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噶瑪蘭的博客  
维特鲁威人  
https://blog.creaders.net/u/1016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量子力学的康德哲学思考,从上帝不玩骰子说起 2021-09-01 19:04:37

Maddog兄的热帖《时空是大问题》中有段掷地有声的立论“真实世界”需要一个事。。。那就是“秩序”! 而量子世界的“秩序”就是:概率!


我总是羡慕别人能够说出像“秩序就是概率”这种辩证,有哲学味道,让人感到不明觉厉的佳句!然而,我的世界观始终坚信:“上帝不玩骰子”😂😂!用老爱当挡箭牌在跟帖里憨狗兄容易,但真按这个观点写成帖子挑战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则恐怕会引起争议和砖头😏😏。量子力学话题上我以前只是打酱油。所以现在临时抱佛脚,翻阅一堆教科书恶补之后才像休谟所说,“战战兢兢”地向狗兄和吃瓜群众们交卷。本家庭作业纯属沙龙闲聊,一家之言管中窥豹甚至酒后胡言乱语,权当抛砖引玉,挖坑旺坛。



Kantian们对自然科学往往都是从哲学和世界观视角阅读。所以,这份Kantian的闲聊作业里分享的(恰恰也是这些教科书所忽视的)也主要是个人以康德哲学的视角对量子力学的思考,而不是其数学形式和计算练习。这堆枯燥量子力学教科书确实映证了一个有趣的说法,即物理和哲学界早已分道扬镳。这也许是为什么大胆无畏断言“哲学已死”的霍金却又愚昧无知地拾康德和庄子的牙慧,又是为什么本应简洁自然的量子力学却叠床架屋地充斥最适合奥卡姆剃刀的“原理”。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也形同陌路。量子力学教科书大都避而不谈“概率波”在量子场论视角下已经毫无意义。量子场论(特别是从施温格做用量原理而不是费曼“概率路径”出发),依我之见,默默认同的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那个上帝不玩骰子的世界,不再考虑“概率波”或者“粒子波”,从而也不再在意EPR悖论,当然也不需要(甚至可以解释某些)哥本哈根那堆“原理”。


上面提到的那个施温格曾经说过:“爱因斯坦的最大失误是引入了光子(photon)一词”。这个施温格是量子场论的传奇大神,因量子电动力学的贡献与费曼和朝永一振郎共享诺贝尔奖。施温格不如费曼讨人喜欢,甚至现在量子场论教科书大都采用费曼路径积分的途径,而不介绍施温格的做用量原理的思路。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物理还是哲学视角来看,施温格的原理要比费曼的路径积分自然且深刻,虽然两者均是重新发明惠更斯的轮子(以后另写帖子闲聊)。包括费曼自己都既生瑜何生亮地默认,施温格要更胜一筹甚至同时代几乎无出其右。


不过,施温格对“光子”一词的责备其实让老爱躺枪了。“光子”(photon)一词并不是老爱,而是他人的发明。但老爱挨的这一枪也并不冤枉,因为他确实是在photon一词出现之前就不遗余力地推动photon概念的普及,包括1905年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当时老爱用的词是“光量子”,light quanta,还算贴切),1923年之后对康普顿散射的“粒子说”鼓吹,和1925年提出的波色爱因斯坦统计,等等都有将光看作“时空中实在的定域粒子”这种概念的影子。很难将老爱与“光子”撇开干系。老爱自食其果😂😂,这个误导的概念后来深深地融入与老爱对立的哥本哈根学派教条甚至费曼的路径积分。


从这种“粒子”而非“量子”的观点出发,包括光在内的微观“粒子”均是某种可以区分彼此的“定域粒子”。这种粒子本身包含其动力学和内秉属性。而波函数则不过是其外在的运动学特征。换句话说,波函数并不是粒子本身,而是粒子可能位置和运动(速度)的描述。


