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一段母系社会时期,一般认为,在一些丛林、平原以采集、农耕为食物主要源的地区,女性由于耐心细致的特长,从事采集、农耕收入食物较为稳定,要高于渔猎收入,加上女性能繁殖后代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一些平原、丛林等地区出现了母系社会。但一些滨海临水或草原等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渔猎收入更为丰富,则是处于父系社会。也就是说,有段时期,远古人是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共存。 但为何人类主流地区彻底的走向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只能在偏远地区存在了?专家学者们对这一事件争论较大,有自然演变和社会分工转变等各种说法,还有因认识到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有其父,导致近亲繁殖出现一系列低能人而产生的演变。但我的看法是:竟争与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人吃人到奴隶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没有一种制度与形态不是通过竟争与战争来替换的。 远古人各个族群之间开始的生产活动空间还是极为巨大的,各个族群之间互不接触,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但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远古人族群的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大,从丛林向平原、山地发展时,原始人各个族群之间开始互相碰面,重叠生活区域。这时人类就象狮群一样,需要占有、控制更多领地来获得更多、更好的食物时,就暴发狮群一样对领地的竟争与争斗时,男性的力量、侵略性更能在这种争斗中体现出来,更能占据优势。在原始的事关各个远古人族群生死存亡的,原始的以体力和力量对抗的竟争与战争中,男性更有力量,更有勇气,更具侵略性。在这种大自然天生赋予男性的优势下,男性更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比女性更适合统领一个族群战胜另一个族群,因此男性的领袖地位在这时逐步逐步得到承认,世界主流地区从母系社会彻底走向父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