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语文老师—超前的网页概念实践者》 现在大家上因特网,浏览网页,已经是很平常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了。我几乎每天都要浏览网页,看看新闻、收收邮件、玩玩游戏(下围棋)、写写博客,甚至还能自己编一些简单的网页。在学习HTML制作网页的过程中,除了有钻研新的知识技能带来的开阔思想、见识的喜悦之外,还勾起了我对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回忆。越了解网页越觉得、越佩服我的那位老师是超前的网页概念构想者和实践者。 我上中学是在1981年,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郑州七中的孟素琴。孟老师当时30多岁,非常有活力和亲和力。她对语文课的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大胆增添了许多课外阅读,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感情投入地传授给开始吸取文学营养的初中生的我们。记得她曾以下乡返城探亲,再睹家园一草一木并又匆匆离别的心情来诠释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她在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背影》,读到父亲以穿着长袍胖大的身躯笨拙地攀上月台去给坐火车离别的儿子买水果,已是泣不成声。 孟素琴老师对语文课的教学非常投入,开创了许多新的方式方法,其中就有我称之为超前网页实践的大纸报模式。当时孟老师鼓励我们积累词汇、多写作文,每人准备一个厚实的本子,摘抄成语、优美精辟的段落,以及自己的习作。对于我们班同学的作文,她总是积极鼓励,挑选一些写的好的,在课堂上让别的同学朗读,别的同学们点评,好像是名家大作一样。这样做很是树立作者的自信心和创作动力。记得我有一篇描写春天景致的作文获得这样的殊荣,其中有对葡萄藤发出嫩芽的观察。一个女同学站起来点评的时候说,“我觉得他把葡萄芽(葡萄牙)刻画得很生动细致”,全班的同学都笑了。 全班同学写作热情高涨。渐渐地,大家都积累了不少作文,其中不乏精品范文。孟老师又有了新的点子,她要把我们的作文推向全校,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看到。孟老师教我们同学准备一张桌面大小、大大的白纸,可以拼接,纸质越厚实越好。接下来在这张大白纸上设计版面(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大标题是,某某同学作文展,或者是类似现在“曲径通幽”高雅博客名的通篇标题;留出几处帖作文纸(和这里的信纸大小差不多)的空白,再画上或贴上花花草草的美编,齐活。郑州七中素以绿化园林校园闻名,成行成列粗壮的法国梧桐树,夏天的时候树荫遮满整个校园。风和日丽的春天,孟老师指导我们在树干间拉上绳子,把我们的大纸报都挂了出去。花花绿绿两条文化长廊,很是夺人眼球,吸引学生老师们来看,指指点点,很是在学校出了风头。 这样的大纸报不就是现在网页的雏形吗?有页面、边框、版式、字体、颜色、插图、照片,特别是,有内容:我们的作文。更绝的是,连内容更新都一样:把旧的作文纸撕下来,再贴上新的作文,又有看点了。网页不也是不轻易改变版式而经常更新文字内容吗?当时我们同学很是积极,两三天就更新作文;不像现在有些人的博客,几个月不换内容,被讽刺为缺少“博德”。 现在来揣测,孟素琴老师的这种“超前网页”,或多或少模仿的是大字报和黑板报,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更新内容的作法。这一阵风,虽然很快就过去了,但是给我,我的同学,以致整个学校的师生,都留下了印象。这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划能力、组织合作能力,更重要的,启发文学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的创新作法,确实是达到了目的,起码对于我来讲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事过三十年后我还清楚记得,并且能把它联想到现代高科技因特网上呢? 当老师应当孟素琴这样的老师。我当学生十几年,叫过的老师大概能有上百位,现在还印象深刻心怀感激叫得出名字的,数出来一双手的手指都用不了。不是我不尊师重教,教师其实也就是普普通通的职业,像别的职业一样,有干得好的,也有干得不好的。教师这种对弱势心灵春风化雨的比较特殊的职业,已然在占领灵魂和文化传统上占了便宜,要不然,怎么不见别的行业象教师节那样给自己定一个节呢?教师节的设立和后来的庸俗化,大概并不为真正的老师所着意,有违初衷。我想,我以三十年后的一篇作文来纪念我的老师,其情其心,不见得比教师节给老师送收束的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