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君怎么说也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不夸张地说,有一些成语只要瞟一眼,就能脑补出故事中的主角。 / 三顾茅庐 / 像“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啦,“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啦,“东窗事发”说的是秦桧啦…… 但万万没想到,文字君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 童年被《封神榜》洗脑过的孩子们都知道,妲己这只九尾妖狐,不仅不学白浅上神拯救苍生,还整天“助纣为虐”,怂恿纣王残害忠良、虐待百姓,真的很过分耶! 然而没想到,“助纣为虐”这个成语最初说的竟然不是妲己,而是汉高祖刘邦。 “助纣为虐”这个成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为虎作伥,帮着恶人干坏事的人。 / 汉高祖刘邦 / 但它的出处并非明代的《封神演义》,而是历史更加久远的《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也就是张良啦! 想当初,刘邦率先杀入了咸阳,逼得秦王子婴投降。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刘邦一看秦宫美女如云就想赖着不走了,于是张良就劝谏刘邦: / “留侯”张良 / “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刚刚进了秦宫就想跟秦王一样荒淫无道了,这人心你还想不想要了啊?!刘邦一听,吓得赶紧“还军霸上”。 / 刘邦 / 所以,“助桀为虐”最初其实是在批评刘邦!后来又因为商纣王的罪状被越加越多,以至于大家都觉得纣王比夏桀还要坏。 于是《晋书·武帝纪论》里就把这个成语就从“助桀为虐”升级为我们熟悉的2.0版本“助纣为虐”了。 乐府名篇《木兰辞》成功把木兰打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攻气十足的女神,其中有一句最为出名: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所以成语“一决雌雄”说的一定是花木兰咯? 呃,不好意思,“一决雌雄”的主角其实是纯爷们项羽。 据《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当年楚、汉两军势均力敌,打了好久都没分出个高下来。 于是项羽就不干了,想跟刘邦单挑 :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项羽 / 这分明是想对刘邦霸王硬上弓啊!还好,刘邦也不傻,知道面对这么孔武有力的霸王,于是笑着推辞说: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所以,“一决雌雄”跟性别没啥关系,只是比个高下的意思。而且从最终的结果看,一脸小受样的刘邦才是雄霸天下的那一个啊! 虽然项羽运气没有刘邦好,但他气场却超级强,到兵败那一刻还霸气地唱出给自己一生盖棺定论的《垓下歌》。 单是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就看得人虎躯一震!所以,“气壮山河”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咯? 可惜,并不是!“气壮山河”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宋高宗时期的名相赵鼎。 他一心为国,却因为主张抗金,被奸臣秦桧忌惮,惨遭贬谪。气得他自己写下墓志铭,然后绝食而死!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就说了这件事: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虽说被朝廷伤碎了心,但赵鼎到死还想着为祖国做贡献,留下墓志铭说自己死后气概会化为山河,使宋朝强大起来。 “运筹帷幄”这个成语专门指那些有着超高指挥才能的人,在幕后也能对前线的局势了如指掌,做出最佳决策。 文字君一看,这说的不就是诸葛孔明嘛!身居茅庐却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还准备了最牛策划案《隆中对》! 然而“运筹帷幄”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其实是诸葛亮的前辈,刘邦的智囊张良。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当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就在宫中办了大型的庆功宴,庆功宴是干吗的? 当然是用来吹牛B的嘛!于是刘邦开始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夸自己善于用人。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而这个连刘邦都自愧不如的“子房”就是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助刘邦脱险,灞上分封时又为刘邦取汉中的张良了! “运筹帷幄”这个光环加在他头上,真是连诸葛亮也不得不服呢! 沈复的《童趣》靠着“背诵全文”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但文字君却至今仍对沈复的好视力印象深刻: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这是个什么境界?难道还不算“明察秋毫”吗? 可事实就是这样,而且人家还比沈复早生了上千年。“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有一次孟子在给梁惠王讲治国之道,就拿鸟兽毛和柴火作比: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大王你相信能看清鸟兽毫毛的人,却看不见一车的柴吗?暗指梁惠王明明目光敏锐,却对民生疾苦视而不见。 / 孟子在给梁惠王讲治国之道 / 正因为这样,“明察秋毫”后来还衍生出了洞察事理的意思。 作为一名武将,李广却在文人的诗词里狂刷存在感,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 飞将军李广六十多岁了还自请当前将军,远赴边境打匈奴,俨然成了“老当益壮”的代表。王勃还在《滕王阁序》里用他来做例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现在你告诉我“老当益壮”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他? “老当益壮”常被用来夸赞老人家志气豪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 书里说马援这个人啊,志向远大、为人耿直,最厉害的是他还有一句著名口头禅: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也就是说姜越老越辣,男人也要越老越强。其实这句话李广来说也毫无违和感,只可惜人家光顾着打战了,宣传工作没做好。 不过,马援也不仅仅只是嘴巴厉害。后来光武帝时期有人叛乱,马援都六十二岁了,还自请带兵去围剿,这敬业程度是一点也不输给李广啊! 说到“桃李满天下”,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历朝历代的大儒们哪个不是把孔子当成“至圣先师”膜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讲的竟然不是孔子的故事?这不科学啊! 实际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来只是个谚语,后来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用来评价我们的老熟人李广将军,从此火成了成语。 前面说了,李广老当益壮,六十多岁还出去打仗。 假如故事能停在这里就好了,可惜事实却是李广不仅被故意调离主战场,还在途中迷了路,这老人家不甘心被骂于是自杀了…… 因为李广忠烈,天下人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痛哭。司马迁也被感动了,说他: “人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朴实的李广不善言辞,却真正受人爱戴,就像不会说话的桃树李树,因为有芬芳的花果,大家自然就爱亲近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成语,很明显就在是为岳飞鸣冤的呀!想当年,他不就是被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活活害死的吗? 讲真,这个成语用在岳飞身上的确很合适,但岳飞不是第一个。 据《左传·僖公十年》记载,春秋时期,晋惠公为了讨好周公忌父等人要杀自家的卿大夫里克,但里克可是权臣,得找个借口才能杀。 于是晋惠公就说他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自己虽然很不舍得,但也保不了他…… 但里克早已看穿一切,对来人说: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 泼什么脏水,不就是要我死嘛!死就死!说完就自杀了。果然又是一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啊…… 最后,悄悄告诉文字君,这些成语的真实主角你猜中了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