而与"粒子"观点相对立的则是薛定谔和德布罗意的波的观点。其信条认为波函数就是事物本身的描述,它具有量子性(quantum)而不是粒子性(particle),并不存在那个骑在波函数上的定域粒子。


这两种南辕北辙观点的分歧充分体现在对测不准原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按照哥本哈根正统“粒子”观点的解读,测不准关系体现了对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的相互干扰。对位置的测量必然会干扰其动量,对运动的测量则会扰动其位置,所以测量误差不能同时为零。这个解释显然很牵强,因为测不准关系的推导中并没有任何与测量有关的参量出现。“测量干扰”,甚至“观测者心灵干扰”完全是一种伪科学的凭空臆断。更何况,对“粒子”位置的测量难道不会干扰位置本身?而量子力学中并不存在这个“位置对位置”的“测不准关系”。


按照“波”的观点,所谓"测不准关系"纯粹是波的傅立叶特性,也就是波的时域(或空域)与频域共轭关系的不对易性的体现。位置空间中越趋于定域(集中)的分布必然是频谱空间中越趋于弥散的分布,反之也然。


“波”的观点有两个与量子场论不谋而合的推论。第一个推论是“空域的非定域性”:对理想的单一频率波(频域中仅为一点),其空间是无孔不入的广延“波场”(理想模型可以视为无穷大,比如正弦波)。第二个推论是“本征态越迁的无过程性”:这个无孔不入甚至理想情况下可看作无穷广延的“波场”的任何一个可测量本征态都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单一事物状态,这种本征态之间的越迁,无论所涉及的空间多么广延(甚至无论其各区域间是否相通),都是不具有可观测中间过度时空过程的“瞬间事件”。


以康德哲学的世界观来看,我们人类认知中的先验和习惯思维模式反过来形成了表象中的自然规律,即所谓人为自然立法。用霍金的说法就是,我们是球形鱼缸中看世界的鱼。这个“球形鱼缸”不过就是对人类先验思维的一种拾人牙慧的粗浅表述,还不如庄子的“夏虫语冰”来的形象。在宏观世界中,我们大脑几百万年演化形成的先验认知范畴总是习惯性地将宏观物体视为可以分解的组成部分。而当一个物体塌陷到某一个点时,我们也习惯于认定该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必然先向塌陷区域移动收缩,类似泄了气的皮球。在这个中间过度过程中,其各个部分移动速度自然受光速不可超越的相对论约束。这个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形成了我们认识表象中的一条自然规律。然而,从“波”和量子场论的观点看,人类思维赋予大自然的这个宏观“自然规律” 不适用于只能视为瞬间事件的微观量子“波场”的本征态的越迁。波的塌陷(或波场本征态状态之间的越迁)类似被针扎破一点而瞬间崩溃的肥皂泡,没有其“组成部分”向空间某个具体位置的移动收缩的中间过渡的时空过程,自然也不会有超光速移动现象。


从上面这个两个“波场”推论(原理)出发,我们可以不需要上帝来掷骰子,也不需要任何哥本哈根“道理不够,原理来凑”的那些正统“原理”,即可解释所有量子力学现象,包括变化多端的各种量子干涉实验,EPR和量子纠缠等等。


本沙龙闲聊仅以惠勒的单光子延迟选择实验举例。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易懂,且如今单光子发生器已经商业化了,雨地美女都能让孩子在家搭这个实验😄😄。最关键的是,这个实验直接否定了哥本哈根的“粒子”的概率波解释。该实验表明,哪怕单个光子的传播也同时波及所有可能光路并形成自我干涉,而不是按照波函数给出的概率选择其中某一个可能的光路并与经过不同光路的其他光子形成干涉。所以光子更像纯粹的波,而不是哥本哈根解释那种“骑在”波函数上的定域粒子。


