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水到渠成》 兼评《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过去曾有一部电影叫《百万富翁》,虽然是揭发调侃资本主义虚伪的,但是也给世人留下了很深印象,百万富翁就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了。虽然现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百万已不是那么稀罕了,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好像还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当戴维柏奇(David Bach)出了一本书,《百万富翁,水到渠成》(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还是吸引不少眼球的,谁不想自动成为百万富翁呢? 这其实是一本教个人理财的书,而且其中的基本原理,应该说多数受传统家教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就掌握、操作的,只是还需要学习了解加拿大投资理财方面相关国情、技巧而已。但是对北美加拿大很多本地人来说,这近乎是陌生的概念。有两个现象可以佐证,一是2009年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后,很多人生活困难,国民才意识到个人理财的重要性,政府计划在中学开设理财课程,从下一代开始补上这一课;还有一个是,有不少工作岗位,特别是服务岗位有不少老人在顶班,在超市收银台,白发苍苍老太收银很常见。为什么老了不安享晚年,还要这么辛苦?恐怕没有足够的退休收入来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1. 理财是责任和使命 责任、使命这些大词(Big Word),如果单从字面上讲,中文英文背景的都会觉得很空洞。落实到理财上,如果一个人不仅有够一家老小生活的收入来源,而且还留出钱来给子女教育投资、给自己退休投资,买保险以防万一,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那么这个人大概称得起责任这个大词;如果这个人还积极地尽早实现财务自由(Financial Freedom),经营事业,传承后代,泽被一方,那么这个人大概称得起使命这个大词。 既然都提高到责任和使命这种层次了,理财肯定就不是短期行为,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有必要引入长期计划性的概念。财富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终其一生,甚至延续数代。据调查现代美国多数百万富翁,过的都是很节俭平常在我们看来甚至乏味的生活,一本畅销书《邻家的百万富翁》,讲的就是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方式。有计划地实现富裕应该是理性的正常的途径,而且会使人生活得很有成就感和原则性。中国古话讲,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很是有这个长期计划的意思。 如果有了长远观念,那么二十岁开始就为自己退休养老投资就不是什么被讥笑的事情了。理财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不缺钱,不仅眼下不缺钱,将来也不缺钱;现在工作不缺钱,将来退休也能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而不至去再挣贴补。照现在发展的态势看,退休养老,子女是靠不住的;单位是靠不住的;政府是靠不住的;上帝,……? 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 退休不一定就是养老,如果你实现了财务自由,也许五十岁甚至四十岁就退休了,不用再看老板脸色,去做爱做的事。曾经调查过一些成功人士,有好的工作、大的房子、子女受高等教育,却根本不知道财务自由这个概念。解释了之后,纷纷表态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都是这个工资单完了等着下个工资单。这很正常,这很加拿大,至少还没有拆东墙补西墙地还债。 但是,你没有想过做一点改善吗? 2. 成功经营好职业是最好的理财 理财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开源节流,没有财怎么理?在创收上,如果能有多渠道现金流收入,当然是好事;如果没有,特别是普通人在一开始的情况下,主要的财富来源就是职业收入,也就是你日常从事的为别人为社会工作,别人社会给你钱作报酬这一件事情。 既然职业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成功经营好职业就是最好的理财,或者说给进一步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经常说教育投资是最好的投资,就是因为接受教育培训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技术含量,相应就可以要价更高(高工资)。 工作没有贵贱,收入不论高低,都有理财可言。