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海之鷹的博客  
海上的老男人  
https://blog.creaders.net/u/11921/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為什麼中國人叫漢族 而不是叫秦族 2017-05-09 00:04:47

華夏民族首統一於秦朝,一般來說稱其為“秦人”“秦族”是順理成章的事。為何會棄“秦”用“漢”,難道真是因為秦朝殘暴不得人心?

 

  一襲黑衣的秦朝軍隊

  自漢至清兩千多年,各朝代國號數十個,先後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稱,但都被“漢人”逐一擊敗,“漢人”早已與歷代國號無關,成為漢民族的專用詞。漢朝後,“漢”國號仍為後世諸多漢族建國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漢族建國者也以“漢”為國號。這在其他國號上非常罕見,他們為何如此?從最早漢帝國的漢人到如今凌駕於所有國號之上的漢族,“漢”是如何完成這不可思議的轉變,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大民族族稱的?

  從China秦到“甚美”的漢人

  我們為何棄“秦”用“漢”,這其實跟China有關係。現今,大部分人以為英語中中國China是源於瓷器china,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中國並不源於瓷器china

  China從印度而來英語最早中“瓷器”是porcelain,中國瓷器則為Chinaporcelain 或 porcelain of China,在17世紀,開始出現chinawrea (ware意思是物品、器皿)來專門指“中國瓷器”。

  不過後來ware在口語和書面語中被省去,china和porcelain都可以指“瓷器”。也許是後來china“中國瓷器”名氣太大,搶了porcelain風頭,彼此起源顛倒。那麼問題來了,China從哪兒來?答案是印度。

  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印度梅陀羅笈多王(King Candragupta)在位時,大臣商那閻(Chanakya)所著的《政論》中就出現“Cina”。Cina被普遍認為是China的起源,但對於Cina的具體所指歷來爭議不斷,觀點有數十種:德國學者李希霍芬(Richthofen)源自越南的日南說,法國學者拉克伯里(Lacouperie)源於古滇國的滇國說等等。

  “China源於Cina,Cina源於秦”的觀點最早由1665年由耶穌會士衛匡國提出,後經德國學者勞費爾和法國學者伯希和論證,逐漸成為主流。根據他們的研究,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秦國敗義渠(今甘肅、陝西和寧夏一帶),吞巴蜀,稱霸西戎,又因位於華夏民族西出要衝,與印度在西南緬甸發生貿易關係,秦的名號由此傳至印度,譯為Cina。

  此時的印度與中亞、兩河流域以及埃及、希臘和羅馬存在着活躍的貿易關係和其他交往,受其影響希伯來文的Sininm,羅馬拉丁文的Thin,希臘文的Tzinitza,以及英語China都從Cina衍化而來。由此可看出,長期偏居西域,一直被中原諸侯視為戎狄的秦人,是域外文明(尤其是西部)接觸最多的華夏民族,“秦人”成為對華夏民族的普遍稱呼。

  “秦人”,更喜歡稱“漢人”秦朝建立後取“秦”為國號,始皇北擊匈奴,降服百越,進一步擴大鞏固了“秦人”使用範圍。可在華夏民族內部,秦朝人並不自稱“秦人”,他們似乎更喜歡後來的“漢人”。漢人的“漢”雖源自劉邦,但並不是劉邦自己的選擇,而是被迫無奈才接受的。

 

  秦末群雄蜂起,項羽和劉邦實力最強,各路人馬爭先滅秦,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沛公劉邦最先攻入關內,本該獲封關中王,但卻出了大變故。

  當時的群雄首領主持分封的楚霸王項羽為避免其他勢力同自己爭奪天下,從各隊人馬駐紮地就近取名,“分其地而王之”,共有獲封為18人為諸侯王,劉邦恰好駐紮在漢水,被封為“漢王”而不是“關中王”。劉邦非常生氣,不打算受封,寧願魚死網破,攻打項羽。劉邦的氣憤是有原因的,這可不僅僅只是封號幾個字的差別。相對於富饒的關中及廣大的關東,巴蜀作為犯人流放地,漢中也地居偏僻貧瘠,對於“先定秦”有大功的劉邦,這實在是侮辱。此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項羽又出身貴族與反秦力量總統帥楚懷王關係密切,楚人還善戰,天時地利人和全在楚軍一邊,劉邦一旦任性進攻,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定“漢”為國號恰在此時,謀士蕭何起了關鍵作用。蕭何勸諫,“語曰‘天漢’,其稱甚美”,並分析局勢,勸沛公忍辱負重,仍可“還定三秦,天下可圖”。憤怒而又無奈的劉邦,興許是從“天漢,甚美”中得到了一些寬慰,這才接受漢王的封號,親身赴險鴻門宴。不得不說項羽選的這字真心不錯。

  古時有說法,認為漢水流向和天上銀河相同,一直將漢和天河聯繫,提起漢即聯想到天,相比其他國號“漢”算是美名。現今漢中市內仍存有古漢台,以此提醒世人劉邦由漢中發跡而定鼎。令人弔詭的是定國號時劉邦分明有機會另取它字,但卻仍沿用對自己有幾分恥辱象徵的“漢”為國號。不過,這也無礙,畢竟漢朝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外界並不稱漢朝人為漢人,而是秦人。這又是為何?

