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忽有一陣子想起了魯迅。和魯迅緊緊聯繫在一起是自己的學生時代,幾乎每年的課本里要見到他,見到他直到厭煩,乃至畢業後再不願看到這個名字。魯迅的小說,雜文始終沒有跨出民國年代,讀來很不上口,但同樣是民國的周作人,沈從文,梁實秋等的文章即便現在讀來依然順口,在追敘明清白話小說,也有上乘大作。總言之說魯迅的文章怎麼好,有言過其實了。 多少年之後,膝下兒子已就讀日本高中,翻開高一國語課本,久違的魯迅名字竟躍然在醒目的地方。也就是說所有日本國民可以不讀中國文學,但唯獨躲不開魯迅的《故鄉》,魯迅《故鄉》的日文譯本讀來很順,真佩服這位翻譯家。我曾讀過松本清張名著《點和線》的中文版,後來在日本生活,才發覺中國翻譯家將小說里東京的地名“有樂町”竟翻成“有樂村”而哭笑不得。都市裡若有村莊倒是二十一世紀人的想往。
我對《故鄉》最深的印象是大畫家吳冠中筆下的《魯迅的故鄉》名作,以及“閏土”,“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查看魯迅年曆,回故鄉紹興寫短篇《故鄉》是真實事情,他已決定攜母親和從未同房的正妻朱安,舉家搬遷北京,故鄉的祖宅田地賣了1000大洋,在北京花了4000大洋買下的四合院,兄弟三人三家過起了大家族生活。從這點看魯迅內心對己還是非常守舊的,至於後來和周作人夫婦鬧到大打出手而離開那是後話。魯迅無疑是個很會賺錢的文人,網上可以查得到,魯迅自立後平均每月的收入相當於2009年約3萬元人民幣,生活無憂才能寫出傳世佳作,所以我堅信曹雪芹絕不可能在窮困潦倒時寫《石頭記》的。俄國的老托老陀亦是如此。民國文人,除了書稿費或教書費外其實沒有什麼額外收入,當不可思議的是,魯迅的著作只到中篇,著作並未等身,“吐字如金”的他在稿費上是“吃虧”的,而他並不在乎。但偶爾有極細膩的描寫,在他的“豆腐乾”大的小說《肥皂》裡就有: 他好容易曲曲折折的匯出手來,手裡就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包,葵綠色的,一徑遞給四太太。她剛接到手,就聞到一陣似橄欖非橄欖的說不清的香味,還看見葵綠色的紙包上有一個金光燦爛的印子和許多細簇簇的花紋。秀兒即刻跳過來要搶着看,四太太趕忙推開她。 "上了街?……"她一面看,一面問。 "唔唔。"他看着她手裡的紙包,說。 於是這葵綠色的紙包被打開了,裡面還有一層很薄的紙,也是葵綠色,揭開薄紙,才露出那東西的本身來,光滑堅緻,也是葵綠色,上面還有細簇簇的花紋,而薄紙原來卻是米色的,似橄欖非橄欖的說不清的香味也來得更濃了。 "唉唉,這實在是好肥皂。"她捧孩子似的將那葵綠色的東西送到鼻子下面去,嗅着說。 "唔唔,你以後就用這個……。" 《阿Q正傳》是魯迅的招牌作品,阿Q到底姓什麼叫什麼,魯迅在第一章已寫得明確,姓趙已經不可能了,叫應該是“貴”或者是“桂”,至於為什麼寫上一個“Q”的符號?周建人描述得最接近作家的原意,那就是人的五官都不在了,只剩下一根辮子。魯迅筆下的阿Q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物,除了“堂堂的假洋鬼子”甚至過街的“阿狗阿貓”也要欺負他,可他還是找到他可以欺負的對象,那就是庵里的小尼姑,他動手去摸小尼姑的頭,還調戲到“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小尼姑哭着走遠,說了聲“斷子絕孫的阿Q!”,這一句“斷子絕孫的阿Q!”撐起了小說後來的發展,導致阿Q革命了。但這句“斷子絕孫的阿Q!”里的更深含義,很少有讀者去在意。試想,小尼姑是信佛的,為什麼出口卻是儒家倫理說教,“斷子絕孫”不干佛門規矩,只有儒家思想推崇傳宗接代,可見一個在廟裡修行的小尼姑,信仰是如此混亂。 