外妥協和談,明朝則堅決對外做戰。 而商紂王亡後,周朝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有功諸侯進行大規模的封嘗,最後封嘗到了周朝自身成為一個小勢力的王國,面對犬戎的進攻竟然無兵力以對抗,必須靠各路諸侯來救駕。周王朝的這一舉動,更反向說明了商紂王之亡就是因集權改革舉動觸及了諸侯的利益,引起各諸侯的暴亂,周朝則吸取這一教訓,繼續推行分贓式專制,從不試圖集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