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一代,海二代--万维有奖征文
  庆祝万维读者网创建15周年(1998年4月17日~2013年4月17日)
网络日志正文
虔谦:我的家国,我的归宿 2013-01-07 11:51:49

  引

  小时候,家是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地方,是那条卵石小路尽头那道散发着番石榴果香的栅栏,是那两扇用每年更新的红对联装点着的木门,是木门前那洒落着斑驳树叶的台阶,是在大门和大厅之间那承受着滂沱春雨的巨大天井……

  第一个离开家的是姐姐。姐姐要嫁人了。姐姐出嫁前在家里的那段日子似乎过得并不开心。也许那就是为什么她二十才刚出头就急急忙忙想要离开。那天,我呼叫着姐姐,泪流满面。第一次,我感到家里缺少了点什么;什么东西从家的能量中消失了。

  说到家,姐姐的离开是生活对我的第一次提醒:人世间,家不是恒定的。

  家,就其原来的词义上讲,不一定是你的归属,也不一定是你的归宿;家,衍生出了丰厚的含义,她意味着归属,代表了归宿。

  一

  同事格高.格德拉里的曾曾曾祖父(用他的话说是 great great great grandfather)来自西西里岛。他辛勤劳作,主人没多少钱给他,就给他一块地当赏钱。那时候土地不值钱,可格德拉里家族就因了那块地而繁衍发达!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到了格高这一辈,他连西西里都没去过!

  同事金哲熙是来自韩国的第一代移民,中间在加拿大住了几年,入了加籍。有一次他跟我说:他真不知道他是韩国人呢,还是加拿大人呢,还是美国人?

  我觉得这种自身定位上的模糊感对于第一代移民(不论从哪个国家来)来说很正常;这种模糊感会自然地在后来的世代里慢慢消失,清晰感会最终确立。现在你去问格高他是美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他会说你无聊!

  金哲熙和印度同事阿叔克都和我说过:很想把父母接来美国住。是啊,对于父母还在故土的人来说,儿时的家,就仍然在遥远的地方生动存在着,时不时向着游子的心海深情招手。

  18岁离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安海那个家当作自己真正的家,真正的大本营。为了探望对自己日思夜盼的爷爷奶奶,大学四年每个寒暑假我拼着小命单程两夜三天的南北颠簸都要回家。这个对家的依恋感到我出国后仍在持续。到了美国,有先生在身边,无奈小家意识敌不过大家意识。潜意识里中国、安海仍然是我的国和家。这种感觉的根本变化是在有了孩子以后。难怪在英语里,结婚的两个人还不能叫Family;Family 一定要包括孩子。送孩子上学,看着学校BUS 徐徐而去,听他们朗诵 Pledge of Allegiance, 念着:One Nation, Under God ……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美利坚,才真正成了我的第二家和国。

  孩子们飞快成长,什么时候还在你怀里,你肩上,什么时候他们就羽毛丰满了。大儿首先飞了,并且一下子从西南飞到了东北。送完大儿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小儿问我:“妈妈,你以为哥哥真的是因为喜欢纽约大学才选择去的纽约吗?”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我反问,心里是想当然的自信。

  “当然不是这样的。”小儿回答。

  “那他为什么去纽约?”

  “哥哥是想离家远远的。”小儿道出了秘密。

  当时我的心里像是阴阳电击起了响雷一般,我再问:“你哥哥亲口告诉你的?我怎么从来没听他说过?”这问一出口,我就知道自己问了个傻问题。果然,小儿“哼”了一声:“妈妈你真是…… 他怎么会跟你说呢?!”

  车进库房时我问小儿:“你呢?你也想离家远远的吗?”

  小儿看上去很潇洒的样:“不知道,不过要有机会上好大学,多远我也会去。”

  “你心目中都有哪些好大学?”

