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出自《易传》中的《象》对乾卦和坤卦的注释。分别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处于天文知识的局限性,把生存的环境分为“天”和“地”。其实这种分法即使在现在也是可以说通的。虽然地球绕着太阳转,但如果在地球为中心的参照系中,太阳又何尝不绕着地球转呢?完全可以对环境进行这样的二分法,即地球部分和地球以外的部分。 “天行健”,指的是日月星辰这些天体的运行。在古人看来,这些天体的运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且经久不衰,似乎并没有外力推动。可谓不知疲倦,“自强不息”。“君子”也应该学习这种品德,无需外力驱使,能自觉地为某种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坤”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广阔”。大地以其宽厚的品德,承载着万物,比如山川河流,草木禽兽,当然还有人类及其建筑。“君子”也应该学习这种品德,宽以待人,能够承受住别人的狭隘和一些困难的打击,巍然不动。天和地,一阳一阴,一动一静。君子当然应该动静结合。这“动”,就应该像天体运行一样,有规律的,坚持不懈地工作。这“静”,则是宽厚宽容的对待各类人和事,内心保持宁静。这是一种形象思维,通过对“天”和“地”的直观感觉,引申出做“君子”的道理。经常使用比拟,这是中国文学的特点。 这两句话两千多年来,被很多“君子”用作座右铭。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大学(当时叫清华学校)作演讲,对这两句话进行了解释。其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但本人以为,如此的省略掉“天”和“地”的比拟,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失去了一定的力度。 从这两句话也可以看出,《周易》和《易传》,并不仅仅是一本占卜用的筮书。《周易》当然是用来占卜的,占卜当然关心吉凶。但六十四卦的存在,说明古人对形势的分化非常细致,所以其中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这就是哲学。《周易》包含六十四种卦象的卦辞,以及每个卦象的六个爻辞,从而枚举了事物的各种形态。而《易传》则通过对《周易》卦辞的解释,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作者主张的道德伦理。《彖》常常是通过卦象的六爻位置,结合阴阳学说,解释卦辞;《象》则更多的侧重于道德伦理。本文提到的这两句话,正是来源于《象》。
|