单个延迟选择实验更令人匪夷所思之处在于所谓光子路径选择的先知先觉。实验中人们在该单光波已经通过了分光点(双缝,或半反半透镜)之后再决定是否让光路达同一终点。在这种光路设置的延迟选择情况下,实验发现,光子似乎在通过分光点之前就已经预知人们之后对光路的设置。如果之后的设置调整使得光路终结于相同的探测器,那么这个单光子会选择通过所有的光路,使之能够按波函数产生干涉。如果之后的设置的调整使得各个光路始终保持独立,并到达不同的探测器,那么光子会先知先觉地按波函数给出的概率选择只通过终端有探测器的光路之一,使之能够到达其中唯一一个探测器,光子似乎又具有了单一的粒子性。这种看似先知先觉的现象在哥本哈根的量子解释中只能以量子系统不遵守因果律来解释


如果我们将波函数(或者场)视为“量子”本身的属性,而不是定域粒子的运动属性(也就是量子并不是骑在波上的粒子),并接受波函数塌陷的非定域性,那么对于单光子的自我干涉和延迟选择实验中光量子路径选择中看似先知先觉的现象都可以很自然地予以解释。


从上波场的第一推论,哪怕只有一个光量子,其波场也将无孔不入地波及所有光路可到达的探测器,而不是按上帝的骰子或者先知先觉因果倒置地按是否将要参与干涉来决定进入某条或某几条光路。


当所有光路上的光波振幅(波函数的模)相等时,理想情况下,要么所有光路终端探测器都有同样机会(甚至荒谬地会同时有一个以上的探测器)捕获该光子,要么只有光路较短的探测器才有机会捕获该光子。而真实情况下,探测器本身的热力学涨落(以及感光元分布的随机性)和第二推论的“瞬间事件”决定了实验室范围之内,无论光路长短,所有探测器机会均等但每次只能有一个探测器会有幸捕获该光子。这类似于一个肥皂泡飘向N个此起彼伏以同样幅度和频率上下跳动的针头。显然每一根针都有1/N的机会刺暴这个肥皂泡,但因为同一个肥皂泡只能被刺爆一次,所以只有最合适的瞬间跳的最高的那根针头会中彩。


如果该单光量子光波到达不同探测器上的振幅不同(比如由于干涉叠加或抵消),同样由于探测器本身的热力学涨落(而不是上帝的骰子),使得各个探测器的捕获该光子的概率将正比于量子场论计算给出的捕获截面,即正比于光波振幅(波函数模)的平方。同时,由于第二推论所说的“瞬间事件”,每次也只能有某一探测器有机会刺暴(捕获)这个光子。


因为波场无孔不入波及所有光路,而捕获的概率分布选择在最终,因此干涉的延迟选择对干涉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概率波的概念和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正统解释是自伽利略开启现代自然科学以来人们所挖的最大的坑,没有之一,无论从物理还是世界观上而言。虽然不可否认其对量子力学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但这种贡献与托勒密地心说对人类知识的贡献一样,应该翻篇了。


本贴开始那张照片是网搜拿来娱乐的。不敢冒充那么有学问,我真实的桌面是下面酱紫的(旧照)。有图有真相,杯子已空,先干为敬,不喝高的的吃瓜群众不是好的酱油党。敬请狗兄,雨地美女,酷兄,和VIP兄以及其他大拿们斧砍拍砖。


浏览(7530) (6) 评论(4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嘎拉哈 回复 hare 留言时间:2021-09-08 16:25:27

【这样的讨论很好,兴趣在探索知识,而非作者个人!作者是个好榜样!万维上这样时候鲜有。谢谢作者!】


---- 跟绝大多数反共老海黄一样,你小子私货太多。总是想着收编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私货。这就是您失败的原因。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8 16:22:33

除了计数系统之外,数学的第二个系统是公理系统。例如数论就是建立在皮亚诺五大公理(Peano axioms)的基础上的。

跟计数系统一样,皮亚诺公理系统同样是简洁的要死。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8 16:09:35

【都不是,也都是。关键是“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本身都不能完全准确描述数学的来源。】