  “比如牛津、剑桥什么的。”

  看来我还得做好孩子出国的准备!想当初,当初我们不就是这样出国的?父母舍不得,我们不还是照样径直奔自己的前程? 现在,一切都打平了。

  作为海外第一代移民的我们,比一般中年人要承受更多的心理煎熬,体验更多家的失落感。我的美国同事们,虽然平时显得很独立的样子,但是每逢感恩圣诞,他们不论是飞着还是驶着都一定要去和父母团聚。父母再远,也在同一个国度。我们就不同了,我们的父母远隔重洋。另一方面,孩子们和我们之间的代沟既是时间上的也是地域文化上的,他们对家的眷恋远没有我们当初的强烈。大儿已经说了:以后不会再这么经常回来了,回来也不会呆太长了;我的意识却仍然停留在夫妻孩子和乐融融的温馨传统里。孩子们使得家成其为家;一旦孩子们都离开了,哎,家就将不家!

  二

  美国同事约翰娶了个中国太太,那一年冬天,约翰为次年暑假是否让孩子们去中国和太太起了争执,搞得有些心烦。他的心烦勾起了我的心烦,我意识到自己又是几载未得回家转了。

  我给姐姐打电话,问起家里的事。

  “家里还好,”姐姐说,“就是爸爸近来唠叨了些,说起你好多年都没回家过春节了。”

  姐姐一句话说得我心里翻江倒海。就像我一位朋友那样,多年没回家过春节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姐姐只不过是替我说出来罢了。

  “那,你觉得呢?”我问姐姐。

  “我觉得也是,这么多年了,家里过年不是少这个就是少那个……”姐姐的声调很是低沉。

  放下电话,我直接就上网查机票。因为时间比较近了,飞往中国的机票奇贵。那我也不管,只要老板能答应我请假就行。大概因为我平时出勤还不错吧,老板同意了我的请求。

  本来想给爸爸一个惊喜的,不过姐姐没能守住秘密。见到爸爸,我跳着蹦着唤着,爸爸含蓄地笑了笑,说:“你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记起来了,小时候爸妈常称我疯丫头。

  哥哥来了,带来了酒。姐姐来了,带来了一大堆吃的。爸爸喝了酒,话就多了起来。话题回到了爷爷奶奶和他们的老家。爷爷奶奶家本在惠安,离开惠安是被迫的。那一段离乡背井迢迢寻新家的艰辛历史爸爸和我们讲过多次了。每一次讲起来他都很激动。不久前,爸爸还重访了我们的惠安老家,还有那一片天蓝色的海。

  我还去了我的中学。这个我曾经天天在那里学习和操练的地方,没有姐姐领着我竟然不识路了。老家几经变化:拆迁,劈路,盖商场楼房戏院…… 我已经摸不到少年时老家的经脉了。然而我知道,有样东西就算是磨成了粉,它也在我心里。

  这次回家,没有吃到龙眼,也没有吃到青果(番石榴)。在我最早的海八路居所后面的农园里,有一棵大龙眼树。小时候我爬上去摘过龙眼。而番石榴,在我童年的第二个居所贤大宫的前院栅栏里就有一株。番石榴是我这辈子水果的最亲最爱。她的果香,几十米开外依然浓郁;果子入腹,两颊经久芳然。

  出国以后,我最思渴最嘴馋的水果,就是那故乡的番石榴。没有料到,不久前,先生在万兰溪崖往北五英里左右的一个农贸市场里买到了和我故乡一样的番石榴!真是奇妙,万兰溪崖,一个我断断续续把她当作归宿的美丽地方,长着我儿时的青果……

  三

  我来美超过二十年,在美国公司的工作也快十三年了。大约七年前,我第一次发现我在梦中说的竟是英语。梦中的言行应该是最自然最本能的了。尽管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海一代来说,归属感的重头仍在中国。那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第一代华人作家无法用英文写作。从语言,到文化,从大江大河,到细孔毛尖,从血到泪,从稚嫩童真到心肌老茧……归属感并不一定跟着眼下的家和国走,它由极其深厚的元素构成,使得 它有如宿命,无可抵御。

  我们的下一代就有些不同了。有的孩子仍然觉得他们是中国人,携带着中国血统里的许多情感;而有的孩子,他们至多只说他们是亚裔。这方面我比较矛盾,也可以说比较辩证。一方面我不想把沉重的归属感的包袱传递给下一代,我觉得四海为家的豪迈和潇洒比较好,比较自由解放;而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吸收双文化的养分,能够从文化的认同上去培养和体验谦卑和感恩。孩子们,他们英文流利,中文勉强,但不管怎样,他们知道三国演义、西游记,知道葱姜蒜的好处,知道梅州腌面,知道万金油和泡脚,知道八达岭、上海滩……

