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好处是,天底下不管什么地方发生什么大事,很快就能进入我们视野。按照西方新闻标准,特大灾难肯定是值得报道的消息,而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讲话。让我们点几个刚刚过去的灾难,1月12日,海地地震;3、4月,冰岛火山两度喷发;4月14日,玉树地震;4月22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8月7日,舟曲泥石流。这其中,中国举国哀悼堪为国殇的就有两个。 2010年的春夏真不是风调雨顺,全球来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加拿大西部产粮两大省总共有520万公顷耕地由于春末夏初雨水泛滥,无法播种;或者播种的幼苗被冲毁;好不容易长成,又是秋雨绵绵,旱田变水田,大机器无法下地收割。与之相反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产粮大国遭受旱灾,夏粮减产严重,严重到俄罗斯下令禁止2010年下半年粮食出口。一旱一涝的结果是推动了2010年以小麦为代表的粮食价格猛涨。 今年入汛以来的连续暴雨导致中国很多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巴基斯坦十分之一国土被淹,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联合国前去视察的一名高级官员说,见到过厉害的水灾,可是没见过这么大面积这么严重的。这种一片汪洋泽国的景象,真让人会联想到那部时间上即将到来的电影《2012》。 特大灾难的造成,无非两种因素:无法抗拒的天灾和自作自受的人祸,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天灾类,象地震、海啸、飓风、火山喷发、雨雪、气候异常等,基本是无法抗拒的。像一个人时不时闹点小病小灾的,地球作为一个运动中的几乎可以视为有生命的星体,也会耍点小脾气,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把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平浪静这些人类喜欢的自然状况看成一种常态,苛求地球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对于这一点,世人恐怕普遍都能接受认同,对于干扰生活(比如飞机因气候原因延误)、甚至要命的不可抗拒因素,处之泰然甚至苦中作乐。美国人拍的一部电影,把渔船被巨浪吞噬,主人公们全部丧生海底的飓风,称之为“完美风暴”,好像一点没有悲愤的情绪。地震后的成都人,刚从余波中缓过神来,就开始编段子调侃自己调侃别人。 天灾的存在,好像就是在提醒人类,不要以为自己拥有了所谓的强大力量而骄横狂妄,无法无天,要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人类历史一直以来,在对自然了解甚少、生产力落后、靠天吃饭的时代,无论中外,都保有敬天、畏天的朴素情结,在不同宗教、主流思想中都有体现,甚至这些精神文明就直接或间接脱胎于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现在发达了,科技手段、物质产品丰富到了超出百年前所有人类创造、产出的程度,好像就有资本再不屑于并且视为无知愚昧那些过去的做法和想法,比如向天祷告、祈天保佑、天眼如炬、天理难容等。中国社会历史上没有发展出完备的宗教体系,慰藉、约束精神和行为的,除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伦理思想、皇权机器和家族管理,恐怕敬天畏天的朴素情结就是人们最后一道精神防线。有一个故事讲古代一个县官,有人深夜给他送金银行贿,拍胸脯说,这事只有你知我知。县官凛然答道,还有天知地知。 如果天灾是天威难测,那么人祸就是咎由自取。天灾对人类并没有甚大规模的打击,到目前为止,都是局部、小规模和短时间的,和战争、他杀、自杀,以及其他人类对环境、自身和其它物种的破坏、毁灭相比,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了。人祸的惨烈、破坏之深之广,真是让万物之灵长颜面无光,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灰头土脸,甚至威胁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然了解越多,生产力越发达,科学技术越先进,人祸的破坏和潜在破坏能力也是越大。人祸的背后是什么因素促成的呢?客观上是人口压力,主观上人是有知无畏,挣脱了一切束缚自身的枷锁,物欲横流,藐天蔑地,改天换地,天地给以的回报。就像电影里经典的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天灾和人祸兼而有之的,比如舟曲泥石流。人为砍伐森林、采矿后遗症,以及城镇规划失误,都加重了地震松垮山体和强降雨等天灾造成的泥石流的危害。再比如水灾旱灾导致粮食减产,供应紧张,价格飙升,对于发达国家和大国来说人民尚能应付,可是对于积贫积弱国家的人民,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收入都用来买吃的,也许还买不到。后果是什么?直接就是暴乱、社会动荡、揭竿而起;甚或更惨的,悄无声息的死去。因天灾而导致人祸。 在对天灾人祸的认识上,古人就说过,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能活。体现了古人对天灾不可抗拒的认识,以及对人祸的憎恶。 在对灾难判断标准上,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仅从人类角度或者说从对人类的影响上来认定灾难。生态灾难可能对人类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从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来看,更甚于直接加于人的灾害。比如这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比如多少多少物种的灭绝。要知道地球历史上有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应该也是灾难吧,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呢。如果把地球到目前为止的生命历程浓缩至一天的话,人类出现已经是深夜11点58分了。在这么短的时间片段内,人类领教毁灭性天灾的几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没赶上并不是说没有,这一点上,人们永远保持警醒的好。 灾难之前要预防、警醒、应用经验知识和高新科技手段尽量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灾难之后要吸取教训,比如记录汛期的高水位,改善新家园的设计。不能像映秀镇那样把地震灾后重建楼修在河道内,再遭受一次泥石流水灾。所谓亡羊补牢,总不能不长记性吧。在救灾善款的管理上,如果如传闻那样,把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慈善救灾款纳入当地财政体系,恐怕是大不妙的,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