---- 我发现,其实数学本身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套系统。

按照费曼的解读,数学的本质是数数(counting mumbers)。例如从最早的亚马逊原始部落能够数到三,到如今能数到无穷大(至少理论上如此)。之所以说数学是发明,在于计数系统的确是人类的发明。例如,10的十次方这么巨大的数,只需五个符号即可表达:"1 0 ^ 1 0". 类似地,罗马数字也有类似的“大数表达功力。”


设想一下,如果用在地上画道的办法取代计数系统,那么要想数数一个茶杯里的沙粒数,就需要全世界的沙滩用来画道。


回复 | 0
作者:hare 留言时间:2021-09-08 13:40:20

这样的讨论很好,兴趣在探索知识,而非作者个人!作者是个好榜样!万维上这样时候鲜有。谢谢作者!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7 22:58:27

【那么数学到底是人类的发现还是发明呢】

都不是,也都是。关键是“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本身都不能完全准确描述数学的来源。


“发现”通常指对超越人类之外的客观存在的认知。“发明”则指人类有意识地创造性活动产生的人类之外并不存在的认知。


如果认同康德,胡塞尔,彭加勒,以及数学直觉主义学派的观点,数学不是像数学柏拉图主义以为的那样是超越人类的客观存在,而只是人类意识中的抽象,是人类先天认知结构的结果。从这一点看,数学不能说是发现。


但另一方面,数学由确实是我们认知结构的某种必然结果,数学家们的工作就是在寻找这种认知结构的内容,从这一点看,数学又不能算发明。


所以,我认为,纠结名词上的认定没有意义,关键是不要将这种存在绝对化和独断化(比如数学柏拉图主义,数学逻辑主义,甚至形式主义)。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7 22:47:07

我谦虚也是对人。我鄙视岳不群趋炎附势和孔乙己自命不凡之流,敬佩嘎博哲评和时评那种直言和犀利!


哲学上,我认为自己只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牛角尖钻的比较深而已。不像嘎博那种大格局。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gmuoruo 留言时间:2021-09-07 22:38:30

谢GMUORUO博。本来想在这里回答,贴了半天贴不上,发现是回帖有长度限制。为了避免零碎化答案,我另开了一帖专门回答GMUORUO博的质疑。


https://blog.creaders.net/u/10162/202109/413014.html


再次感谢

回复 | 0
作者:gmuoruo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7 17:48:02

你理解正确!虽然有些把话读反了。

--------

有些话读反了,是因为觉得你很推崇康德。很久前读过,康德之所以轰动,是因为他解决了休谟的问题,重新让人们相信科学(几何,牛顿力学)是绝对准确的。用你的介绍就是,康德发现科学是“人給自然立法”,因此不需要通过实验永无止境地验正。

但康德显然错了。康德之后,人給自然一再重新立法,还是没一个让人有100% 的信心。不要说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就是量子场论,相对论,也极可能是错误的立法,必须永不停止地验证。换言之,休谟还是对的。

感觉你因此把康德的贡献转变为“人类理性思维无法超越自己的直观感知和知性结构的囚禁”恰恰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真实含义和最贴切的表达”。但这样的见解与帕拉徒的洞穴囚徒没什么差别了。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7 16:33:31

那么数学到底是人类的发现还是发明呢?按照经验与先验的划分,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认为数学是发明。因为数学肯定不人类用望远镜观察到的。

但是另一方面,发现还是发明,本身就是即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发现v发明本身就是correct by definition。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7 16:23:03

【我之前正好写过一篇《数是真是存在吗?》。在我看来,“数”都是人类思想内的存在,更不要说数学了。如果非说“数学即宇宙”,那个宇宙也是人类意识中的宇宙而已。】


----- 与大多数科学家的“数学工具论”不同,泰格马克坚定地认为数学是人类的发现(discovery)而非发明(invention)。显然泰格马克的立场与“人类为自然立法”是相反的。即,如果数学即宇宙,那么泰格马克是没有选择的。他只能认定数学是发现。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7 15:26:28