  我在美国信了基督,基督信仰在超越我血肉情结、赋予我灵命依归的同时,也让我对家国有了一番崭新、祥和的认识。我喜欢文学,有时想到文学国际奖我会有种沮丧感 ------ 不是得不到的沮丧,而是假如得到了算不到中国头上的沮丧。可又有时,我会特别亢奋,心里想:我多多努力,就能同时为两个国家争光:中国是我的母国,美国犹如我的父国。就像一个人有人间之父又有天国之父的那种美满快乐一般,能拥有两个祖国,两种温馨情感,能为两个国度奉献生命,是超级的享受和幸福!和两个国度之间关系的和谐与挣扎,构成我们这一代在归属感上特殊的欢乐和痛苦。

  我们家这栋房子年龄比我大。房子本来会漏雨,几年前我们下决心把屋顶翻了新。那以后,照先生的话说:再也不愁风和雨了。那个特别的中秋夜里,外面悄悄下起了雨。细细的雨声,像是有人在切切私语;再仔细一听,那雨依稀正是和我在谈心。柔性的力量是浑厚的。那漫天小雨,轻柔而执著,细密而宽阔,把每栋房子 (木头的,石头的,高耸的,低平的,灰色的,红色的,中国的,美国的,第一代的,第二代的 …… )和房子里的每个人 ------ 不管他/她心里如何规定自己,如何认同国家 ------  统统包裹了起来。

  小儿还在呢喃怎么这么晚了还有人在弹琴,在拉弦?我听不清琴声弦乐,它们被融入了无数的小雨滴坠落的谐音中,那雨声与儿时的没有两样。想起了我自己说过的话:

  面对未来,或许没有那么激情澎湃,却有如穿越了峡谷以后的科罗拉多河,爱意绵延,深情沉潜,总有远方的牵连,总有归心的期盼,总有暖暖的,过去、未来和现时的会聚点。

  我们的归宿不复苍凉。

  雨停了,一轮圆润皎月从我们一家人的梦海中冉冉升起……

浏览(21041) (1) 评论(3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swsw 留言时间:2013-11-15 06:55:59
文章写的很贴切感人,我也有同感,文化上我们的后一代将以我们的母文化彻底脱节,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被生活,宗教,战乱所逼而背井离乡,大都不能保持潇洒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常态。一代移民对 identity 的纠结是永恒的话题。
回复 | 0
作者:tintin9999 留言时间:2013-11-14 14:49:21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回复 | 0
作者:Next 留言时间:2013-11-14 09:07:21
有点做作。你如果真的那么想念你的老家,完全可以回去定居,特别是你的小孩都已大学毕业后。你现在不过是因为几年才去一次,老家对你已不是熟悉,习惯,反而是一种新奇,exotic, 再加上众人对你众星捧月一般,自然让你感觉不一样。
回复 | 0
作者:东河飞熊 留言时间:2013-11-14 06:13:02
自己的内心是所有中国人的家,也就是一颗由中国文化精神塑造成的心。中国人无论在哪里,只有具备中国的文化精神,在identity上就是中国人。即使中国人入乡随俗,信仰各种宗教,寻求精神寄托,到头来依然会迷失自己,对自己的identity会非常迷茫,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谁。而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就不会有这样的怅然若失的感觉。望你往自己的内心深处找,才能找到你的自我,你的归宿。我想这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
回复 | 0
作者:芳鑫 留言时间:2013-11-07 17:37:59
虔谦这篇落笔由浅入深,文思沉稳,有气势却不空泛。谢谢!一篇多方面获得享受的阅读。
回复 | 0
作者:虔谦 留言时间:2013-01-09 22:00:37
Dear Oak tree,

有的番石榴内部是粉色的,有的是白色的。
果香来自成熟的果子本身。
Somehow 我觉得你的问题很到点,我们说的一定是同一种果无疑。


克利西亚,谢谢你,问好!
回复 | 0
作者:Oak tree 留言时间:2013-01-09 21:37:02
Hi 虔谦,

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response. In your childhood 番石榴, were the fruit flesh pink color or white color ? Were 果香 from tree flowers, leaves, or from the ripe fruits ?
回复 | 0
作者:克利西亚 留言时间:2013-01-09 19:36:12
很好的分享!顶。Happy New Year of 2013.
回复 | 0
作者:虔谦 留言时间:2013-01-09 19:12:34
Dear Oak tree,