阿Q的“精神勝利法”不僅是他個人的,當時整個未莊的人,整個中國都靠“精神勝利法”活在虛幻之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經過半個多世紀之後,一直到晚清,魯迅去世,二十世紀初年,很多中國人還活在這種虛幻的優勝中,明明是被人家打了,覺得自己是被兒子打了,無所謂;明明割地賠款,卻覺得人家就是貪小便宜,就好像我們今天公布北京市人均收入多少,每年的GDP多少?這能說明什麼?主流媒體的任務是高唱頌歌,報喜不報憂,掩蓋社會裡出現的諸多矛盾和分裂狀況,這是舉全國之力的“精神勝利法”,具有中國特色至今未被忘卻。從這點看魯迅思想的偉大遠遠超過了他的文字。 魯迅通過阿Q的革命無疑在諷刺或揭示辛亥革命的真實面目。一個堂堂寫進中國近代史,顛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革命運動,其真實的背後有多大的外國勢力,金主參與被隱藏起來。至於革命的綱領,“民族”“民權”“民生”因為四九年後宣傳需要,只留下“民族”,後兩個被閹割了。像阿Q這樣的大多數貧民,他們眼裡的辛亥革命真如阿Q夢裡所期盼的,“得得,鏘鏘,得,鏘令鏘,我手執鋼鞭將你打……”土地,元寶,洋錢,老婆,你姓趙有的,今天改作我有就是革命了。 魯迅作為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盟主,“魯郭茅巴老曹”被三八年以後的延安和四九年新中國尤為正面推崇。今天再評論那個時代的文學,魯迅的小說和巴金的《寒夜》,錢鍾書的《圍城》,老舍的《駱駝祥子》《斷魂槍》等缺乏超越時代的魅力。《故事新編》是魯迅晚年的作品,文采可謂最佳,有道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以下節選自《鑄劍》的開篇,主人公眉間尺惡鬥老鼠: 眉間尺剛和他的母親睡下,老鼠便出來咬鍋蓋,使他聽得發煩。他輕輕地叱了幾聲,最初還有些效驗,後來是簡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徑自咬。他又不敢大聲趕,怕驚醒了白天做得勞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親。 許多時光之後,平靜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撲通一聲,驚得他又睜開眼。同時聽到沙沙地響,是爪子抓着瓦器的聲音。 “好!該死!”他想着,心裡非常高興,一面就輕輕地坐起來。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門背後,摸到鑽火傢伙,點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裡面了;但是,存水已經不多,爬不出來,只沿着水瓮內壁,抓着,團團地轉圈子。 “活該!”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鬧得他不能安穩睡覺的便是它們,很覺得暢快。他將松明插在土牆的小孔里,賞玩着;然而那圓睜的小眼睛,又使他發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蘆柴,將它直按到水底去。過了一會,才放手,那老鼠也隨着浮了上來,還是抓着瓮壁轉圈子。只是抓勁已經沒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裡面,單露出一點尖尖的通紅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氣。 中國曾有過傑出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現代小說怎麼評也遜色於歐洲,俄國,唯有詩歌。王國維的成就在於國學,甲骨文考古研究,若讀過《人間詞話》裡《人間詞甲稿乙稿》他個人的作品的話,一定會認為他還是為寫詞高手。同樣接觸魯迅的阿Q和雜文多了,會誤以為這就是魯迅,而他的書法和詩歌往往鮮有人提及。 題三義塔 魯迅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