【很荣幸能和嘎博交流。嘎博的博客以前我去看过,相比之下,聊哲学我只能算打酱油的,所以往往只做吃瓜群众。】


----- 您很谦虚。跟您相比,我更是打酱油的了。以前没怎么注意您的博文。刚刚读了几篇,发现您的基础比我扎实。我也是纯属业余爱好。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7 09:54:20

【与物种相比,个人只是饲料而已。】


---- 解释一下。按照康德,饲料(fodder)是用来喂物种(species)的。即,个体是为物种而生为物种而死的。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7 09:50:16

【按照康德的思想,道德法则一定是来自集体强迫的,而非个人自由意志的。这就是责任伦理学(deontological ethics)】


---- 康德认为,道德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或者说,自然是有计划的(natural has a plan)。这里的“计划”可以理解为目的或者因果关系。人类的目的即自然目的。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最激烈的反对者。人们把康德归类为后现代主义,显然是有道理的。首先,康德认为道德只对物种才有意义。与物种相比,个人只是饲料而已。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7 08:43:12

【人如果都关心,人类共同的意识结构(范畴)即保证了我们意识中的自然法则具有普遍必然性,又约束了我们会意识到什么样的自然法则。】

------- 是这样的。简单来说,康德的纯理性批判,指出了超越现象自身的自然法则,即things-in-themselves,是没有意义的。但同时,现象范围之内的人类实践法则,即道德法则,又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必然意义的。(meaningless v fully meaningful)

按照康德的思想,道德法则一定是来自集体强迫的,而非个人自由意志的。这就是责任伦理学(deontological ethics)。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23:05:52

【科普,科学,哲学这类话题,是因为话题本身而有意义。不是因为谁的答案正确而有意义。希望今后多交流。】

很荣幸能和嘎博交流。嘎博的博客以前我去看过,相比之下,聊哲学我只能算打酱油的,所以往往只做吃瓜群众。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23:02:33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实是一回事。讲的都是一种等效原理。即,世界上存在着不可描述的独立法则,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独立法则,完全是同一回事。

这个原理,我也是最近才绕明白的。以后若有空,我会写一篇这方面的博文。到时欢迎探讨。】

再点赞一次。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23:01:02

【所以,自然法则,是因为人们的关心而存在的。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意思。】

康德那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方面,自然法则首先只存在于人类意识表象之内。人如果不关心,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意识和思考,当然谈不上自然法则。但第二方面,人如果都关心,人类共同的意识结构(范畴)即保证了我们意识中的自然法则具有普遍必然性,又约束了我们会意识到什么样的自然法则。


双缝实验的概率波模型就是第二方面的表现。当然,如果人类没有关心微观世界,这个模型也不存在,这属于第一方面。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22:53:30

【世界上存在着不可描述的独立法则,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独立法则,是一回事。】

点个大赞!这种理解我隐约也有,只不过没能说的如此精辟!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21:30:33

【所以,自然法则,是因为人们的关心而存在的。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意思。】


----- 自然法则的“依关心而存在,”与电子双缝实验的粒子特征的“因观察而存在”是有些否类似呢?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12:23:47

【世界上存在着不可描述的独立法则,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独立法则,是一回事。】


---- 举个例子。设想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之前,所有的自然法则,包括牛顿定律本身,都应当是以“原封不动”的方式存在着的。所以,独立于人类的自然法则,显然是存在的。所以,人为自然立法的说法,显然是荒唐的。

上述逻辑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违反了逻辑的一致性的。而真正一致的逻辑是这样的。真正独立的自然法则,必须是非人格化的。即,必须排除牛顿定律的。但是一旦排除了牛顿定律,人类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就跟猴子没有区别了。而猴子与人的区别是,跟石头一样,猴子从来不关心自然法则。