是的,你说的 "Asian guava" 也对!我用它GOOGLE了一下,搜寻图片,底下就是很多图片的连接 (你可以直接COPY/PASTE 底下的连接,就能看到许多图片):
https://www.google.com/search?hl=en&newwindow=1&q=%22Asian+guava%22&bav=on.2,or.r_gc.r_pw.r_qf.&bvm=bv.1357700187,d.cGE&biw=1600&bih=781&um=1&ie=UTF-8&tbm=isch&source=og&sa=N&tab=wi&ei=OyzuUMbpPKvFiwKaqIBo

其中有的还说到“番石榴”,它们就是一回事。

来生,特别感谢你评论了许多!...

老常,我想,我们把美国和中国和谐看待了,我们的归宿就在其中了。

草庐隐士,说的层面不一样。

谢谢queen,阿妞,落积山人,虫月水星,枫苑梦客,望那儿一汪,大幺,山哥,starlet,喜信,maiguai,虎林 等朋友弟兄姐妹们的评论分享,很感动!问候各位!
回复 | 0
作者:Oak tree 留言时间:2013-01-09 12:43:07
虔谦, thank you for the good writing.

Can you provide a link,a photo, or the correct English name for your“篮阿卜”or “拿佛”or childhood 番石榴 ? I suppose it is Asian guava " Psidium guajavaIs", not American guava
pineapple guava (Feijoa Sellowiana) , correct ?

I really like "番石榴果香", please help to identify the English name of your childhood 番石榴.

You are living in southern California, you actually can grow guava there.
回复 | 0
作者:虔谦 留言时间:2013-01-08 19:18:32
吾弃郎,我说的就是“篮阿卜”啊!我母亲说 “篮阿卜”的学名就是番石榴。我用番石榴搜寻图片,出来的是我所指的。我们安海话叫“拿佛”。

中西部人,我们真是又是同乡又是四海为家的乡亲!

何岸泉,你的评论比较深哦,我还在琢磨中。

看到老乡、乡亲,忍不住上来回应。还看到这么多的万维乡亲和兄弟姐妹,读到理解的文字,热情的文字,感受到一份厚重的同感和情谊,很幸福!谢谢了!

谢谢各位评论分享并问候老乡们、乡亲们、弟兄姐妹和朋友、文友们!祝平安幸福!
回复 | 0
作者:吾弃郎 留言时间:2013-01-08 16:18:01
补一句:第一次在美国的东方超市里见到“篮阿卜”(番石榴)时,我也是兴奋异常,但此篮阿卜非彼篮阿卜,脆香甜味与家乡的比差得太多了。龙眼亦然。
回复 | 0
作者:TigerForest 留言时间:2013-01-08 14:31:41
神给了你一颗柔软的心,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谢你的好文.
回复 | 0
作者:maiguai 留言时间:2013-01-08 10:30:04
好文章!海一代,海二代。。。

这次征文以来,真是篇篇奇妙!谢谢大家,我们有得好读了。
回复 | 0
作者:中西部人 留言时间:2013-01-08 08:58:35
我的乡亲. 你讲的这些地方都是我长大的地方.谢谢!
回复 | 0
作者:来生 留言时间:2013-01-08 07:28:13
第一次用拼音输入法直接打“虔谦”二字是,是打不出来的,最简捷的方法是,先打“虔诚”,再打“谦虚”,而后,定位虔谦二字。