 

  “漢”的特殊化

  漢朝雖然成立,但至少在漢武帝劉徹之前域外文明仍稱漢朝人為“秦人”。《史記》中大宛列傳中記載:“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漢書》匈奴傳稱逃入匈奴的漢朝人為秦人,甚至在漢武帝公元前89年罪己詔《輪台罪己詔》中也有“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勾若馬’”。對此,唐朝人顏師古的“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的觀點受到後世最多贊成。

 

  稱呼本質是一種認同,秦朝武功雖然不下於漢朝,但一個稱呼獲得本民族認同,單純的武力作用並不大,這需要來自文化思想、政治制度和經濟基礎共同支撐。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認為: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將各種不同來源、背景的中國人熔鑄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

 

  漢朝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華夏民族更喜歡“漢人”呢?

 

  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將各種不同來源、背景的中國人,熔鑄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這和漢朝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經濟方面一系列創舉有關。秦朝“廢封建,設郡縣”開始中央直轄地方的政治制度,漢朝立中朝、設刺史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在董仲舒等人努力下,建立察舉制度,由此民間精英可以進入統治階層,開啟了中國科舉制度幾千年的傳統,使漢朝由以前封閉的功臣貴族集團轉變為全國各地精英共同統治的政權。

 

  衛青抗匈

  宗教文化上的整合更為顯著。漢初各地的信仰就由中央管理,各地的神祗都要在長安年建祠,各種巫師、降靈人物都在宮中融合成一體。有學者認為東漢晚年道教盛起,全國的民間信仰結合成為道教的根源,因此,今日各種信仰方式、祀奉對象和當時相差不大,是宗教的大統一緣故。

  文化方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儒尚法,經察舉制度各地精英齊聚中央,在太學中學習,學成後回到各地教書,對於全國文化尤其是上層文化起到至關重要的統一作用。另外,經濟領域漢朝的“貴粟”重農抑商和修建成國渠、六輔渠和白渠使得農業大幅度發展,漢武帝改國營、官營和民營為國營等一系列舉措都增加了國家財政,整合了全國經濟。正因此,政治、文化和經濟上三個層面兼容並包的大系統使得漢朝獲得了極大認同,各地不同人群願意居住長留,奠定了漢朝國號作為華夏民族族稱的基礎。以至於公元8年漢朝被王莽廢除,但國號“漢”並未消失,頻頻復活。

  蜀漢文化源遠流長

 

  最為人熟知當屬劉備建立的蜀漢,另外十六國時期劉淵,巴氐的李壽,“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中的劉知遠,十國中的王建、劉龔和劉崇,以及元末陳友諒都以“漢”為國號。其中有眾多少數民族,比如匈奴人劉淵、沙陀人劉知遠和沙陀人劉崇等。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呢?

  首先很明顯使用“漢”的人劉姓居多,取“漢”是以劉邦後裔的身份攀附與劉邦漢朝和劉備蜀漢關係,以此顯示高貴的血統,否定其他政權。這實質上體現了國號的“家天下”本質:一個國號代表某一帝王家族。而少數民族以“漢”為政治稱號是因在中原建國必須認同接納融入漢地文化傳統,劉淵就曾明確提出“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

 

  漢人服飾

  在此,“漢”雖然使用愈加普遍,和政治關係越來越緊密,但是漢人仍然只是一個並不明確的指向,漢人開始帶有濃重的民族色彩是在一段大分裂時期。

  世界第一大民族的誕生

  南北朝時,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延續,北朝處於胡漢融合狀態,這即激發了民族觀念又促進了民族融合。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如北朝的北魏,東魏和北周的統治者都是鮮卑族,對中原居民稱為“漢人”或“漢兒”,施行的政策多有歧視意味。

 

  《舊五代史.張礪傳》記載,遼朝的張礪在被契丹虜獲後說:“礪,漢人也!衣服飲食與此不同,生不如死,請速就刃!”民族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20世紀初,滿清政權在列強堅船利炮下屢屢戰敗,傳統天下中心唯我獨尊的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國人紛紛向西方尋找救亡圖存的出路,知識分子認為中國的貧弱,正是由於中國非漢人統治,沒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和國家,缺乏凝聚力。

 

  梁啓超在《新民說》的話很具有代表性:“皇皇種族,乃使之永遠沉淪,其非人心也哉!夫駐防雲者, 則豈不以防我漢族哉!”知識分子逐漸輸入民族觀念,強調漢族,推翻滿族統治,提高國家凝聚力。

 

  孫中山提出多民族融合,漢族正式出現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提出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和信仰伊斯蘭的諸多民族“五族共和”,漢族正式出現。中國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五個民族,56個民族的確定還在解放後。