所以,自然法则,是因为人们的关心而存在的。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意思。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12:06:27

【逻辑上,叫做非一致性。即,A=A, 与非A都是正确的。】


--- 更正一下。A=B, 与A=非B 同时正确。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12:00:36

【世界上存在着不可描述的独立法则,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独立法则,完全是同一回事。】

---- 我发现,理解人为自然立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继续再很多鸡与蛋一类问题上枉费经历。例如,数学到底是发现还是发明?上帝是否存在?所有这类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是一样的。即两个答案对等正确或者对等错误。逻辑上,叫做非一致性。即,A=A, 与非A都是正确的。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6 11:50:46

【如果非说“数学即宇宙”,那个宇宙也是人类意识中的宇宙而已。】


----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实是一回事。讲的都是一种等效原理。即,世界上存在着不可描述的独立法则,与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独立法则,完全是同一回事。

这个原理,我也是最近才绕明白的。以后若有空,我会写一篇这方面的博文。到时欢迎探讨。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回复 噶瑪蘭 留言时间:2021-09-06 11:18:43

【我之前正好写过一篇《数是真是存在吗?》。在我看来,“数”都是人类思想内的存在,更不要说数学了。如果非说“数学即宇宙”,那个宇宙也是人类意识中的宇宙而已。】


---- 刚刚读了您的《数是真是存在吗?》非常好的文章。盖莫夫的《一到无穷大》,是我读过的所有科普书当中最引人入胜的一本。


科普,科学,哲学这类话题,是因为话题本身而有意义。不是因为谁的答案正确而有意义。希望今后多交流。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gmuoruo 留言时间:2021-09-06 10:55:27

谢gmuoruo博。


【如果没有理解错,作者认为粒子是虚幻的,场才是真实的】

如果说虚幻VS真实,我人为粒子和场一样虚幻,也一样真实。在微观尺度上,两者都不是直观表象,而是间接的,甚至抽象的表述。


本文并不是讨论形而上,而是形而下。具体的说,概率波所描述的那种“粒子由概率决定传播”的图像是错误的,已经在现代实验(单光子干涉,延迟路径选择,WHICH-WAY等等)面前矛盾重重(太专业了,就此打住)。


另外,不必在乎谋篇文章的说法,甚至爱因斯坦当年的判断(定域性和为变量)也都实打实地被现代实验证伪。现在这个领域众说纷纭,哪个也不是金科玉律,更何况一篇具体文章。如果想找到真理,最好的办法是分析比较判断对实验的各种解释,甚至自己常识做出解释。


【但读到这里,反倒让人得出相反的结论:人无法給自然立法】


你理解正确!虽然有些把话读反了。

“人为自然立法”说的恰恰就是“人是洞穴中的囚徒”。或者用康德术语表达就是“人类理性是自己知性和直观感知的囚徒”。这也正是我所有帖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正是这篇文章提到“夏虫语冰”那段的意思。


重点重复一遍:“人类理性思维无法超越自己的直观感知和知性结构的囚禁”恰恰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真实含义和最贴切的表达。


回复 | 0
作者:gmuoruo 留言时间:2021-09-06 06:31:34

如果没有理解错,作者认为粒子是虚幻的,场才是真实的。

但显然很多人持相反观点。比如:

粒子是真实的

Victor Stenger

在 2012 年 12 月《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中,物理学家 David Tong 发表了以下声明: 物理学家经常教导说,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离散粒子,例如电子或夸克。 那是谎言。 我们理论的基石不是粒子而是场:连续的、流体状的物体遍布整个空间。

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没有人观察过量子场。 量子场是量子场论中的纯数学结构。

,,,

博主一系列高水准的文章介绍论证康德的人給自然立法一说,但读到这里,反倒让人得出相反的结论:人无法給自然立法。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01:27:13

原文是沙龙BBS闲聊。为了能适合众人兴趣和口味,尽量写的通俗易懂。所以即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只能归于杂谈。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01:23:33

