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已至,银河两侧苦苦企盼团圆的牛郎和织女,终于又等到了七月初七,一年一度踏上鹊桥相会的日子。记得在儿时的夏夜,躺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无数次听父母说起这个故事。那时懵懵懂懂,惊奇天上的星星竟然都是有生命的。后来长大了,明白这只是故事而已。如今,某天晚上在公园,儿子突然高喊:“星星!”,顺着儿子小手指向的东北方,我又看到了他们,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面东而望,挂在高处闪着耀眼光辉的是织女星(天琴座α星),隔着银河(可惜现在由于光害严重,在城市里已经基本看不见银河了)位于东南方的是牛郎星(天鹰座α星,也叫河鼓二)。如果不十分确定,再找一下银河中偏左、织女星东北方的天津四(天鹅座α星)。 这三颗星都是天空中的一等亮星,而且构成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织女星就在直角顶点处,并且牛郎星与北极星的连线几乎是织女星和天津四所在直角边的平分线。 星图软件截图 儿子发现我一直仰望天空,激发了他找星的乐趣。在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晚,小孩找星的能力明显强过成人。儿子不断地喊:“那里有一颗,那边还有一颗,快看!”我双手拢聚在眼旁以遮挡街灯的光线,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努力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些暗淡的星星。紧挨着织女星的后边有四颗暗星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天琴座β星、γ星、δ星和ζ星),传说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在牛郎星两边有两颗略暗的星,和牛郎星几乎等距,它们就是扁担星(天鹰座β星和γ星),传说是牛郎和织女所生的一双儿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在中国民间传颂一两千年的神话传奇故事,它在汉代就有了轮廓,到六朝时代已经比较完整了。传到后世,逐渐加工定型并被用作夫妻或情人相会的典故。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来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宋代秦观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压倒了历代群芳,成为千古绝唱。 至于织女、牵牛星名,在《诗经》中就有了,比故事要早得多。《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这样的句子:“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另外,七夕乞巧节也在七月初七,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广泛流传,织女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所以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这种风俗到唐代更是盛极一时,唐玄宗在宫中建乞巧楼,陈列瓜果酒浆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同时赐给宫中妃嫔七孔针、五色线,在月光下穿过者为巧。 本想大概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给儿子听,又觉得他现在太小,并且鉴于我儿时的经验,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