  1949年後,國內實行民族平等政策,對民族名稱採取“名從主人”原則,激發了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許多少數民族紛紛公開民族成分,到1953年,匯總登記的民族名稱就有400多個。

 

  新中國成立 實行民族平等政策

  現今的56個民族不是一次性產生的,有四個階段。1949年至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認定了蒙古、回、藏和滿等38個少數民族,第二個人口普查是從1954年至1964年,這次針對上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所剩183個族體名稱逐一識別,新確定了15個少數民族,即土家、仡佬等,並將普查中自報的74個族體分別歸併到已確定的53個少數民族中。

  56個民族大體確定是在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之後。這個階段新認定了西藏珞瑜地區的珞巴族,1979年認定了雲南基諾山的基諾族,民族成員增加至56個。這與中國共產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提出的“中國……共有數十種少數民族”說法相符。

  對於這個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有學者把它的形成過程比喻為滾雪球:以黃河和長江為搖籃,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像滾動的雪球一樣,不斷吸收融合少數民族。當然這過程中,雪花也會掉落,比如明朝時為方便朝貢和防備倭寇,明洪武帝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距今雖已過近七百年,琉球也改為沖繩,但當地人仍有祭孔習俗,屬於漢族一部分。

 


瀏覽(2370) (0)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老人tt
註冊日期: 2016-12-13
訪問總量: 334,048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這10種食物不能放冰箱!第一個我
· 養生小常識 6大亞健康誤區你有嗎
· 香菇滑雞飯
· 是來搞笑的嘛:印度人說,「我們
· 震驚!特朗普“通俄門”添猛料,今
· 膠原蛋白粉的副作用 小心這些健
· 老醋花生
分類目錄
【體育娛樂】
· 強行養生最為致命,被當代年輕人
· 英王室僱人幫女王“撐新鞋” 要有“
· 優雅如她因何怒懟美國當選總統?
·  劉詩雯錯在未能擺正位置 高層
· 印度大媽欲和中國大媽比拼廣場舞
【軍事天地】
· 印度叫囂開戰的底氣從何而來
· 關於國產航母下水的幾個疑問
· 一群中國轟炸機去了日本海
· 中國航母編隊與美俄比,怎麼樣?
· 聖誕前夜中國海軍打臉忙 忙着各
【時政】
· 是來搞笑的嘛:印度人說,「我們
· 震驚!特朗普“通俄門”添猛料,今
· 馬克龍G20上稱非洲落後因為“太能
· 美國要出大事:“深海”特朗普突然
· 郭文貴?孰真孰假?——新華社揭郭
· 北大女生失蹤20天無音訊,FBI是
· 谷歌被罰200億,蘋果會不會是下
· 厲害了!全球過半"最長最高"紀錄
· 大局已定!韓國大選揭曉!韓國部
· 美國航空業“惡名”是怎麼來的
【文化】
· 奇葩派出所名稱大全
· 一塊布 讓中國人的夏天涼爽了上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 有你的
·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儉省
· 每天喝茶有好處 濃茶會影響你的
· 文化與謠言 揭秘誤傳千年的七句
· 茶“道”上的黑話 喝茶人必須懂
· 李白名句傳千古 你最鍾愛哪一句
· 哈?10名新生因發表情包被哈佛開
· 這些成語暗中換角 難道我們學了
【歷史】
· 此種茶葉蛋消費不起 大清皇帝都
· 張自忠和張治中,總是傻傻分不清
· 諸葛亮哪五個餿主意 致劉備走下
· 我國明清時代最缺糧的地方竟然是
· 明崇禎皇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
· 為什麼中國人叫漢族 而不是叫秦
· 究竟誰是中國烹飪的師祖
· 朱元璋絕不得罪廚子 裡面究竟有
· 古代“武將單挑” 決定戰爭勝敗真
· 《水滸傳》不僅是四大名著 還創
【美食】
· 香菇滑雞飯
· 老醋花生
· 果仁醬爆三丁
· 爽口小拌菜
· 豆角煎餅
· 夏天開胃菜,蝦皮炒蘿蔔乾
· 黃瓜餡鍋貼
· 快速版水晶肉皮凍
· 夏天的味覺盛宴,酸辣紅薯粉
· 雞絲撈粉+涼拌雞絲小菜
【健康】
· 這10種食物不能放冰箱!第一個我
· 養生小常識 6大亞健康誤區你有嗎
· 膠原蛋白粉的副作用 小心這些健
· 夏季要養陽 三種人群對應養陽方
· 每天十分鐘,膝蓋不再痛!
· 自嘲竟是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藥
· 生活誤區 這些生活中的誤區你知
· 淘米次數越多越好 煮米飯小心3個
· 一個動作自查血管是否堵塞
· 養生誤區 夏季預防中暑的N個誤區
存檔目錄
2017-07-06 - 2017-07-17
2017-06-05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1 - 2017-04-27
2017-03-05 - 2017-03-31
2017-02-07 - 2017-02-27
2017-01-03 - 2017-01-24
2016-12-15 - 2016-12-29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