超越人类直观感知经验之外的现象(微观,或宇宙学)出现颠覆直观或常识的行为/规律并不出人意料。如果都能符合直观和常识,反而会令人失望。


对这些超越人类直观的规律,仍然可以用理性抽象思维(包括数学)去思维和表达。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01:18:38

【我对量子力学同样是一直在困惑中。从双缝衍射,到量子纠缠,在量子尺度之内,基于先验的伽利略直觉显然已经失效。】


这并不奇怪。现代物理学绝大多数已经是人类直观之外的东西,包括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


【费曼给了俺一些安慰。他说,所有声称懂量子力学的人,都说明他们不懂量子力学】


费曼说这话至少是半个世纪之前了吧。我们现在对量子世界的认知并未在费曼时代原地踏步,而是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近20,30年的实验已经证实了非定域量子效应(量子缠绕)。我们面对更多的问题,但也比费曼时代对量子力学有了更多的理解。更何况,费曼本身的理解(路径积分)现在看来就存在根本问题。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1-09-06 01:10:33

“数学即宇宙”太笼统了。可以解释为柏拉图主义,或者某种客观唯心主义,也可以解释为理想丰满的理性主义的自然科学家。


这个“泰格马克”是哪年说的这话?30年代之后,数学绝对化的迷蒙已经破灭。数学在数学领域之内已经不是“宇宙”了,更不要说在自然科学这边充当宇宙。


我之前正好写过一篇《数是真是存在吗?》。在我看来,“数”都是人类思想内的存在,更不要说数学了。如果非说“数学即宇宙”,那个宇宙也是人类意识中的宇宙而已。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噶瑪蘭
注册日期: 2015-08-22
访问总量: 120,05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关于真实性及惠勒实验论述的商榷
· 相对论那点事,百年江湖,幡动还
· 摩西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与毗邻居士谈神学和理性,从《信
· 共时性(上):“一切都不是巧合”
· 塞克思的遐思:一个哲学家的五十
· AI的哲学 ---【蚁群对大象】
分类目录
【杂记】
· 数是真实的存在吗?
· 我们和牛蛙的世界观,巴黎辩论99
· 2013,LAKE TAHOE
【历史】
· 相对论那点事,百年江湖,幡动还
· 摩西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老孔父子》中的老孔为什么不哀
· 古罗马是如何站上C位的 (上)
· 希腊罗马柱式的“艺术”与“道”
· 古罗马共和的一些政坛轶事
· 罗马帝国盛世安敦尼王朝的终结
· 十九世纪法国艺术(2)新古典主
· 十九世纪法国艺术(1)新古典主
【艺术】
· 《老孔父子》中的老孔为什么不哀
· 十九世纪法国艺术(2)新古典主
· 卢浮宫随拍(1)。。。。。
· 十九世纪法国艺术(1)新古典主
【杂文】
· 关于真实性及惠勒实验论述的商榷
· 与毗邻居士谈神学和理性,从《信
· 共时性(上):“一切都不是巧合”
· 塞克思的遐思:一个哲学家的五十
· AI的哲学 ---【蚁群对大象】
· 答G君,康德哲学质疑问答续。
· 关于休谟诘问和康德的“人为自然
· 量子力学的康德哲学思考,从上帝
· 从康德唯心论不是唯心论说起
· 苏格拉底的悖论:如何证明我妈是
【冬季】
【老歌】
· 花咲く旅路ー原由子
· 花咲く旅路
存档目录
2023-07-09 - 2023-07-09
2022-08-08 - 2022-08-22
2022-02-06 - 2022-02-07
2021-10-10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09
2021-08-01 - 2021-08-22
2021-05-04 - 2021-05-19
2021-04-07 - 2021-04-26
2016-10-16 - 2016-10-16
2016-09-27 - 2016-09-30
2016-06-03 - 2016-06-10
2015-08-22 - 2015-08-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