由此,我感受到了虔谦这个笔名的含义,虔诚,谦虚。

在和虔谦有了几年的笔头交流后,这“虔诚,谦虚”四字便成了我想起虔谦时的代码。

虔谦的写作量是巨大且持久的,贴近生活,却有文学气息,有时看似字如平凡小石头,却总能带我走入意外的天堂。这份意外是我们相识后相知的原因。

虔谦是有信仰的,我是没有信仰的,但我们仍可互敬互爱,珍重相识缘分。想必这并非只有我和虔谦之间才能做到,而是心中有爱之人,必能做到。

所谓爱,何为爱,其实,真正的爱,不在于爱某国,爱某政府,爱某个宗教,倒是特别欣赏虔谦文字中流露出的,爱我们头上房顶下的每片空间,每个人吧。

我想,虔谦无非想告诉大家,每个人的生命,归宿在爱里!
回复 | 0
作者:吾弃郎 留言时间:2013-01-08 06:54:22
把一个家字刻画得入木三分!读罢酸酸的、暖暖的......
回复 | 0
作者:gsm0 留言时间:2013-01-08 01:36:31
作者说的中国,是在专制体制下的中国吧?如果你爱国不是爱政府,为啥老去独裁国获奖啊?
回复 | 0
作者:喜信 留言时间:2013-01-07 22:03:22
假如回归上帝创始的时代,又有哪个地方不可建舍作院当家为国?又有哪个民族不可称兄道弟呼姐喊妹?家国历来是每个人都难以割舍的爱,因为离开了神的人只能从至亲的家国获取所需要的爱。愿主基督再来,人人和睦共处,全地都是一家。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1-07 21:30:13
QQ好文。
用心灵抒写,有人用心灵来感受,有人用大脑来思索,有人用舌尖来品味,有人用唾沫来咂嘴,哈哈,文字有如此魔力,俺会心一笑。
回复 | 0
作者:starlet 留言时间:2013-01-07 19:51:31
马致远同志对一个人离家出走漂流在西方自由国度有绝妙的描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哈哈。
回复 | 0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3-01-07 17:27:15
好文!
回复 | 0
作者:草庐隐士 留言时间:2013-01-07 16:06:11
你的归宿不是上帝吗?怎么又不复苍凉了呢?不明白。
回复 | 0
作者:大幺 留言时间:2013-01-07 14:59:25
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你自己失去了自我,孩子怕了你是真的。
回复 | 0
作者:望那儿一汪 留言时间:2013-01-07 14:46:34
感人好文!
回复 | 0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3-01-07 13:53:08
虔谦好文!真切感人。家国,归宿,扯不断,理还乱。。。
回复 | 0
作者:何岸泉 留言时间:2013-01-07 13:34:27
好文,

在阅读此文时,一片极小的骨灰,在强烈阳光照耀下,飞入茶杯中。我即刻拿起水杯,一饮而尽。

北京猿人的骨灰,漂泊万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他的归宿----我的肚子。
回复 | 0
作者:野云 留言时间:2013-01-07 12:41:08
世间本无台,何处落尘埃?
只有去所,哪有归宿?
回复 | 0
作者:queen 留言时间:2013-01-07 12:40:50
好文,一篇用心写的好文。
回复 | 0
作者:落积山人 留言时间:2013-01-07 12:32:46
我在梦里说的是什么语言?我和先严都问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我发现,在醒着的时候说那种语言的环境出现在梦里,梦里说的就是那种语言。在梦里我与老婆说沪语,在梦里我与孩子说国语,在梦里我与同事说英语,在梦里我回到以前VW与老板说德语。
我是哪国人?手里攥着他国护照,可依然是中国上海人。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万维15周年征文 ,26岁
注册日期: 2012-12-05
访问总量: 2,210,8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老地雷:海二代,做垃圾收理工还
· 怡然:原乡,异乡,心灵的故乡
· 九头鸟:他反扭黑贼的手
· 大可:追逐快乐
· XTT:海二代在北京
· 叶友文: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分类目录
【征文列表】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老地雷:海二代,做垃圾收理工还
· 怡然:原乡,异乡,心灵的故乡
· 九头鸟:他反扭黑贼的手
· 大可:追逐快乐
· XTT:海二代在北京
· 叶友文: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 老钱:记原南工72771班北美同学
· 庄沈文:儿子在自信中放飞理想
· Licia:坚持住这个观点,永远不
【征文公告】
· “海一代,海二代”有奖征文揭晓
· 海一代,海二代 -- 万维读者网15
存档目录
2013-10-02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7 - 2013-08-31
2013-07-02 - 2013-07-31
2013-06-04 - 2013-06-25
2013-05-03 - 2013-05-28
2013-04-01 - 2013-04-25
2013-03-01 - 2013-03-26
2013-02-02 - 2013-02-27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6 - 2012-1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