从理财角度讲,希望职业收入是稳定的,那怕低些;单位是提供福利的,那怕少些。职业收入稳定的条件其实给了我们多方面的要求,比如行业前景看好、自身努力、经验技术储备提高、搞好人际关系、避免频繁跳槽、保持身心健康打持久战等,一句话,保住饭碗。单位提供福利,特别是RRSP,与下文介绍的养老投资有关系。 3. 分析一个自动百万富翁的典型案例 柏奇在书中先介绍了上他理财课的一对百万富翁夫妇,单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很普通很低调的那种,丈夫穿的夹克还是十年前的款式。丈夫是中年人,当地一家公用事业公司的中层经理;妻子是美容师。两口子的总收入一年超不过55000元。但就是这一对夫妻,拥有两处付清贷款的房产、送两个孩子上了大学、手头还有100多万的积蓄,在55岁就敢退休了。 柏奇对此很是好奇,问他们是不是继承了财产。他们回答是,“我们只继承了知识”。原来从他们二十多岁结婚开始,父母教他们建立了理财的观念和行为(他们也同样传授给子女),点点滴滴身体力行照做下来,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让我们大概看看他们家传的理财经验: · 截住漏走的小钱 · 先给自己付钱 · 理财自动化 · 除了买房子,不要借钱消费 · 买房而不是租房 柏奇详细听取、询问了百万富翁的理财之道,给当时还很年轻也是二十出头的他很大人生启发,发展更新了对理财的认识。本来他是教授理财课程的老师,结果却让学生给上了一堂终身受益的课。 应该说这对百万富翁的理财基础和做法是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我们平常人都可以照做,关键是观念跟上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具体介绍他们的做法。 4. 截住漏走的小钱----拿铁因素 每天给自己省下5元或是10元一点钱投资,长期下来就会不少。钱不在少,关键在于坚持和长期,加上复利的神奇效力,财富就会滚雪球地增长。有人说,5元、10元,看似不多,对我也不可能,我的钱都是月月光。这时你就要检讨一下你的拿铁因素了。 拿铁因素(Latte Factor)已经成了西方理财教育一个普遍接受的词汇和概念了,意思是指日常花费在不起眼的奢侈品上的小钱(拿铁是一种贵的加巧克力的咖啡)。你有多少这种可有可无、可以省下的消费呢? 专家建议尝试着给自己的每一笔开支记个账,就会知道钱从哪里流走,有没有可能截住。那个百万富翁丈夫,年轻时就凭省下的烟钱,两年就能付房子的首付了。在供房还款方式上有个小技巧:选择每两周一还(与领薪水的周期一致),而不是一月还双倍的数量,这样每年可以多还出一个月的钱来。 5. 先给自己付钱 在加拿大(中国也一样),你辛辛苦苦工作后领到的薪水,发现已经被政府捷足先登扣去了一块(所得税、养老金、保险等),然后拿着这剩下的钱,还要付这个帐单、那个账单,最后才可能是自己的储蓄投资。这是一般的做法。 我们能不能先给自己付钱(投资),甚至早于政府的那只手呢?在加拿大是有这种可能的,这就是RRSP,注册退休储蓄计划。 如果你是工薪族,可以要求在工资里扣出一定数量或是比例的钱投资RRSP。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眼下你拿不到这笔用去投资的钱,拿不到自然也就不会花掉;第二,好的公司会给你配套一定比例的投资,得到公司的鼓励奖;第三,因为投资是在政府征收你的所得税之前拨走的(先给自己付钱),应税基数小了,相应扣的税就少了。这第三条是比较隐蔽的,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你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数量,没有你放进RRSP里那么多。专家测算,你每天投资10元到RRSP里,实际可支配收入只减少7.2元。 如果是自己当老板,可以享受的RRSP更复杂也更优惠。 至于说给自己付多少?专家稳妥的建议是每天一小时为自己工作,也就是拿差不多收入10%的钱来投资;激进的建议是把允许的RRSP份额(每年报税后税务局给你的证明里会明示)全买了,因为这可能是工薪阶层唯一和资本家相似享受抵税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当然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能投资投得饭钱都没有了。 6. 理财自动化 理财自动化的意思就是,一旦设定了投资方式,可以不用去管它。比如发薪的时候买RRSP,一旦设定了钱数或是比例(比例更好,这样你工资上涨投资跟着上涨),每次就自动扣除了,不用多费心。其他许多理财方式都可以做到自动化,自动从你的帐户里转钱,这只需要到金融机构办理即可。 自动化的好处除了省心以外,也降低了投资风险,因为你的购买时间是分散的,购入成本相应摊平了。 最后至于说不用信用卡消费,目的主要是节制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债务,好像也不用一概而论。买房住而不是租房住,而且尽可能快地还清房贷,象那对百万富翁夫妇,还清第一套房,再买第二套更好些的房子自己住,把第一套房租出去收租金,这样就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了。 这就是书中所讲的自动成为百万富翁的理财之道。只要你做到了坚持理财,自然会积累财富,数量多少倒是其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